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松溉古镇
27357100000010

第10章 建筑特色(3)

八景宫来源于威远县的静宁寺。所供主神,据传是依照该地女巫朱二婆蛊惑群众的形象加以塑制渲染而成,流毒遍布,甚而扩展到河南省境内,也有信徒踊跃捐资,历千余里而来进香朝拜。抗战后,东北中学迁入静宁寺,于是该寺乘机扩散,一分为四;泸县建起了长庚宫,通滩建起了碧游宫,江津建起了龙华寺,松溉建起了八景宫。八景宫建在镇西青紫山的安澜塞内,供奉着李白、济公、张三丰,所谓儒、释、道三教的主宰人物。八景宫主管人之一的黄瑞麟,是松溉清朝末年唯一留学日本早稻田大学的学生,回国后曾在县城做了一段短时间的蚕桑工作。八景宫于1939年施工,一面修建,一面举办香会,信徒们从四面八方涌来,香火极旺。由静宁寺分化出来的体生,就是代表诸仙诸佛传话的巫者。体生姓曾,人呼之曰“曾菩萨”。1940年日寇大搞疲劳轰炸,也给八景宫增添了敛财的门路。由体生把一个鸡蛋拿在手里,诚惶诚恐一念,说是吃了就可以避炸弹,每个鸡蛋价值黄谷一斗二斗不等(每斗20kg)。又于指甲里暗藏麝香,用酒一盅,把神咒一念,拿回家去,倾注于小酒罐里,顿时香气四溢,名之曰“琼浆”,又取黄谷若干斗。此外,还有夜空里摄拍已死去的祖先肖像和诸仙诸佛、赐字等门类。尤为特别的一个“项目”,就是为求神者塑造死人像、活人像,分殿供奉,数目逾百,一般高二市尺,也有大于常人的,按式捐资,最高值有至黄谷五十石者。其愚惑人民骗取钱财的伎俩,真是令人为之切齿。

7)灶王庙

灶王庙是一座祭祀灶王爷的小型庙宇,由于地理位置,成为整个松溉镇的重要军事据点。

1950年农历正月,人民解放军的据点为土匪万人所围攻。现留存下来的灶王庙的土墙上,还存有当时机枪的弹孔。

8)城隍庙

此类庙宇,本应县城所在才能供祀,由于明、清两代在这里设有总爷衙门,因而也就有小小的城隍庙与之相适应了。现在的城隍庙,只有一片断墙残存。

9)南华宫

旧为广东籍人的会馆。1933年改建为松溉商会、团局机构的所在。1938年为松溉纺织实验区所用,后为医疗站。现在为镇政府所在地。

10)水神庙

水神庙修建在临江街边,背靠小镇堡坎,面向长江。始建于清朝,当地居民修建水神庙的目的在于保佑长江上的船只往来航行安全,是祭祀水神的地方,后来又成为船员的临时作息地。

新中国成立后,其格局架构基本得到保持,但后来改造较大。现为私人住房,不再作为庙宇祭祀供奉。水神庙面江背山,地理位置优越。

3.3.3传统民居

蜿蜒6km的松溉古街道旁,坐落着二十几座青瓦木壁的独具明清时期风格的古建筑。

其大多为穿斗结构,普遍的建筑模式为“前店后院”式。一个典型的院落有前院、过厅、正厅、后院,中间是天井,两边是厢房。建筑基本属于“满式建筑”。

1)陈家大院

陈家大院坐落在古镇的解放街旁,修建于清朝晚期。陈氏一族为松溉的大户人家,世代为书香门第。最初以陈氏三兄弟为兴盛的起点,老二陈秉刚继承祖业在家教书育人,老大陈海门老三陈昂高则经营副业使陈氏成为大族。之后其孙辈出现了陈文贵、陈文镜两兄弟,陈文贵的孙女正是着名的影星陈冲。陈家大院内有一个古井,现在已经不为人所使用。

陈家大院始建于清朝同治年间,占地4亩,房屋百余间,可分为四个独立院落,各院落之间设有通道相互连接,浑然一体。房屋多为青瓦穿斗木质结构,板壁为墙,是难得的典型川东民居,唯有西北大院依地势起伏而错落有致。既有曲折迂回的通道,也有明亮清新的走廊;既有跌宕辗转的楼榭,也有绿郁花香的庭院。

陈家大院原有两大商号:源顺庆号经营棉纱、烟叶,怡庆长号则生产经营酒、油。陈家大院临街为松溉主街文昌街起始处。每当清晨,松溉古镇北大门的栅子门开启后,陈家大院临街铺面的生意便热闹起来,招徕来客声、叫卖吆喝声、算盘声不绝于耳。其中部作坊也是生产繁忙:号子声,榨油声回荡绕梁,酿酒工、榨油工、搬运工穿梭其间,处处洋溢着生机,时时散发出油酒芳香。

后院则是另一番景象:镂空雕刻的廊柱上演绎着古训典故,平雕、半浮雕的门窗上舒展着花鸟鱼虫;小院里林木葱郁,硕果累累;红梅、白梅争相斗艳;金桂、银桂暗自飘香;黄桷兰自恃清高,香飘树里;山茶花却如火如荼,增色满园;秋菊色彩纷呈;春兰淡雅幽馨。但更能引起儿时记忆的是摇钱树(榆钱)微红带黄,香椿吐艳,柑橘垂枝,桂园泛金,甚是诱人。除了引人垂涎欲滴的水果之外,小动物也颇有灵气。林间雀鸟欢歌,花丛蜜蜂低鸣,天空家鸽飞翔,坝内猫狗嬉戏。另外,天井中的清代绿釉大鱼缸也令人遐思,缸周围的八个画面,描绘的是八仙过海的人物肖像,无论是张果老骑驴、吕洞宾背剑,还是韩湘子吹箫,都描绘得惟妙惟肖、栩栩如生,形神具备,给人以动态感。缸内假山石上,小榕树虬枝盘结,弯曲有序,水中红金鱼悠闲游弋,怡然自得。秀丽的山水、别致的盆景浓缩造型,使水生世界增添了许多盎然生气。

自然景物美不胜收,人文景物更是层出不穷。通道门楣楹联高挂,堂屋、客厅字画生辉,无不传承着诗书之气,盛扬文雅之风。幽雅的环境和严正的家训,适时造就了首任松溉镇商会会长、筹办松溉精诚中学首任主任董事,还长期担任松溉慈善会会长的陈海门先生;书法家、教育家,并担任松溉精诚中学校长的陈秉刚先生;连任两届松溉商会会长的陈昂高先生;以及同时参加南昌起义,又双双获得医学博士学位的陈文贵、陈文镜兄弟。特别是陈文贵,新中国成立后的中国科学院第一批学部委员(今称院士),是我国着名的微生物学、细菌学、流行病学专家,一级教授,曾任西南军政委员会卫生部副部长,卫生部防疫司司长,第一届全国政协委员等。

陈氏家族尊崇人文理念,传承礼仪之道,和睦邻里,育人成才。经过数十年的艰苦创业,已成为古镇松溉的名门望族,受人尊重。随着古镇的萧条,陈家大院也因后人大多离去及历史原因而遭损毁(西南大院毁于1962年,西北大院因系木结构又未能及时进行维护,于1989年拆除)。

2)邵家大院

邵家大院坐落在邵家坝子,是邵氏一族的祖屋。邵氏是松溉古镇的大族,因为造酒业而兴盛起来,以造酒业为家族产业。邵氏在清朝曾出了进士邵涵,官至侍郎,后坐罪被斩。邵家大院内种有一颗绿意盎然的香樟树。

3)刁家大院

刁家大院坐落在大阳沟街旁。规模较陈家大院小,屋脊的装饰非常特别,貌似一条飞龙。院内建筑的窗户装饰也很考究。

4)五福朝门

五福朝门为一院子的大门,特别的是在门框上刻有五个福字。相传是因为院子内居住的家族曾经出现了五世同堂的福相。因此为了图吉利,则在门上雕刻了五个福字,以作为对后世的荫蔽。

5)白果树院

因院内种植有一棵白果树而得名。原为姚氏一族的居处,修建于清代。姚氏是古镇经营酒行的大户,他们并不涉足酿造业,而只是专营销售酒的酒行。

6)诸家巷子16号

原为潘家院子,修建于清代嘉庆年间。潘氏是古镇的书香门第,尤其以善于绘画而闻名。现已完全破坏无人居住。

7)秦家大院

秦氏为松溉镇的首富,其院落也为镇上最大,秦家大院还设有三个地下防空洞。秦氏一族为了保护家园自发修建了碉楼,是向土匪开第一枪的大户人家。民国初期,军阀混战时期碉楼被毁坏,而秦家大院也被土匪付之一炬。

8)梅五院子

梅五院子坐落在大阳沟29号、31号、33号,经过了多次的改造,西南面由原来的木结构改造成砖混结构,现在虽然还呈四合院的形式,但对称形式已经被破坏,被改造的房间现在作为主人的杂物间。梅五院子现在已无人居住和管理。

唯一保存较完整的是院子的中庭,从中才得以看得出其四合院的形式。

3.3.4碉楼

碉楼,又名炮楼,由旧时有钱的大户人家为保护大宅而建,是民国初年军阀混战时期的产物。初步统计整个镇域范围曾有7座碉楼,现存只有1处。镇区范围曾有4座,均为规模较大的3楼1底的碉楼,现都已被毁坏。新街子村的观音阁也曾设有2座碉楼,也为3楼1底的大碉楼,也已毁坏。现存的唯一一座碉楼坐落于新街子村的黄桷树,其规模较小,只有2楼1底。所有碉楼的占地面积相差不大,仅以层数显示其规模的大小。

3.3.5其他

1)老邮局

松溉镇在清宣统元年(1909),即设置了邮政代办所;民国十年改升为三等邮局。与永川县邮电局同属川东邮电管理局领导;民国二十八年三月,设电报办事处;以后松溉邮局曾被定为三等甲级局、二等乙级局、二等甲级局,新中国成立之初为三等甲级局。

2)货栈

货栈为古时人们转载货物的暂时存放处。松溉古镇临江,水运发达,其货栈业随着水运兴盛起来,其中以经营货栈而着名的则是赖氏一族。现今古镇仍保留有两座货栈建筑。

3)张吉栈

张吉栈位于大阳沟,建于清朝,有着悠久的历史。由于它的用途特殊,所以层高较高,门窗较小,在松溉的古建筑中特别突出。它在特定的环境与不规则的用地条件下,形成了自身的建筑特色。张吉栈建成后历经时代的变迁,改造较大。位于院子南边的酒厂业已荒废,其余的房子现改为居所,产权为政府所有。院子中间的建筑是后来加建的,改变了原来院子的空间布局,但基本上还是保持了原来四合院的围合感。建筑单体的结构基本保存完好,只是原来的二层阁楼大多已被拆除了。

4)青紫山寨

青紫山寨是松溉古镇唯一的古寨,面积15亩,较平坦,山峦凸立呈圆形,四面陡峭,现存寨门和围墙,近代曾在此山寨修有“八景宫”,属道教观。塑有高大的李老君骑青牛、仙翁乘白鹤等,栩栩如生。原为镇上的几户大户人家的居所。在民国初年的军阀混战时期,镇上的居民为了躲避匪患,而逃往青紫山。青紫山寨地势险要,易守难攻,因此成为人们的避难所。

如今的青紫山已经改建为以种植梨树、桃树为主的水果园,形成了松溉的另一道风景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