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旅游地图鼓楼风情
27457600000013

第13章 古代篇章(11)

那是乾隆帝第三次下江南巡游。他沿途饱览了江南古镇的大好风光和民风民俗后,又一次来到了南京。以六朝古都闻名于世的南京还是有很多名胜古迹可以凭吊的。乾隆帝游览了很多地方,明孝陵、报恩寺、雨花台、瞻园、江宁织造府,而他念念不忘的还是清凉山。清凉山见证了东吴以来多个王朝的兴衰史,这使他尤感兴趣。当然,乾隆帝在经过扫叶楼的时候,还是下了轿子。当他看到有些破败的扫叶楼时,不免有点儿怅然。他想起前两次来此地时所问楼主何缘由来时,没人回答清楚。今天他又问随行陪同的地方官朕曾两次问此楼何缘由来,均不能作答。你们地方官吏可作回答·”

陪游的地方官赶紧下跪低头答道:“卑臣委实不知考证……”地方官的回答不能令皇帝满意,时至今日似乎也不能叫人满意。其实,地方官何其不知缘由呢,只是不敢说罢了。

那些年,有谁反抗清廷,或对朝廷不恭,轻则入狱,重则杀头。人们还清楚地记得,南京人方苞因《南山集》而遭入狱,差点被杀头。其实,他只是应《南山集》的作者戴名世之邀,给该书作了一点文字的序,而戴名世也因书中用的是南明诸帝的年号,援引方氏族人方孝标所撰论及吴三桂的书,惨遭杀头,数百名有关人员被诛戮充军籍没。其时,吴三桂因叛乱反清自称周王之事被清军围剿所灭,但由此产生的后遗症令人胆战心惊。还有安徽和州人戴移孝《碧落后人诗集》一案,作者系明末清初人,因其诗内有“长明宁易得”、“短发支长恨”、“且去从人卜太平”等句,被安徽巡抚闵鶚元定为“悖逆遗书”,上奏朝廷,乾隆帝谕令严査,其子、孙、曾孙都遭杀。

而扫叶楼的主人龚贤是诗人画家,反清复明人士。当年清军围攻南京城时,他曾为抵抗清军入侵而与复社、东林党人过从甚密,奔走呼号,他曾写下《扁舟》一诗:“短衣曾去园,白首尚飘蓬;不读荆轲传,羞为一剑雄。”可见他的反清复明斗志有多强烈。对于这样一个人物,地方官怎敢多多介绍给乾隆皇帝呢。弄不好,惹得皇上发怒毁楼不说,还会株连自己,丢了官帽,甚至下狱遭杀头。前车之鉴,不可小视。所以地方官只能明哲保身,假设未考罢了。

这一次,乾隆帝还是扫兴而归。之后,他在《寄题扫叶楼再叠旧作韵》诗中感叹问道。

清凉寺里望书楼,拥帚遗书万古秋。

不辨题名自谁氏,诗中郑陆忖从头”

他甚至在诗文注中写道,!志书未载,问之地方官,亦称莫考。”后来两次来南京巡游,乾隆帝都无兴趣上扫叶楼了。

24.曹雪芹石头城里忆旧梦

乾隆二十四年(1759,的一个冬日,有个身着棉袍的中年男人在南京石头城附近的长江水道上了岸,他斜背着一个布袋,踽踽独行在通往城里的道路上。

他是谁?往何处去?去找什么人?

此人就是后来被人们誉为伟大小说家的曹雪芹。他是经朋友举荐,为两江总督尹继善礼聘,到江宁,今南京,做他的西宾幕客。

曹雪芹(1715—1763)清代小说家、诗人,名霑,字梦阮,号除了雪芹之外,还有芹溪居士、芹圃。生于南京。曹雪芹家庭显赫,从曾袓父曹玺起,其袓父曹寅,父辈曹颗、曹頫三代四人官居江宁织造府之职达60余年,其曾袓母孙氏是清康熙皇帝的乳母,袓父是康熙皇帝少年时期伴读和御前侍卫,康熙皇帝六下江南,其中有四次均由曹寅负责接驾,并在江宁织造府,今南京大行宫一带,内寝食。

曹雪芹在经过那时他曹家的江宁织造府时,并没有停下脚步,那红色的大门紧闭着,此府早已易了主人。而他要去的地方是尹继善的官府,这座两江总督府并没有江宁织造府那般豪华,其址就在江宁织造府的不远处。

从曹雪芹的曾袓父起,三代都是康熙皇帝的亲信,在经营织造的同时,也兼监视地方政治动态,康熙的儿子雍正用阴谋手段登上皇帝宝座后,残酷镇压同他竞争皇位的兄弟辈,消灭异己的政治势力,曹家因与皇室上层的争斗有某种牵连,遭到了沉重的打击,那些年,曹家因四次接驾康熙,所用的银两奢侈惊人,因此亏空严重,正因如此,雍正以曹家执掌的织造府发生亏空为由,于雍正五年,1727,将曹頫罢职待罪,江宁织造府,还包括曹家在今天“随园”地址上的私家花园由绥(隋)赫德接管,并归他所有。从此,曹家由“钟鸣鼎食之家,翰墨读书之族”而一落千丈,日渐衰微,后来在南京无法再继续下去了,曹家迁回北京居住。

好在两江总督尹继善对曹雪芹的到来非常热情,他看到曹家有这么一个才华横溢的后代,引为自慰,即留在自己身边。他们时常在一起喝酒,作诗吟诵唱和。那时有一个扬州来的肖像画家云间陆厚信(字艮生)云游南京,在尹府里与曹雪芹相见,十分倾慕,给他画了一幅小照,并写下了五行题记)

雪芹先生洪才河泻,逸藻云翔。尹公望山时督两江,以通家之谊,罗致幕府,案牍之暇,诗酒赓和,樫锵隽永。余私忱钦慕,爰作小照,绘其风流儒雅之致,以志雪鸿之迹云尔。

可曹雪芹的才华出众,很快被周围的人所知,却遭到一些人的嫉妒。而曹雪芹不肯流俗。有一回,有人想让曹雪芹认识时在南京负有盛名的诗人袁枚,曹雪芹摇摇头,说此人风格不高,诗品俗气,不愿会面。曹雪芹的孤傲或许还有另一方面的原因,袁枚所住的“随园”以前就是曹家的私家花园,后来为雍正帝的亲信隋赫德所有,几年后他又以三百金卖给了袁枚。那天他路过“随园”,站在山下仰望山上的景物时,不免有些伤感。

孩时的经历,曹雪芹还记忆犹新。那年头,他时常跟着老仆人到私家花园去玩。园里有很多花木和古树,如马缨、桂树、文官花、萱草等等。还有一座亭子,亭子的腰栏上面画着画,倚在腰凳上,不仅可以观赏自家花园里的美景,还可以眺望不远处的乌龙潭、清凉山、石头城的景色。那些年,曹雪芹的长辈经常给他讲《三国演义》、《西游记》、《西厢记》里那些惊心动魄、神奇美奂和爱情绵绵的故事,这给曹B芹后来写作《红楼梦》提供了丰富的想象构造。

《红楼梦》当初的书名叫《石头记》,书中有许多曹家在南京生活的真实写照,小说里的女主人公们,被排为“金陵十二钗”,其中有十个女子都是南京人,服饰也有云锦的描述,以及江南风物,南京特色的口语在文中屡屡出现,连随园主人袁枚在《随园诗话》中说,“雪芹《红楼梦》一书,各记风月繁华之盛,中有所谓大观园者,即余之随园也。”其中“随园”的影子在书中有着较为细致的描绘,打开书页第十七回,大观园试才题对额荣国府归省庆元宵。曹雪芹这样描绘道,

刚至园门,只见贾珍带领许多执事人旁边侍立”贾政道:“你且把园门关上,我们先瞧外面,再进去。”贾珍命人将门关上,贾政先秉正看门,只见正门五间,上面简瓦泥鳅背;那门栏窗福,俱是细雕时新花样,并无朱粉涂饰,一色水磨群墙;下面白石台阶,凿成西番莲花样。左右一望,雪白粉墙,下面虎皮石砌成纹理,不落富丽俗套。自是喜欢,遂命开门去。只见一带翠嶂挡在面前。众清客都道:“好山,好山!”贾政道:“非此一山,一进来园中所有之景悉入目中,更有何趣·”众人都道:“极是。非胸中大有丘壑,焉能想到这里。”

所谓大观园其实就是“随园”的翻版,一进园门,园内建筑的装饰色彩显示出曹家私家花园的豪华不俗。至于园内的美丽景色,还有呢:

说着,进入石洞,只见佳木茏葱,奇花烂熳,一带清流,从花木深处泻于石隙之下。再进数步,渐向北边,平坦宽豁,两边飞楼插空,雕甍绣槛,皆隐于山坳树杪之间。俯而视之,但见青溪泻玉,石磴穿云,白石为栏,环抱池沼,石桥三港,兽面衔吐。桥上有亭。

曹家的这座私家花园建在颇似小山的高坡上,站在坡顶上,遥看坡下,那农舍村廓,麦田花色尽收眼底,再看曹雪芹写道:

一面说,一面走,忽见青山斜阻。转过山怀中,隐隐露出一带黄泥墙,墙上皆用稻茎掩护。有几百枝杏花,如喷火蒸霞一般。里面数楹茅屋,外面却是桑、榆、槿、柘,各色树稚新条,随其曲折,编就两溜青篱。篱外山坡之下,有一土井,旁有桔槔辘栌之属;下面分畦列亩,佳蔬菜花,一望无际。这就是大观园,是曹家在南京“随园”的旧花园而今日’当年的美丽景物早已荡然无存。

曹雪芹对袁枚和一些南京文人的轻慢不屑,引起了南京文坛的不满尹继善也有些尴尬,他曾几次善意地提醒,也未能扭转曹雪芹的清高自大。

尹继善(1695—1771)清满洲镶黄旗人,章佳氏,字元长,号望山诗人,雍正进士雍正六年(1728)授内阁侍读学士,协理江南河务,旋署江苏巡抚,八年,署河道总督,十一年,任云贵、广西总督。任封疆大吏三十余年,为世宗、高宗所倚任。官至文华殿大学士军机大臣。有《尹文瑞集》。

尹继善初到南京就任两江总督,正是曹家被査落败北返之时。在南京执政的日子里,尹继善听坊间讲述曹家袓孙数辈历时60多年,在南京为官为民的口碑尚好,深得人心,远非一般俗常仕宦可比,而他家在文学方面的成就与影响深远,出乎原来的想象。尹继善对曹寅,早已心慕敬仰。至此,执政地相同,官职相仿,也兼着两淮盐政事务,自己亦十分喜爱诗文史书,于是就有意无意之间,都在学步曹寅,也做东南半壁的风雅主持。所以在这样一种的心情之下,他便留心访询曹家的现况,子孙的下落。尹继善爱好才士,礼聘情重,邀请曹雪芹来南京。曹雪芹此时也正想为编述《石头记》书稿找一个乐为出资刊版的实力派人物,也想借此到童年故地重游。于是两相意合,曹雪芹风尘仆仆从北京来到南京。

袁枚是尹继善最喜欢的诗人之一,也是师生关系。乾隆四年,袁枚赴京应朝考,试卷考题是“赋得因风想玉珂”。袁枚着重刻画题中的“想”字,便写下了“声疑来禁院,人似隔天河”二句。考官们在阅此卷时,大都认为出语庄重不够,不准备把袁枚卷列为等第。但时在京城任刑部尚书的尹继善不以为然,力排众议,与考官争辩说此人肯用心思,肯定是年少有才者,只是不懂应制体裁罢了,而这正是新科进士需要教习的地方。如若试卷进呈后,皇上有诘问,当由我一人奏明原委。”经过尹继善的争辩努力,众考官才不再非议。袁枚因此选入庶吉士。袁枚遇伯乐尹继善,就是从这时开始的。

后来,尹继善来南京掌撑两江总督,袁枚已是“随园”诗人,名气颇大那时,两人时有对诗唱和尹继善每得佳句’必以快马传递,不肯让先,袁枚惊叹其神速。

有一年的除夕之夜,袁枚正想着怎样写一首诗,此时鼓已响了三声了,他突然灵机一动,迅速写成一首诗,诗曰:“知公得句便传笔,倚马才高不让先今日教公输一着,新诗和到是明年。”于是袁枚立即派人火速将诗送到两江总督府。尹继善读罢袁诗,不由哈哈大笑,即使自己和诗再快也已晚了一年。

在南京曹雪芹似乎忘了临走时诗人敦敏的虽“可知野鹤在鸡群”,但要防人嫉妒的赠言。就连尹继善心中也有些不悦,但看在曹家如此悲哀的遭遇上,他也不再说什么了。

曹雪芹也感到了什么,萌发了回北京的念头。这时,正好从北京传来不好的消息,乾隆帝査出身有“内病”的儿子永璇竟偷看他的《石头记》手抄本,不禁大怒,决心要査这部“淫词小说”一个水落石出。尹继善毕竟是仁慈长辈,不愿出卖曹家的后人,就让曹雪芹赶紧找个理由辞职,远走他乡,避免株连,将复杂的关系尽量缩小到最低限度。

曹雪芹认为已无可回避,便收拾行囊,决意返京。他以为,是祸躲也躲不过。尹继善无奈之下去送他。这一次,又路过“随园”,曹雪芹停下马,站在山下,远远望着山坡上的那些花草树木,那些原来属于曹家的一草一木现在就要离他远去了,今后要看,也只能从他的《石头记》里去欣赏了。没什么值得留念的东西了,他拉了一下马绳,头也不回地走向北上的旅途。

其实,尹继善并没有忘记曹雪芹。尹家与乾隆帝是儿女亲家,尹继善的女儿嫁给了乾隆帝的第八子永璇,尹继善指示女婿想办法保护曹雪芹,永璇不负重托,想尽法子遮掩此事,化险为夷,使曹雪芹躲过一难……

至于《石头记》最终改名《红楼梦》出版刊行,成为中国小说史上里程碑式的著作,那是后来的事了。

25.诗话内外的随园主人袁枚

随园主人是清代文学家袁枚的自称。袁枚(1716—1797)字不设防的随园那时随园没有围墙,也不设篱色,园内寂静温馨,有时只有袁枚的朗朗读书声,有一回,随园附近的老农听到小仓山上传来读书声,就纷纷循着读书声来到这位闻名南京甚至全国的诗人文学家的屋前,将袁枚请到屋外的大树下,好奇地问这位“进士郎”“今年涝灾很厉害,到现在禾苗还没有种下,你在这时候,还在屋里苦读,莫非想要去考个‘秀才郎’啊?”袁枚笑着答道。“鄙人苦读只为写诗话呵。”可见袁枚那时一心要完成他的巨著《随园诗话》。

在随园写作的那些日子里,袁枚在写作之余喂养了一头山羊,用于调节疲劳。由于随园不设防,有一天,他的羊跑到了不远处的一户老农的园里,吃了老农种的青菜。这时老农追着山羊来到袁枚家,他责问诗人为什么不在自己的园内圈养。袁枚对老农说“你知道‘园’的写法吗?必须在外边筑上一圈子才,号简斋,钱塘,今浙江杭州,人,乾隆四年(I139)进士,授翰林院吉士,曾任江宁、上元等地知县。著有《小仓山房集》、《随园诗话》16卷及《补遗》10卷、《子不语》24卷及《续子不语》10卷、《随园食单》等30余种。乾隆十四年(1749,他在江宁知县任上时,用“三百金”购得小仓山一座旧园,此园原为江宁织造曹頫故园。后归隋赫德为织造园,名“隋园”。后乃留其音而改其字,即改“隋”为“随”。袁枚在他写的《随园记》中曾写有:“随园,同其音异其义。”袁枚充分利用小仓山的自然地形,因势造景。当时的随园花开四季,鸟儿啁啾,袁枚就是在这座风景独好的园中写他的《随园诗话》的。

嵩笆才可种菜。”谁知道这个老农并非一般的耕种村夫’也是一个不满现实隐居此地的饱学之士’他便反唇相讥道:“你知园内为何字1筑篱笆仅能防围外’不能防围内’君住在园内但又养了羊’筑围又有什么用”

袁枚听了一下愣住了’一时哑口无言。原来,那时的“园”字繁体字应写作“園”,方框“口”内的“袁”字,正是袁枚之姓。一个大名鼎蘭的诗人文学家竟让一个无大名气的小文人驳倒了,袁枚的脸顿时红到了耳根,连连称赞对方才学高超,愿与之做朋友,共论诗文。

随园诗话处处在

袁枚隐居随园后,投入毕生的精力写他的诗话。打开他的《随园诗话》卷十四,有他写诗的偶见佳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