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心理学生活中的趣味心理学
27837000000076

第76章 “您穿上试试,不买也没关系”——登门槛效应实验——

心理实验

美国心理学家曾做过一个实验。他们派人随机访问一组家庭主妇,要求她们把一个小招牌挂在自己家的窗户上,这些家庭主妇愉快地同意了。过了一段时间,他们再次访问这组家庭主妇,要求她们把一个更大而不太美观的招牌放在庭院里,结果也有超过半数的家庭主妇同意了。

同时,他们派人随机访问另一组家庭主妇,直接提出将那些大而且不太美观的招牌放在庭院里,结果只有不到20%的家庭主妇同意。

心理规律

心理学家发现,人们如果对别人提出一个大要求,可能不容易被人接受;但是如果先提一个小要求被接受了,然后再提出大要求,被接受的可能性就会大大增加。这叫做“登门槛效应”。

之所以会存在登门槛效应,主要是由于人们在不断满足小要求的过程中已经逐渐适应,意识不到逐渐提高的要求已经大大偏离了自己的初衷。

而且,人们都有保持自己形象一致的愿望,希望给别人留下前后一致的好印象,不希望别人把自己看作“喜怒无常”的人,因而在接受了别人的第一个小要求之后,再面对第二个要求时,就比较难以拒绝了。

生活启示

有的孩子向妈妈要求:“可不可以吃颗糖果?”当妈妈答应她的时候,她可能会提出进一步的要求:“那可不可以喝一小杯果汁呢?”妈妈经常是会答应的。看来,连小孩子都懂得运用登门槛效应达到自己的目的。

父母对子女的教育也可以使用“登门槛效应”。做父母的往往望子成龙,但人才的培养只能循序渐进而不可以拔苗助长。尤其是对于年龄较小的孩子,可以先提出较低的要求。待他(她)按要求做了,就予以肯定、表扬乃至奖励,然后逐渐提高要求,逐渐实现更大的目标。

在社会交往中,登门槛效应经常有它的妙用。在你请求别人时,如果一开始就提出较高的要求,很容易遭到拒绝;如果你先提出较低的要求,对方同意后,再增加要求的分量,则更容易达到目的。

因此,生活中懂得借钱之道的人,当要向别人借一万元时,先不开口说一万,而是先说五百、一千,消除对方的警戒心。当对方答应后,他再巧妙地引出所需的款项,就更容易达到目的。

登门槛效应在销售活动中最常见。一天,为了打发等人的无聊时光,A小姐在商场的时装区里闲逛。

“小姐,今年的最新款,您喜欢可以试试。”一位热情的导购小姐向A小姐介绍。

“哦,我只是随便看看。”

“没有关系,不过,我觉得这款特别适合您,您可以试试?”

“呵呵。”A小姐摇摇头。

“我卖衣服好几年了,我根据您的气质就知道您穿什么样的衣服好看。不信您可以试试效果怎么样。您试完了不买也没事儿,就当尝试一下全新的风格。如果真的适合,还可以指导您以后买衣服的方向,是不是?”导购小姐一边说一边将衣服从衣架上摘下来放在A小姐手上,“试衣间在那边。”

看着穿上新衣服的A小姐,导购小姐说:“您看,我说得对吧,多好看,简直就像给您量身订做的一样!”……

就这样,在本来并没有购衣计划的情况下,A小姐买了那件衣服。

商场的导购小姐对A小姐就使用了登门槛效应:本来不要求她买,只要求她穿上试试;但是穿上了,再进行进一步的说服,就更容易达到卖衣服的目的了。

在谈判中也可以应用这个心理策略。在与人谈判或交涉中,若想融洽会谈气氛,打消对方的戒备心,不妨从一些对方易于接受的小问题入手。一旦小问题解决了,那么对方的戒备心就容易消除,会谈的信心就容易建立,彼此认同的情绪就会逐渐蔓延。这就为解决最后、最难的问题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有的人却认为应该在刚开始时就应该把其中最困难的问题提出来,在他们看来,一旦最困难的问题解决了,其他的问题往往也就迎刃而解了。其实这样做失败的可能性很大。最困难的问题往往是双方争议最大或积蓄多年难以解决的,要想一下子解决通常不太现实,以此作谈判或交涉的第一事项,可能一开始就造成很大的分歧,双方很可能就失去了和谈的信心、等待的耐心。一旦双方争执不下,互不相让,关系破裂,问题就难以解决了。

心理智慧一点通

不要贸然对别人提出一个大要求,应该先从小要求开始,逐渐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