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务实高于一切(下)
27471000000009

第9章 做一个务实型领导(3)

二、科学地组织人员分配工作

人才也各有特点,在组织分配的时候,要讲究科学方法。在同等条件下,公平合理是领导者分配工作的一个重要标准。有句话说“不怕苦,就怕不公”,可见公平的重要性。没有一个公平的任务分配,很容易引起下级的不满,导致领导威信度降低,工作难以有效完成。但是,公平不等于平均。在内在素质、外在条件等因素均有差异的情况下,既要一视同仁,从严要求,也必须因人而异,有所区别。比如:对能力强、潜力大的同志可适当增大工作难度,提高工作标准;对得心应手、任劳任怨、适合做具体工作的“老黄牛”式的同志,可适当加大工作的负荷量,但又不能悬殊过大,鞭打快牛;对工作能力明显偏低并有自卑感的同志,在明确分配工作的标准时,既不能放松要求,迁就照顾,又要考虑接近性和能力度,最好是“跳一跳能够着,激一激能上去”,如果目标与能力不符,会使这部分人员丧失信心,更加自卑,影响工作成效。

三、让合适的人做合适的事

给每个人才一个正确的位置,使“人尽其才,物尽其用”是很多领导者面临的一个新的课题。实际中,常常是很多领导抱怨没有可用的人才。事实上,不是没有可用的人才,而是他没有懂得用人的长短之道。用人的长短之道告诉我们,每个人都有用,关键是给他一个合适的位置。大部分领导者的成功,都在于他们能够让合适的人做合适的事。

有个老父亲就很懂得用人之道,扬长避短:

这位老父亲家有五个儿子,大的老实厚道,老二机灵活泼,老三瞎了双眼,老四是个驼背,老五腿瘸。这五个孩子,除了老大和老二,其他的都不健全。但他们的父亲让老实的务农,机灵的经商,眼瞎的按摩,驼背的搓绳,腿瘸的纺线。结果各得其所,各有其用,全家衣食无忧,安居乐业。

简单地说,所谓人才,也就是在某个特定领域有所擅长的人。假如把他放置在他很陌生的领域,优势也变成了劣势。清代诗人顾嗣协《杂兴》一诗写得好:“骏马能历险,犁田不如牛。坚车能载重,渡河不如舟。舍长以就短,智者难为谋。生材贵适用,慎勿多苛求。”其中的真谛不言而喻。

然而一个人身上虽固有“长”和“短”,但它们并非一成不变。客观地说,“长”可以变“短”,“短”也可以变成“长”,两者不可定论。一般来说,领导者分配工作时要力求扬长避短,尽量照顾各自的特长,使其能各显神通,各得其用。这对调动职员的积极性、搞好工作是非常有益的。但是,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如果一个人深刻认识到自己的“短处”并决心改正,在他希望上级考验时,领导就应采取“短兵长用”的方法,往往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有这样两句话领导者应当铭记于心:“人才放错了位置就是垃圾”;“世上之人,各有所长,也皆有其短,只要能扬长避短,兼收并蓄,天下都是可用之人”。

正确授权给把信送给加西亚的人

史书有载:汉高祖刘邦在战胜项羽之后,总结原因时说:“论带兵打仗,我不如韩信;论管理钱粮,我不如萧何;论运筹策划于帷幄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我不如张良。但是,三者皆人杰,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者也。”由此可见,在一项事业中,恰当用人,合理授权,极其重要。

因此有效的管理者应当懂得授权的艺术。授权就是将权力授予其他人,以使其完成特定的任务。它将决策的权力从组织的一个层级移交至一个更低的层级,使权力在层级转移中发挥最佳的功效。任何管理者的时间和知识都是有限的,如果管理者想使工作完成得更富有成效,就必须向下属授权。孔子的门生子贱就谙熟此道。

有一次子贱奉命担任某地方的官吏。到任以后,他时常弹琴自娱,不管政事,但是他所管辖的地方却被治理得井井有条,民兴业旺。这使那位前任官吏百思不解,因为他每天即使起早贪黑,从早忙到晚,也没把那地方治理得那么好。于是他请教子贱:“为什么你能治理得这么好?”子贱回答说:“你只靠自己的力量做事,所以十分辛苦;而我却是借助别人的力量来完成任务。”

可见,倘若一个领导者“无权不揽,有事必废”,不愿授权,什么都干,那他不仅让自己精疲力竭,工作也未必能做好。

有效授权是一种用人策略,是进行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内容之一。它并不是推卸责任或者好逸恶劳,也不是强人所难。当然授权也要遵循一定的原则,授权不是无限制的。因而领导者怎样才能做到有效的授权来提高整体的务实效果,是一个值得深入思考的问题。

一、授权要与目的相联系

组织的目标是授权的操作根据,分派职责和委任权力时都应该围绕着组织目标进行,因为相应的职权是为实现组织目标所需的工作而设立的。另外,授权本身要体现明确的目标:分派职责时要同时明确下属需要做的工作是什么,达到的目的和标准是什么,对于达到目标的工作应如何奖励,等等。要想让下属明确自己所承担的责任,只有对他们有目标明确的授权,才能完成好各项工作。

二、权力与责任相统一

职责与权力是相对应的。责大于权,不利于调动下属的积极性,而且,即使处理职责范围内的问题,也需要层层请示,势必会影响工作效率。权大于责,有可能会使下属不恰当地滥用权力,最终会增加领导者管理和控制的难度。

三、有明确的授权范围

一个单位会有很多部门,各部门都有其相应的权利和义务。领导授权时,切忌交叉委任权力,这样会导致部门间的相互干涉,甚至会造成内耗,形成浪费。相反,正确有效的授权会产生非常好的管理效果。让我们看看许文龙的做法:

中国台湾奇美公司以生产石化产品ABS而位居全球化工行业第一。其董事长许文龙对于企业内部大大小小的事情,始终是全部授权,从不作任何书面指令,即使偶尔和主管们开开会,也只是聊聊天、谈谈家常而已。很多时候,他根本不知道自己的图章放在哪里。更奇怪的是,他连一间专门的办公室都没有。因为没有办公室,他只好经常开车到处去钓鱼。有一次遇到大雨,他想去公司躲一躲,但是当员工看到他时,竟然惊讶地问道:“董事长,没有事你来干什么?”他想了想,说:“对呀,没有事我来干什么?”于是,他很快一溜烟地开车离开了。

从这个事例中我们可以看到有效授权的效果,不仅管理者的负担减轻了,而且下属员工的主观能动性得到了充分发挥,有效地提高了执行能力。不过,领导者除了要遵循以上的原则之外,对授权的方法的把握也是很重要的,往往不同的方法会产生不同的效果。

1.充分授权

充分授权就是让下属在管理权力许可的范围内自由发挥其主观能动性。具体地说,就是领导者在向其下属分派职责的同时,并不明确赋予下属这样或那样的具体权力,而是让下属自己拟订履行职责的行动方案。虽然没有具体授权,但这样的授权方式几乎等于将领导大部分的权力下放给其下属。这样做的优点就是能最大地激发下属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更好地开展求真务实。

2.不充分授权

不充分授权是指领导者向下属分散职责的同时,赋予其部分权力。这种形式比较常见。例如:让下属提出行动方案,由领导作最后抉择;让下属了解情况后,由领导作最后的决定;让下属采取行动,但及时报告领导等。

3.弹性授权

这种授权形式只适用于那些性质重要、容易出现疏漏的工作。弹性授权是指领导将职责和权力同时指派和委任给不同的几个下属,以形成下属之间相互制约地履行他们的职责。如果过多地采取制约授权,反而会抑制下属的积极性,不利于提高工作的效率。戴碧·费尔兹(Fields)的经历是一个很好的说明。

费尔兹经营着一家糕点公司。她曾经是一个事必躬亲的管理者,但她后来通过有效授权,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提高了整个公司的务实水平。费尔兹太太回忆说:“……我总是询问主管他们需要什么,而后我为他们来做。如果我看到什么令人不满意的地方,我就会亲自动手改正它,事事如此。”

当费尔兹只经营一两个店铺时,她的这种管理方式还能运行。但当她拥有600个分店时就无法正常运行了。然而,费尔兹太太仍然坚持自己做每一件事,而没有把精力放在公司发展的蓝图上。公司的各种发展策略都需要她花费时间,但是她太忙了,根本不可能作出所有决策。她授权的失败很快便明显地表现出来,当时利润骤然跌落,入不敷出,公司关闭了85家分店。

最后,费尔兹吸取了教训,将公司重组,增加了一层管理层,授予下一级管理员真正的决策权力。通过授权,她被员工们广为接纳,也使公司尽快地脱离了困境。

抓务实要处理好五个关系

建立务实工作作风,既是组织管理层的重要职责,也是加强组织作风建设的真正体现,更是提高组织效能建设的具体表现。

在实践中,抓务实必须处理好五个关系:

一、做到上行下效,上下照应,在结合间抓务实

要从各自实际出发,坚持理论和实际的统一,就是要“吃准上头的,摸透下头的,变成自己的”,做到有思路有安排有措施。要求做到“三不”:一不开“通用药方”。在发文件提要求时,机关和基层不能一个模式,不同类型部门不能“一刀切”,干部和职工不能“一锅煮”。二不提过高要求。如果一些要求提得过高,甚至不切实际,基层将难以务到实处。三不凭兴趣爱好。不能因为自己对这项工作感兴趣就紧抓不放,对不感兴趣或不了解的工作就敷衍塞责;不能对上级布置的工作符合自己胃口的就抓,不符合自己胃口的就丢在一边不管。

二、做到以大统小,小中见大,在兼顾上抓务实

现实工作千头万绪,要抓的事很多。因此首先要抓大放小,分清主次。对于事关全局的关键问题,要集中精力抓紧抓好;而对一些事务性的工作,则应该让部属和业务主管部门去办。小中见大,注意变化。大事和小事是相互联系、密不可分的。只关注大事,只讲大道理,不重视解决具体的现实问题,以大代小,必将导致工作“挂空挡”,起不到应有的作用。随着时间、地点、条件的变化,应该看到有些小事,也会变为大事,因此必须善于小中见大,既要抓重点,又要“弹钢琴”,从小处着手,纵横到位。根据一个人、一件事、一个单位、一个部门的情况具体分析。特别是对每个单位、每个时期,各项工作的重点和难点,以及带普遍性、倾向性的问题,更要一抓到底,力求取得成效。

三、做到实中创新,新中求实,在开拓中抓务实

开拓创新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动力源泉,也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要求,必须抓住以下三个重要方面:一要形成新观念。务实,要求我们思想认识不能僵化、不能保守,必须跟上形势的发展,不断适应客观世界的变化,以观念创新为前提,不断解放思想,以推动创新。二要研究新情况。务实,要求我们不能照本宣科,必须研究发展过程中的新情况,创造性地抓好工作的务实。三要解决新矛盾。务实,要求我们不仅要贴近现实,还要把视野对准改革中凸显的新矛盾,创新载体,促使其得以化解和消除,不断开创工作的新局面。

四、做到静中见动,动静相宜,在过程里抓务实

所有工作的完成都是一个动态的过程,特别要注意静态指导和动态检查相结合。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第一,要将静态指导与动态检查紧密结合起来。即既要十分注重加强工作的指导,使决策措施真正贯彻执行;又要一如既往地抓好全过程跟踪检查,以避免工作出现大的起伏波动。第二,要将阶段性工作和全过程工作相结合。在工作纷繁复杂的情况下,要突出每个时期、每个阶段的重点,既要集中精力打好“歼灭战”,掀起阶段性高潮;又要按照总体意图常抓不懈,打好“持久战”。

五、做到由表及里,表里一致,在深入点抓务实

任何工作都是内容和形式的统一,并将通过一定的形式来体现和完成。怎样通过一定的形式去积极影响和确保内容的务实,就是一个由表及里的过程,因此必须做到“三到”:一要落到实处去抓。要避免搞一些表面上轰轰烈烈而对工作成效没有多少用处的活动,不说大话、空话、套话;要集中主要精力、更多财力用于基层,努力为群众服务,一件事一件事去办,一个问题一个问题去解决。二要钻到细处去抓。我们工作中的许多问题之所以看不到、想不到、抓不到,就是失之于“粗”,如果一级抓一级,一个环节紧扣一个环节,从细处入手,丝丝入扣,定见成效。三要沉到基层去抓。在工作中看到了问题不等于抓住了问题,想到了办法不等于做好了工作,安排了工作不等于解决了问题;要达到内容和形式的统一,就必须切实改进领导作风,真正深入基层掌握实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