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旅游地图走遍东欧
27404800000029

第29章 异国撷英(2)

众所周知,火车站里有火车,当我两次来到有着“绿色之都”美誉的波兰首都华沙,在火车站却看不见火车。华沙位于美丽富饶的华沙平原,这里人均绿地面积居各国首都之首,可见所在国对环境的重视程度。我曾去过欧洲众多的国家首都,几乎所有火车站的火车在进入闹市区时都在城市地面上行驶,但华沙火车站与众不同的是,在当初设计时就充分考虑了环保、地面交通等问题,火车在即将进入华沙车站时已经钻入了地下,所以在火车站是看不见火车的。这项超前的设计对城市地面交通不构成任何影响,对减少城市污染、减轻地面交通压力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旅客列车抵达终点站华沙车站时,站内有4部电梯昼夜不停地输送旅客,下车旅客可以非常容易地到达地面候车厅并走出出站口。该设计方案在东欧乃至整个欧洲可谓新颖别致,据波兰朋友介绍,该火车站的设计还曾获过大奖。

“面值”惊人的货币

南斯拉夫通货膨胀时期,汇率极不稳定,其最大面值曾发行过5000亿第那的货币,成为世界上迄今为止“最大面值”的货币。如今,在英国伦敦大英博物馆钱币馆展出的钱币中,其中第一栏内就是南斯拉夫时期的5000亿第那,而当时的票面价值才值10个马克(约合现在的5欧元)。

当时由于货币贬值,南斯拉夫人买台电视都需开车去拉钱,据当地人描述,这些钱几乎能装整整一轿车的后备箱。甚至买一个面包也要用好几沓,数起来非常费劲,当地老太太为买一个面包会经常出现数钱数不清楚的情景。那时候当地人每个人的月工资只有6~8个马克,而第那贬值非常惊人,但外汇不贬。据当时在贝尔格莱德的华人回忆,用一个美元乘出租车可以把整个贝尔格莱德转完。市场上的商品如果用外汇买就显得非常便宜,一件羊绒大衣最便宜的只有20马克,当地华人一买就要买走货架上的一大排,因为从外国来的人感到实在是太便宜了。当时货币贬值的速度说起来几乎令人难以置信,你到咖啡馆要一杯咖啡,马上付钱和喝完付钱是不一样的,因为往往等到喝完咖啡的时间货币已经又贬值了。有位学生家长早上给了孩子午饭的钱,结果孩子为了把钱省下来没舍得花,晚上又带回了家,家长一听就骂了孩子一顿,原来晚上这个钱已经贬得吃不了一顿饭了。

贝尔格莱德一位开餐馆的朋友曾给我讲了一个真实的故事,他在国内一位朋友的亲戚在南斯拉夫出车祸去世了,家人在清理死者的遗物时,发现他身上装有几亿面值的第那。按照家人的想象,死者在国外做国际贸易生意多年,这几个亿最起码也值几百万人民币,即便不值几百万,最少值个几十万也是没问题的,于是家人就托我这个朋友打听这些第那现在折合人民币多少钱。为准确起见,我这个朋友通过国家翻译局翻译,又非常认真地道所在国的银行去打听,结果银行的回答是,这些钱在当时也只能买几盒火柴。这个事例成为现实生活中有关第那贬值的一则黑色幽默。还有一个真实的、富有戏剧性的故事:1996年的一天,有位在当地中国餐馆工作的年轻服务员下班后,与一位厨师一起步行走回住地,在半路上有幸捡到一张面值为5个亿的第那,是1992年版的。当时这位服务生兴奋不已,同行的厨师半开玩笑地说,这是咱俩一起捡到的,你要分给我一半,服务生笑着回答说没问题。回到住地后,服务生担心这么多钱,会有人劫财害命,连激动带害怕一夜没有睡着觉。长夜难眠,好不容易终于挨到第二天上班,便迫不及待地问一位南斯拉夫籍的女翻译,这些钱能值多少。翻译看后马上告诉他,虽然票面有5亿,但现在已不值一分钱。听完翻译的解释,服务生大失所望,才知白激动了一夜。可见当时的通货膨胀之严重。

有关南斯拉夫这种经

济现象,世界上许多经济学家经过研究都不得其解。他们认为这种经济状况,如果在其他国家恐怕早都垮了,而在南斯拉夫,当地经济居然还能正常运转,商品照常销售,人民还在正常生活,实在是不可思议。英国曾派了一个代表团专门到该国研究这种经济现象,这在世界金融史上可以说是一个奇迹。

战争历险记

华商在国外几乎什么事都会遇到,但有一点可以肯定,那就是谁也不愿看到战争。在南联盟首都贝尔格莱德经商的浙江籍知名华商章丽和,与众多的华商一起亲历了科索沃战争,成为商旅途中一件难忘的“插曲”。

1999年3月24日,北约对南战争爆发,就在这天,章丽和与妻子从国内乘机返回贝尔格莱德。谁也不会想到这是开战后抵达贝尔格莱德的最后一班飞机,当时机上只有3名中国乘客,除他们夫妇外,还有一名中国驻俄罗斯的摄影记者。当他们走下飞机两小时后,刺耳的防空警报就拉响了,他当时就感到一阵恐惧。此时,电话已经打不出去了,章丽和无法给家人报声平安。万幸的是恰巧广州的一位朋友给他打通了电话,因为此时电话只能接不能拨打,他通过这位朋友的中转才给家人报了信。

中国使馆被炸以前,使馆组织撤侨,暂住罗马尼亚,章丽和登记后却没有离开,因为他的全部资金已投入到货柜并已从国内发出,由于开战的原因,他的货柜一直停留在希腊萨罗尼港口。等78天的轰炸结束后,货柜

已滞港72天,每天的滞港费为36美元,共计2592美元。虽然战争耽误了时间,增大了费用,但货柜在战争结束的一星期到位后,因为市场上货源短缺,当时70号商城还没有形成市场,仅10天就销售一空。战争虽然恐怖,但给商人带来了无限商机。

执行新政策的第一人

章丽和在南联盟与其他中国商人一样,能遇到的问题几乎都遇到了,诸如新政策的实施。章丽和有一个货柜因货物品名和数量不符被扣,损失数十万人民币。有一年,南联盟外贸部规定每个公司重新注册需1万马克,当时他的两个货柜已经到海关,在他办理提关手续时,海关宣布此规定从当天开始执行,需要先注册资金同时办理批文,拿到批文后再提柜。等章丽和办完这些手续时间已经过去了13天,卡车、集装箱、海关停车费每天350马克,两个货柜为700马克,共计9100马克,他因而成为被执行新政策的第一人。

从三件小事看匈牙利

2005年5月,我有幸随宁夏代表团访问了与宁夏结为友好“对子”区州的匈牙利佩斯州。在匈期间经历的三件小事令我久久不能忘怀。

代表团乘地铁参加会议

宁夏代表团此行是应匈牙利佩斯州的邀请参加“宁夏——佩斯州企业家论坛会”的。会址设在布达佩斯步行街旁的佩斯州政府办公楼内,距离代表团下榻的饭店只有一站路,饭店附近就是地铁站口。开幕当天,代表团成员和工作人员共20多人在州政府外事办一位女工作人员的带领下,乘地铁参加会议。刚开始,记者对此举深感不解:相当于自治区政府级别的佩斯州难道没有派车?后通过翻译向州政府外事办公室工作人员了解才知道,州政府自己没有中巴或大巴车,如有工作需要,要到外面花钱去租。考虑到当地乘坐地铁方便、快捷、省钱,所以才作出这样的选择。会议结束后,代表团全体成员步行回到饭店,这在国内的外事活动中几乎是不可能见到的场景。

总经理的办公室

在匈期间,记者参观了匈牙利南部城市佩奇一家拥有近百名员工的日用化工厂,该厂主要生产洗涤剂等产品。走进厂子大门,陪同人员直接安排我们先到车间参观。参观结束后,又带我礼节性地拜会了该厂总经理。令我吃惊的是,全厂所有管理人员都挤在几间平房里,偌大的厂子,包括总经理、会计、销售人员在内,管理人员总共只有6个人。总经理的办公室是其中最大的一间办公房间,面积只有10多平方米,而且还兼样品室和会客室。翻译告诉我,该老板拥有上亿美元的资产,如果想把办公室搞气派一些是再简单不过的事情,但他们不会这样做,而是将所有的资金全部用到生产一线,所以办公设施显得简陋,而生产厂区颇具现代化。这和国内企业的办公条件相比反差甚大。

宾馆不备拖鞋、洗漱用品

在国内住的酒店和宾馆,基本上都备有拖鞋和洗漱用具,客人出门可以什么都不用准备。但包括匈牙利在内的许多欧洲国家,所有酒店和宾馆均不备这些用品,需客人自备。一方面是为了节约,日积月累,浪费较大;二是一次性用品不符合环保要求,既消耗资源又造成污染。据悉,现在我国北京的一些酒店、宾馆也已开始效仿国外的这种做法。

当前,我国正在建设节约型社会,这三件小事也许对我们能够有所启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