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心理学生活中的趣味心理学
27837000000062

第62章 “我还能用谁的心去体会”——投射效应实验——

心理实验

1974年,希芬鲍尔请一些大学生来做实验。他把学生们分成两组,给其中的一组大学生看喜剧电影,令他们很高兴;而给另一组大学生放映的是恐怖电影,使他们产生害怕的情绪。接着给两组大学生看同样的一组照片,让他们对照片上人的面部表情进行判断。

结果,大学生往往把照片上人的面部表情看成自己的情绪体验:看了喜剧电影心情愉快的那组大学生,判断照片上是快乐的表情;看了恐怖电影心情紧张的那组大学生,判断照片上是紧张害怕的表情。

心理规律

生活中,我们常有这样的倾向:假设他人与自己是相同的。换言之,当人们需要对别人作出判断时,往往将自己的特性归属到别人身上,认为别人也具有某种同样的特征。这就是“投射效应”。

投射效应是“以己度人”的效应,俗话所说的“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就是投射效应的反映。

生活启示

你是否经历过下面这样的事情:

朋友过生日的时候,你挑了一件自认为最适合朋友的礼物,但生日过后却从未见过朋友使用该礼物;当领导让你按照计划表做一件事情的时候,也许为了突显自己的能力,你用另外的办法做这件事情,却遭到领导的责备;为了让父母高兴,你给他们买名贵的衣服、高档的补品,父母却闷闷不乐;为了托朋友办事情,你尝试着送烟、酒甚至人民币,但朋友依然向你摇头;为了提高孩子的学习成绩,你给他买各种与学习相关的电子产品以及复习资料,但孩子的成绩依然不见提高……

曾经经历过这种事情和正在经历这种事情的你,是否想过其中的原因?

如果你问心理学家,他们会告诉你,这是心理学中的“投射效应”导致的。

心理学家指出,投射现象在任何人的心里都存在。当别人的行为与我们的行为不一致时,我们会习惯性地用自己的行为标准去衡量别人的行为标准。这经常导致我们对其他人的判断错误。投射效应是阻碍人们有效地影响他人接受自己的观点、意见、想法,以及为自己办事情的最大障碍。

王菲有一首歌唱道:“我还能用谁的心去体会,真真切切地感受周围……”是啊,我们如果只用自己的心去感受对方,常常会发生误解。那么在社会交往中我们“该用谁的心去体会”呢?心理学家告诉我们,要想克服投射效应对人际交往的阻碍,我们应学会“换位思考”,就是学会用“对方”的心去体会,去设身处地理解对方的感受。

所谓“换位思考”,就是要把自己设想成别人,从别人的角度考虑问题,很多时候甚至需要暂时抛开自己的利益,去满足对方的利益。其实利益在很多时候是互相关联的,满足了别人的利益最终也会使自己的意愿得到实现。

拿夫妻关系来说。如果双方没有心理上的换位思考,发生了矛盾和冲突,只能是各持己见,任由矛盾发展,并且相互指责、疏远。长此以往,势必产生隔阂,造成关系紧张,甚至引起感情破裂。

但是,夫妻之间如果能做到换位思考,从对方的角度想问题,尽量去理解对方,就可以调解、消化彼此的矛盾,保持和谐的关系。

有一位同事跟我讲了这样的经历:

“过去有段时间,我不理解他,总认为他不懂感情,不体谅人,把家务和孩子全扔给我。我既累又气,心理不平衡,就找他吵。那次我大吵大闹,他居然一声不吭,还劝我别生气。事后,我问他:‘你为什么不和我吵?’他说:‘我怎么能和你吵呢?我只顾自己的事业,家务和孩子全让你操持,已经够对不起你了,你出出气,我心里还好受些。说心里话,我很内疚,觉得很对不起你。’”

一席话说得妻子心里很熨帖,感动得直流泪,反过来责备自己没有理解丈夫。从此,她全身心地支持丈夫的工作。而丈夫也改变了过去的做法,每星期六晚上一定会陪伴妻子,常常交谈到深夜。这使夫妻的感情更加深厚了。

这对夫妻就是通过心理上的换位思考,理解了对方,才解决了矛盾,密切了彼此的感情。

我们要注意的是,真正的换位思考应该是一个“移情”的过程,就是要从内心深处站到他人的立场上去,像感受自己一样去感受他人,而不仅仅是站在自己的位置上去“猜想”别人的想法及感受,或是站在“一般人”的立场上去想别人“应该”有什么想法和感受,或是想当然地假设一种别人所谓的感受。

心理智慧一点通

人和人是“性相近,习相远”,既有共性也有差别。我们不要想当然地认为别人和自己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