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旅游地图走遍东欧
27404800000038

第38章 欧洲交通(2)

匈牙利如今还保留着19世纪的齿轮车。齿轮车铁路建于1874年,是全欧洲的第三条齿轮铁路,开始用的是蒸汽机车,1929年改用电动机车。齿轮铁路长3.7公里,路面上升了350米,终点站在自由山上,位于布达佩斯西面丘陵的丛林间。

100多年前,这里的人们就希望能在最短的时间内,用最便捷的交通工具到达郊区,去呼吸森林中的新鲜空气,欣赏大自然的风光。齿轮车的出现圆了人们早期的理想。直到今天,不少人还很喜欢乘坐齿轮车上山去郊游,尤其在周末。

儿童铁路

在匈牙利首都布达佩斯郊外,有一条别具特色的儿童铁路。它全长12公里,从自由山开往亚诺什山,沿途经过7个车站、数座桥梁和一条长的隧道,于20世纪40至50年代分段建成。

这条窄轨铁路是专为孩子们建造的,也叫少先队铁路,它的初衷是想培养孩子们一种严肃的工作态度。除火车司机外,乘务员、站务员、售票员、扳道员和信号员全由儿童担任。布达佩斯每一所小学10岁至14岁的儿童都可以报名参加儿童铁路的工作,前提是学习成绩优秀。报名通过之后,还要参加每年举行的铁路工作培训夏令营。经过大约3个月的专业培训,孩子们掌握了有关铁路员工必备的各种专业知识后,才可以光荣地穿上铁路制服,到儿童铁路上岗。他们每人一个月工作两天,都是无偿的。儿童铁路的工作分工明确,一般新手都要从铁路日记记录员干起,随后工作难度逐渐加大,依次是扳道员、检票员、售票员,最后才可以做到站长。这些小铁路工人在这里不仅可以学到管理铁路的基本知识,在为旅客提供服务的过程中还能广泛接触社会,及早懂得如何与人交往。这样的生活经历往往可以决定孩子们一生的职业,因此可以说,数十年来儿童铁路成了向铁路部门输送人才的摇篮。如今,匈牙利全国的大部分火车司机在儿童时代都在这条小铁路上工作过,包括现任的铁路局的领导也都曾在此工作过。

乘坐儿童火车还可以欣赏到多处步行时无法看到的风景。凭窗远眺,布达佩斯郊外迷人的风光可尽收眼底。

展翅高飞

从古时起,人类就一直幻想着飞向蓝天。

早在中国王莽时代,曾有一个猎人将狩猎得到的一只大鸟的翅膀绑在自己身上,欲在高处飞翔。在众人的簇拥下,猎人登上了一个小山坡,围观仰望的人群希望奇迹能出现,但遗憾的是此人从山坡上纵身跳下后,只滑翔了200多步,就在众人的一片惋惜声中落了下来。这是人类早期凭想象欲飞上蓝天的梦想。后来又有许多人用各种方法试验,但终究没能实现像鸟类一样自由自在飞上蓝天的愿望。20世纪初,美国俄亥俄州牧师的儿子莱特兄弟发明了飞机,随着科技的发展、飞机的功能日益完善,人们借助这一现代化的交通工具飞上蓝天已梦想成真。飞机的出现大大缩短了人们远行的距离,加之欧洲机场夜航设备完善,航班均为全天候飞行,这使人们前往世界各国更加快捷,是欧洲人远行的主要选择。

我工作所在的匈牙利共和国共有7个机场,仅2001年在匈注册的民用飞机就有1148架,客运量34.77亿人1公里,货运量5000万吨1公里,开辟了从布达佩斯至华沙、柏林、巴黎、维也纳等重要航线。MALEV是匈牙利国家航空公司,每天有28个国家、38个都市的27个外国航空公司的班机往返于布达佩斯。但在欧洲本土,人们乘飞机出行的仍较少,除了个别公民由于途中穿越数个国家需签证必须乘飞机外,一般还是选择自己驾车出行。一是各国间高速公路基本贯通,生态环境优美,路上在汽车旅馆喝咖啡、用餐、洗浴、加油、修车非常方便。二是欧洲人特别是西欧人所持的本国护照几乎不用签证。加之欧洲各国之间距离较近,开车上高速更直接。我曾多次乘飞机从贝尔格莱德前往希腊、米兰、莫斯科等地,每次往返看到机上乘客极少,座位几乎都是空的。这说明在欧洲范围内人们还是愿意自己驾车出行,当然我看到的情况也可能与不是旅游季节有关系。但是从欧洲前往中东的航班上旅客几乎爆满,因为到其他洲不仅路途遥远,而且途中需穿越众多国家的海关,如果开车势必牵涉过境签证等繁琐的问题,所以人们只能首选飞机一站到达。

各国航空公司之间为了吸引乘客,彼此竞争也很激烈,特别注重服务质量。在当时匈牙利航空公司开通的布达佩斯至北京的直航往返航班上,为了给中国旅客提供上乘的服务,机上的空姐有中国姑娘。主要考虑这条航线上中国乘客居多,空中服务时没有语言障碍,而作为中国人出外旅行,最担心的就是语言问题。有一次,我乘丹麦航空公司的班机前往北京,在首都哥本哈根机场转机,当我正寻找在哪个登机口登机时,没想到意外地听到了中文广播:“前往北京的旅客请注意,您乘坐的131航班已经开始登机了,请在3号登机口登机。”在异国他乡听到中文广播倍感亲切,我真希望有朝一日汉语能走向世界。此举充分体现了各国航空公司注重为旅客处处着想的人性化服务理念。

黄金水道

除了公路、铁路、航空等运输形式外,欧洲水运交通也十分发达,这主要得益于欧洲的第二大河——多瑙河。

美丽的多瑙河全长2800多公里,是世界上流经国家最多的著名国际河流,是欧洲的黄金水运航道。多瑙河发源于德国,流经奥地利、斯洛伐克、匈牙利、前南斯拉夫、保加利亚、罗马尼亚等欧洲大部分国家。流域内都能通航,其中在匈牙利境内就有410公里,成为重要的水运航道。它不仅是匈牙利国内运输的黄金水道,也是一条国际运输线。布达佩斯是国际自由港,从这里乘船可到达德国、捷克、斯洛伐克、前南斯拉夫、罗马尼亚、保加利亚等国家。但在北约空袭南联盟期间,由于炸毁了诺维萨德地区的三座多瑙河大桥,断桥残墩堵塞了航道,致使多瑙河航运曾一度中断,严重冲击了下游罗马尼亚同上游国家的进出口贸易。一些企业因原料供应中断或产品失去销路而濒临倒闭,从事多瑙河运输的公司每月损失达数百万美元。如今该河段已经全面恢复了通航,多瑙河继续发挥着黄金水道的重要作用。

在中欧驾车见闻

我在东欧旅行或工作,感受最深的是当地人的交通法规意识普遍较强,我所去过的中东欧国家道路交通设施完善,而且等级较高。公路两旁生态环境优美,行车途中随处可见茂密的森林。驾车出行不仅方便,而且心情好,开五六个小时的车并不感觉特别累。如果能在中国混合道路交通条件下开车,一旦到了欧洲,可以毫不夸张地说都是最优秀的驾驶员。

在匈牙利首都布达佩斯、波兰首都华沙、捷克首都布拉格、罗马尼亚首都布加勒斯特、塞尔维亚首都贝尔格莱德、斯洛伐克首都布拉迪斯拉发、克罗地亚首都萨格勒布、波黑首都萨拉热窝等欧洲城市里,市区都看不到交通岗台或交警在街上指挥交通的情景,而交通秩序井然,事故极少,这与当地完善的道路交通设施及欧洲人的文明程度不无关系。在这些城市无论是行人过马路还是驾车出行都会自觉地看红绿灯或标志标线行进,“车让人、车让车、人让车”几乎是城市的一道“风景线”。交警只是开着警车在道路上巡视,一旦发现违章者及时纠正。当然,我在上述国家工作期间,也耳闻目睹了极个别警察以检查为名收黑钱的事例。

波黑道路上的“风景线”

驾车穿越南斯拉夫边境(现已更名为塞尔维亚和黑山)进入波黑境内,从边境到首都萨拉热窝行程400多公里,沿途除了崎岖山路、深沟险壑外,随处可见拦车检查的交警,成为我们行车途中一道独特的“风景线”。

在公路两旁,立有无数的标有雷区的标志牌,提醒路人不得入内。这是波黑战争期间,穆族、塞族、克族之间互相埋设的大量地雷,直到现在也没有排除,经常可听到当地人上山砍柴而意外触雷身亡的消息。有些人直接被葬在埋雷的路两旁,提醒人们不可随意进入。在路途中,我们的奔驰车被警察检查了数次,快到首都萨拉热窝时,又被两名警察拦住,其中一位警察在看完驾驶证后,用手指着黄线向我们做了一个数钱的动作。按中国话的理解,你们违章了,要处以罚款,罚款理由是超车时压了黄线。我们一行三人马上下车解释:因为我们第一次来波黑,路况不熟,请求原谅。但警察坚持要罚款,无奈之下,我只好拿出南联盟新闻部颁发的驻外记者证(该证标有塞尔维亚和英文两种文字,警察很容易看懂),并说明此行来波黑是采访中国国际警察的,还将我们中文报纸上登载的中国维和警察的照片给他们看。没想到这一招还真灵,两名警察不仅不再提罚款的事,还马上将证件还给我,很客气地把我们放行了。

到了波黑首都萨拉热窝国际维和警察队驻地,我们见到了中国维和国际警察队的殷队长。谈到旅途上的见闻后,他告诉我这是当地一道独特的“风景线”。波黑战争给当地经济带来巨大破坏,给人民的生活带来了巨大的灾难,直接经济损失达上千亿美元。据世界银行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提供的资料表明,波黑经济目前仅恢复到战前的1/3,当地警察每月只有300多马克的工资(现马克已停止流通改用欧元),且已经拖欠了5个月,可敬的是那些警察却照样坚守岗位。警察也是人,也有妻室、儿女,许多人只好违心上路收黑钱来养家糊口。我们中国国际警察来这里除了执行正常的维和任务外,其中很重要的一项工作就是监督当地警察局的工作,以帮助波黑恢复战后司法体系。

“打猎”

匈牙利中文报纸上曾登载了一则题为《打猎》的幽默故事,讲的是一位东欧国家警察的太太,白天逛街时看上了一双漂亮鞋没钱买,晚上回到家后便向警察老公诉说。这名警察听了娇滴滴的太太的话后,说:“这很好办,我现在出去‘打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