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两性关系关于爱与性的一切,你全错了
2783700000023

第23章 谬论:结婚前都应该同居,这么做只会有好处 (3)

激情是个好东西,这一点我们都同意。但是你怎么看这样一个铁的事实--那些在床上激情汹涌的同居情侣,是不是平常也火气冲天的?缺乏承诺,对关系的不同定义--是暂时的还是某种约定,再加上许多男人和女人都认为同居不过是另一种形式的单身生活,这些因素叠加起来,使出现风流韵事的可能性大大增加--毫无疑问也是对关系的稳定性造成很大影响的。除非你是因为想保留性爱自由才选择了同居,否则一想到你的伴侣很有可能最终会爬到别人床上去,当别人的另一半,那可真不是滋味。但是你不可能不去想。

我们可以先住在一起,等到有了孩子就结婚

这一天真的会来吗?说不定你的伴侣永远也不会做好生儿育女的准备,等到你发现这一点的时候,你的年纪可能已经不符合生头胎的要求了--或者像某些令人伤感的案例那样,女人也许会失去生育能力。从30岁初期到中期,会有一些生育方面的问题开始出现,这些不确定因素是女人必须考虑的,女人年纪越大,越容易发生子宫内膜异位以及其他一些并发症,从而让妊娠过程变得不那么自然。绝大多数美国中产阶级夫妇是不会在未结婚的情况下生孩子的,但是同居会延缓生儿育女的计划。同时还有这样一个事实,如果在同居而不是婚姻的状态下生下孩子,这孩子没有合法的负责任的--父亲的可能性就增加了。

这些代价可都不小。令人欣喜的是,短期的或者间歇性的同居是没必要付出这些代价的。但如果一段同居生活经过很长时间后分手了,几年后又有了另一段长期的同居生活,依然是不成功的,这样的话何时为人父母就很难讲了。如果其中一个人或者两人都想做年轻的夫妇的话,恐怕就无法实现了。而对有些人来说,任何形式的养育子女都变得很难想像或者没有可能了。例如我们可以看看玛琳这个案例。

玛琳一直是一个有野心、爱冒险的女人--但她从来没想过为了体验人生的种种机遇而失去生儿育女的机会。她在一个南方的富裕家庭长大,尽管父母的不和让她想尽快离开家,她还是始终认为自己总会结婚、组建一个家庭的。然而,在20世纪70年代初的路易斯安那州立大学,整个世界就好像一个大聚会。她有好多男朋友,每周至少要来一次"紫色激情"狂欢。不过她也有严肃的一面:她热爱政治。她当了学生会的头儿,是校园的活跃分子,后来她在暑期参加了一些政治竞选方面的工作,决定去东海岸念法学院。

她对学习的热情越来越高--而且也停止了滥交的生活,开始把注意力集中在她头一天上课时遇到的一个帅气男生--彼得身上。彼得来自纽约布鲁克林,是个认真、自恋、头脑精明的人。他和她截然不同,他是个犹太人,在中产阶级下层家庭长大,对声色犬马的娱乐没什么兴趣。另外他长得非常英俊,在社会活动方面也很出名--他是哈佛大学一个社团的成员,这个社团主张进行司法改革,让法律更好地保护穷人和弱势群体。和其他许多女人一样,玛琳彻底被彼得迷住了,她为了迎合他而改变了自己的生活。玛琳发现这个有着英俊外表、过人才能、还有想像得到的自负的人是很难被束缚住的--但她还是给自己制定了这个目标。她表现得非常好。玛琳也是很有魅力的。个子高高、身材苗条匀称、思维敏锐、带着点南方口音的她,也是班上许多男生的梦中情人。当她和彼得开始正经地交往时,大家都开始谈论这"强大的一对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