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教材教辅作文趣话
27650800000012

第12章 吟尽三更未着题,竹风松雨共凄凄——构思之巧

欲盖楼房,必须在动工之前画好图纸,备齐材料;要写文章,必须在动笔之前运用心思,确立主题,选择材料,谋篇布局。这运用心思确立主题、选择材料、谋篇布局的设想,称之为构思。

构思,有人称之为打腹稿。古今中外,愈是颇有成就的作家,愈是在构思上绞尽脑汁,肯下功夫。唐朝末年诗人杜荀鹤(公元846-904)就是其中之一。一天,他为了写出一首好诗,从东方欲晓的凌晨,直至风雨交加的深夜,竟然滴水未进,一直在书房中绞尽脑汁地潜心构思。然而,他写了改,改了吟,吟了又写……直到夜深人静,仍然未能构思出中意的诗作。此时,他停下笔墨,推窗而望,但见庭院漆黑一片,仅能听到飒飒秋风吹着竹叶,绵绵秋雨打着松枝。诗人尽管未能完成佳作,然而构思的艰苦却涌上心头,于是提笔写下一首《秋夜苦吟》诗:

吟尽三更未着题,竹风松雨共凄凄。

此时若有人来听,始觉巴猿不解啼。

这首诗的意思是,“我”苦思苦吟到了三更天,仍然未能构思出切合题旨的诗,有情的秋风秋雨伴随着松竹一齐为“我”悲凄。这时候,假若有人来到书房领略一下“我”的构思甘苦,就会知道“我”的苦吟远远超过了巴猿的悲啼。

是的,构思是苦趣,更是乐趣,此之谓苦中有乐。正因为如此,我国一些文学大师的构思方法无奇不有。他们当中,有的喜欢在蒙头大睡中进行构思。据《新唐书》记载,初唐四杰之一的王勃,写诗作文之前,总要先“令人磨墨数升,引被掩面而卧。忽起,一笔书之,初不窜点”。其实,他蒙头大睡是假,躺在床上构思诗文是真。一旦构思有了着落,他便快速地一坐而起,挥笔疾书,不加任何改动,便能水到渠成地完成一篇佳作。有人喜欢争分夺秒,抓紧一切时间进行构思,宋代文学家欧阳修就是如此。利用“三上”方法构思文章是其写作的特长。他曾经说过:“余平生所作文章多在三上,乃马上、枕上、厕上也。”他还说过:“盖惟此可以属思尔。”这里的“属思”就是构思,即在“三上”构思文章。有的人,如宋代西昆体诗人杨亿(公元974-1020,字大年)则擅长在欢声笑语的宴会娱乐中构思文章。《初潭记》云:“杨大年作文,则与门人宾客饮博投壶弈棋,语笑喧哗而不妨缔思。以一小方纸总书,挥翰如飞……”与杨大年构思文章的习惯相反,隋朝有个叫薛道衡的着名诗人,却酷爱躲在十分安静的环境中潜心进行构思。这位着名诗人“每构文,必隐坐空斋,蹋壁而卧,闻户外有人便怒”。现代文学巨匠鲁迅的构思习惯却是每当饭后便静静地坐在椅子上,点上香烟慢慢吸着,一言不发地考虑文章的作法。

外国作家构思文章也别有一番情趣。英国女作家艾米莉·勃朗特年轻的时候,除了写小说之外,还要承担洗衣服、烤面包、做菜等繁重的家务劳动。然而,她在厨房里干活的时候,每次都随身带着铅笔、纸张,只要一有空闲,就立即把脑子里涌现出的思路写下来,然后继续做她的家务。法国着名批判现实主义作家巴尔扎克在抓紧时间构思方面远远超过英国女作家艾米莉‘勃朗特。他无论吃饭、睡觉,还是散步,都在精心构思他的小说情节、人物、对话,由于他的精力完全沉浸在专一的构思中,因此闹出许多笑话。一天早上,他想出去,在散步中构思文章。临出门时,考虑可能有客人来访,便用粉笔在门上写了几个大字:“巴尔扎克先生不在家,请来访者下午来。”写完,他便一边散步,一边构思。不知不觉,已经夕阳西下,他感到肚子饿得十分厉害时,才转身往家里走来。正当他准备开门时夏抬头看到门上的粉笔留言,于是十分遗憾地叹了一口气说:“唉,原来巴尔扎克先生不在家啊!”说完之后,他就走了,饿着肚子继续构思他的文章,其专一精神,让人叹为观止。

作文之前,如何进行构思呢?首先要对主题进行构思。想一想,写这篇文章有没有价值。用车尔尼雪夫斯基的话说,要“思索、思索、再思索,否则不值得写,没有经过深思熟虑写下来的东西,本身就一钱不值。”作家韩少华谈到他的散文《温馨的风》构思时说,1980年夏秋之间,他从青岛搭上轮船,途经上海、杭州……一跋涉千里,到了黄山,遇雨被阻在住处。回忆起沿途的所见所闻,总觉得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不再是“文革”期间那种冷嘲热讽的关系了,而是处处充满了心灵美。心灵美,就是作者构思这篇散文的主题。

构思好主题之后,接着就是如何选择材料的间题。材料自然多多益善,然而会写文章的人绝不是堆砌材料,因为堆砌材料,面面俱到,结果会使文章密不透风,将人窒息得喘不过气来。如果用作家孙犁的话说;材料的堆砌,就像“一个没有道理的厨师做鸡把鸡肉和鸡毛一同炖上一样,可笑。所以,只有在选择材料上花气力,才能准确而深刻地表现主题。还是以《温馨的风,》这篇散文为例来说吧。作者原打算通过老、中、青和少年四个人,运用四件事,来表现心灵美这个主题。这样写,“在记叙上有点层次,在描绘上有点生气,在抒情上有点意趣”,但从整体上衡量,难免给人罗列之感。尽管每个人、每件事的美好本质都有所表现,但从整体而言,仍然摆脱不了平面化或表面化的味道。基于这种情况,以年龄为序写出四件事的构思方法被作者否定了。接着,作者以游踪为线索,选取三个年轻人关心他人、尊重他人的三件小事,来表现心灵美这个主题。不论是那位彬彬有礼的胶东少年还给“我”收获》杂志,还是那位江南小姑娘主动以半面雨伞为“我”遮雨,更不论是黄山之上那位关中小伙子将购得的一根藤杖(那是“远游赤子”准备的敬老礼物)借给“我”用,都有着“纯情美质”。作者选取这三则材料时,以“我”对此估计不足的自责心理作衬托,使心灵美这个主题得到了升华。同样,魏巍在《谁是最可爱的人》这篇文章中,也仅仅选取三件事歌颂了志愿军战士的革命英雄主义、国际主义和爱国主义三个方面的高贵品质,从而表现了志愿军战士就是我们最可爱的人这个美好的主题。

构思文章时,所选择的材料不一定都是惊心动魄的材料,而应该做到“取材宜小、小而真切,结合背景宜大、大而自然的笔路”。

《温馨的风》所选取的三个年轻人的材料(还《收获》杂志、让半面雨伞、借藤杖)小得不能再小了。然而,作者把这些小事放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这个大背景中去表现,让“我,重新认识了精神文明这“温馨的风”又吹到了十亿人民的心中。作者这种通过“小事情”表现“大背景”的构思方法是用得比较成功的。

不论写什么样的文章,都要经过构思这一过程。为了不使因为构思而延误时间(升学考试、竞赛等特殊情况更是如此),可以经常有意识地锻炼自己的构思能力,不妨运用发散思维的方法,将一个故事用5种或10种不同的方法组合,然后逐一评价各种方法的优与劣。因为写文章,不同于做数学习题,不存在惟一答案的说法。因此,可以做些只练脑筋不动笔的写作练习,练得脑子好使起来。脑子一旦练得灵活了,构思文章的速度自然就会加快起来。

有的同学认为,构思不必在作文之前进行,可以一边写一边进行构思,岂不一举两得?初学作文的青少年朋友,最好不要采用这种方法进行作文。因为青少年朋友缺乏写作经验,往往造成中途写不下去又想推倒前文重新返工的情况。假若在考场或竞赛中出现这种情况,其损失将是无法挽回的。所以作文前还是先进行构思为好。为了不使构思的内容在形成书面文字时遗忘,最好将构思的内穷利个写作操纲,有了写作提纲,写起文章来也就万无一失了。

青少年朋友不妨一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