书城历史金陵梦——大陈帝国
2735600000046

第46章 相府阴谋

功到成时事未了,人逢得意险更生

正当淮北陈军全师而还,捷报送到建康的时候。与全城欢乐的气氛不和谐的是陈国相府上空飘荡的阴霾,一场阴谋正在这里孕育。

“可恶的蔡老贼,陈叔宝不就是在边境上侥幸打了几场胜仗而已,他竟然鼓动陛下,要立他做皇太子,真是岂有此理。”建康城防指挥蔡景历愤愤不平的说道。

“他说得也没错。储位久虚,陈叔宝身为嫡长子,当然有资格。何况,他还有这样不世之功,以嫡以长以贤,他都是不二人选,怎么能岂有此理呢!”淳于量依旧端着那副天朝宰相的大义凛然。

“额...”蔡景历本来就是个武夫,原本也是想拍宰相的马屁,一下被他这么顶了回去,顿时支支吾吾的无言以对。倒是一旁的谏议大夫谢尔淳捻须开口道

“可是,蔡太师的用心怕也是不善。他明知恩相与淮南王不和,却不和恩相商量就举荐淮南王做太子,分明是想利用他来牵制恩相。淮南王经营地方,朝中并无人脉,和恩相相耗,斗得两败俱伤,得利的终是他们在朝的士族旧贵。况且,推淮南王为太子,顺理成章,又有裴忌和陈昌等武将皇族的支持,成功的可能性很大。即使不成功,淮南王知道了一定会领他的情,有利无弊,何乐不为。”

“难怪那个老鬼那么卖力。吖!那怎么办?”蔡景历颇有些紧张,作为刘师知的旧部,蔡景历一干人与裴忌等皇帝潜邸时期的武将一向不和,陈叔宝和五虎的关系天下皆知,要是他做了太子,将来成了皇帝,自己的日子怕也好过不了。

“呵呵,蔡将军不必惊慌。看恩相镇定如山的样子,一定早就胸有成竹。”谢尔淳话接着蔡景历,眼神却瞧着淳于量,想摸他的主意。

“你说很有可能成功,我看未必。你们没看今天的庆功宴上,陛下话说得漂亮,脸上却是皮笑肉不笑。为什么?陛下登基才多久,皇子的声望竟然都快超过他了,到底这天下是谁的。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酣睡,即使睡的人是亲儿子也不行。你说有这么多人都拥护他,我却可以很自信的告诉你,都没用,只要皇帝不同意,这事也不成。我考虑的倒不是陈叔宝做太子的事,他就是不做太子,在淮南这样发展下去,对我也是个威胁。你们说说看,有什么想法。”原来,淳于量的心思不在于阻止陈叔宝发达,而是一心要搞掉他,他决不能允许权力被分享,还是一个有能力的人。

这种开脑洞陷害人的事,蔡景历自然是使不上力,发动兵变倒是可以。淳于量本是策士出身,只是近来忙于政务,无暇筹划一个足够绝妙的计划,唯有向他的智囊们问计。

谢尔淳考虑了一下,说道:“小人倒是有个想法。”

“快说!”

“恩相还记得上次淮南王从朝中出走的原因吗?”

“你是说,废帝!”

“对,淮南王一直对陛下继位的方式有所微词,废帝的事,也是最容易激起陛下对淮南王愤怒的导火索。”

“嗯,我也考虑过,可是,一时没想到什么好主意。废帝已经不知所踪,应该早被陛下处决了,陈叔宝远避地方,不再过问朝中之事。两者还能有什么瓜葛。”

“废帝不在了,可他的人还在。淮南王在地方,赚他回来不就可以。”

“说下去!”淳于量敏锐的闻到谢尔淳话中的杀机。

“恩相还记得沈夫子么?”

“是致仕的沈太傅么?他怎么了?”

“嗯!他在高祖时既已成名,是高祖武皇帝推崇的鸿儒博士。先帝继位,对他更是礼遇有加,官至太傅,负责皇室子弟的训导,何其的荣耀。他对礼义廉耻一向看得很重,废帝是先帝的亲子,亲自册封的皇太子,又是行过登基仪式的合法天子,不要说先帝对他有恩,就没有,他也不会认可陛下废帝自立的举动。陛下登基后,他就主动请辞以示抗议。他是个学者,下野后,难免要传道授业,著书立说,其中难免有对朝廷的谤议。”

“你是说文字狱!”

“倒也不是我们欲加之罪,您看过了之后就知道,不要说下狱,就是说他谋反,以他自诩忠义的秉性也会承认的。”

“这和陈叔宝有什么关系?”蔡景历不太明白其中的厉害。淳于量倒是想通了。

“此人曾是皇室教习,当过陈叔宝的老师,听说两个的关系格外亲厚。沈夫子在众多学生中对陈叔宝青睐有加,常对人说他是自己见过的最优秀的学生。陈叔宝血气方刚,是个重情重义的人,对这位特别照顾他的老师,也一向尊敬感恩,此人若是下狱,消息传到淮南,他一定进京申述的。因为他明白,除了他,谁也救不了那位老夫子。”

“正是如此,他一回来,一定会和陛下起冲突。偏袒废帝旧臣,那是什么居心,我相信陛下一定会从严惩处的。至少,继续让他在淮南带兵,是不可能的。”谢尔淳信誓旦旦的说道。

“嗯,有道理,这事就交由你办,我再吩咐廷尉和大理寺卿配合你。本来查处奸党也是你们的职责。此事若成,我就向皇帝保荐你做九卿。”淳于量细细思量了这个计划,自己不用出面,只要从旁煽风点火就可以了,即使不成,也与己无关。

于是,一张阴谋的大网张开。

一日,正当沈夫子在开坛讲学的时候,廷尉亲自领着衙役,带着士兵,公然从众人面前要带走他。

沈夫子脸上没有惊恐,也没有反抗,而是一脸期待已久的荣幸,能为礼义廉耻而死,对他来说是死得其所,既是报先帝大恩,也是向废帝尽了忠。

大儒被捕,学界轰动,朝廷哗然。不少大臣向皇帝劝谏,陈帝本也想放他一马,可是谢尔淳等一干大臣坚持执法,宰相淳于量也不同意赦免,一时有些拿捏不定,于是就专门抽时间看了看沈夫子的书,看看事情到底是否有执法大臣们说得那样严重。等他看到书中称废帝为“少帝”,称自己为“伪帝”,自己登基是“篡位”,不禁勃然大怒,这样的人不杀,简直岂有此理。竟然还有人要保他,陈帝毫不犹豫的下令一体收押,查明案情,从严从重处理。建康城内,一时狱满为患,人心惶惶。

皇帝暴怒,宰相力推,这是何等的狂风暴雨。皇族和士族们不仅明哲保身,甚至有部分人还落井下石,迎合天子。武将们不通学术,觉得不过杀个爱啰嗦的老头,没什么大碍。其他大臣就更不用说了。只有学界牵扯越来越大,抗议的儒生越聚越多,一时学潮汹涌,局势慌乱。

比起学潮涌动的国都建康,淮南倒是一片欣欣向荣。陈叔宝回到寿阳后,再裁军五万,只维持了五万兵力,维持淮南防务。裁下的兵员寓兵于农,兴修水利,开垦农地,兵粮两得。虽然淮南现役兵只有五万,但陈叔宝将淮南所有成年男丁都入编军户,成为陈国的预备役兵,战事一起,通过村长里正,他可以迅速集结二十万大军。陈叔宝很满意自己的安排,亲自带人四处巡视军务和地方政务,贯穿自己的新政。这一日,当他刚巡视地方回淮南王府的时候,他就收到了沈夫子下狱的消息,顿时难以相信,不知所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