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成功人士”仅仅是一群有钱人,他们也许还不具有掠夺“成功”名义的条件。问题在于,今天几乎所有人都一门心思向往富裕,遂为培植富人的优越感提供了一片集体无意识的肥沃土壤,他们被视为时代骄子,处于资源和心理上的绝对优势。富人们不但在经济上,而且在身份上,甚至在文化格调、审美品位上,也越来越自我感觉良好。赢家通吃,他们实现了“腰缠十万贯”的目标,又向往“骑鹤下扬州”的风雅。留意一下可以发现,与富人消费活动相关的描述始终带有一种美学的傲慢。他们比别人更有心情和闲暇去健身,因此体形上可能更健美;他们更方便去欣赏票价昂贵的音乐会,因此在趣味上自感更高雅;他们加入高尔夫俱乐部或什么会所,因此生活方式上似乎更精致;他们有机会到全球旅游,因此眼界更开阔、谈吐更能吸引人……于是,富人们仿佛众望所归地当上了“成功”的代言人。
对于无法成为富翁的人,“成功”的通道变得无比狭窄。《圣经》中说要进入天国的“窄门”很难,而富人想进天国就像把骆驼穿过针眼还难,但是今天的情形却不同。无法或无意赚取足够多的财富的人,不管自我标榜多么清高、多么不在乎,在今天这样的话语氛围里,几乎都只能被贴上“失败者”的标签。有人敢轻视金钱?那一定是仇富、酸葡萄。能够自立、拥有自尊就算不错?典型的阿Q心理。小日子过得安稳也能叫成功?开什么玩笑!
成功概念正在被富人们修改,而要实现成功概念的意义偷渡,富人自身是孤掌难鸣的。他人的意向很重要。一个歌星如果没有成千上万名疯狂尖叫的拥趸,他根本无法牛气冲天。富人膨胀为“成功人士”,又通过广告传媒锁定为一个最具渗透性和诱惑力的价值符号,是因为符号背后有无数双渴欲的眼睛。太多的人参与到了那个“致富即成功”的神话建构中。只要你对有钱人流露出羡妒的眼神,只要你哀叹自己不够富有的现状,也就在帮助富人建立他们“成功人士”的骄傲感,也就进一步使自己沦落到失败者的境地。
然而说到底,所谓的“成功人士”不过是何世红一种身份修辞术的产物罢了,就像化妆,打扮得再光彩照人也只是在场面上给人看看的,卸妆以后终究会露出粗俗平庸的本来面目。“成功”这个概念本来就是朴素的,它绝不专属于化装舞会里的虚荣皇后、名利场上的得意赢家。那些精于“聚财之术”却无意于“散财之道”的富人,已经得到了太多的宠爱和骄纵。然而,网语说得好,“出来混,总是要还的”,被过度透支的羡慕和尊崇也是会追回的。当价值的迷雾散去,人们回过味儿来,成功可能会回到更接近其本义的位置上,就像那个英文单词fulfillment:在努力之后获得圆满感、实现感。如此,向往成功就会从心底里尊重劳动,即使那劳动非常卑微;就会尊重创造,即使那创造未必能够致富;就会尊重自由,即使自由的代价是一无所有。
不知是否有人在迈向成功的道路上,从未跌过跤。但那些成功的人之所以比别人成功,在于当他们失败时,他们有毅力及勇气爬起来,重来一次。他们很早就从生活中学会没有“错误”这种东西,而只有“学习机会”。失败之所以是失败,是因你不再重新开始,而使失败成为定局。何世红也常常失败,但那都是他达成既定目标过程的一部分。
与其只为失败犯愁,不如仔细研究它们,其后,再试一下,直到做对为止。那可能会花上一段时间。举例来说,灯泡是个简单的东西,不过,爱迪生却试验了上万次才成功。
你能否想像告诉自己上万次: “我今天失败了,但明天我会成功!”
就像何世红一样,他确信他创办中国金融网能让世界变得更美好,并通过此举获取一定的经济回报。然而经济回报是让世界变得更美好的愿望的结果,而非源于成为金融网总裁的动机。正如他在论述创业精神对社会的影响时所概括的那样,企业家的机会,有责任为他所在的社会做出积极有益的贡献。在获得经济利益后,对于使企业家成功成为可能的社区和家园,他们在道义上有义务通过回报它们,以使世界变得更加美好!
2002年3月,网络已经从整个社会的边缘地带迈向主流,一个前所未有的网络金融时代已经来临,我们有理由相信,以中国金融网为代表的“网商”正在形成互联网行业新的主题。已经在西北报界纵横捭阖的何世红携他创办的《新金融》报来到北京,谋求更加广阔的发展舞台,然而北京毕竟不同于兰州,它是冠盖云集、精英荟萃的首都。从西北初来北京的何世红确实没能找着北,《新金融》报的市场非但没有太大起色,他多年的积蓄却几近耗光,最后不得不放弃报纸另谋出路。
一如曾经遭受的许多挫折,这次打击也没有让何世红低头。他从当时逐渐复苏的网络经济中,隐隐看到了互联网的春天。作为一个纯粹的门外汉,他再次做出了一个大胆的决策——进军网络,在几乎白手起家的境况中创办了中国金融网。凭借多年的经营报业的经验和其独特的运营模式,灵活的市场策略和系统的战略规划,在中国金融网创办3个月后就开始盈利。而且他在中国金融网上开通的第一个地方频道就是西北,为基层地区开设了中国金融的渠道,用他的力量让家乡人民了解金融界,让基层知道金融服务的力量。
四 从丝绸之路踏上取经之旅
1.北上取经
北京是很多人一直向往的地方,那里冠盖云集,精英荟萃。何世红北上取经的路途又会如何?唐僧师徒西天取经,经历了九九八十一难,何世红在北京这个大舞台里要想取得真经,又要经过多少坎坷与磨难?
刚到北京的时候,他觉得自己只是这个城市的沧海一粟,非常渺小,几乎找不到自己。来北京是因为看到这个城市大,人的智慧大,所以虽然他当时只是沧海一粟,但是他不觉得自己卑微,因为他带着自己的梦想。
每个人的梦想不一样、大小不一样。或者他想到的地方不一样,拥有那么大的梦想,所以何世红慢慢感觉到自己非常大。两种感受,一种很小,一种很大。
很大就是非常有信心,除非自己葬身于北京,全部的梦想就是梦断北京。但他又不能梦断北京,这是一个首都,是一个面向世界的最大的窗口,必须把自己的思路,把面向世界的思路在这个地方实现。所以必须对自己抱有很大的信心,即使有多大的苦也要吃下去,多大的委屈也要自己受。所有的委屈、痛苦坚决不能流下一滴眼泪,眼泪必须等到成功的时候流下。支撑着他的是坚强的信念,一种不屈的精神。当初开车走到北京、行驶在高速公路上的时候,他已经感觉到在向着在北京创业成功的高速公路行驶,他是带着办法、带着智慧来的,走的是创新之路,要在这里实现自己的梦想。所以他说,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因为北京是一个大舞台,但首先得有思想,思想有多远,行动就应该走向多远。
很小是因为刚到北京的时候,他找不到自己的方向。北京这么大,却没有他的容身之处。最初的几个月,他是在宾馆度过的。《新金融》的挫败让他更感觉自己的渺小。
朋友告诉何世红,要想在北京发展就必须打好关系网,关系硬了你才能畅通无阻。这席话何世红上心了。他想唐僧去西天取经,那是有齐天大圣孙悟空、猪八戒、沙僧和白龙马的协助。初来乍到北京的他又有什么呢?北京太大了,关系网也是,比蜘蛛网大多了,也比蜘蛛网复杂多了,到底该从哪个交叉点开始?接头在哪?他不知道。最终,他不得不暂时放弃报业,另谋出路。
他再一次一无所有,但像曾经所受过的许多挫折一样,这次的打击也没有让他低头。反省了自己那段时间的所作所为后,他知道自己北上取经的第一步就走错了,虽然这一步的错误,让他所付出的代价不小,但毕竟他也从中得到了很大的教训与启示,毕竟吃一堑长一智嘛。
一次偶然的机会,何世红注意到了网络。那时正是世界经济陷入困境的时期,但中国金融业并没有受到其干扰,而是在蓬勃发展着;Internet的应用也迅速普及,Internet的用户迅速增长。据统计1997年10月,我国的Internet用户仅60万人;2000年底为2650万人;2001年底又增至3370万人。这一路逐升的势头使何世红看到了网络经济的春天。由于信息技术,特别是Internet技术的发展,为金融网络的产生与发展提供了技术基础,加上Internet应用的迅速普及,Internet用户群的迅速壮大,庞大的Internet用户群为金融机构开通网络金融服务提供了巨大的市场,因此Internet协理金融服务就成了理所当然。
而当时的何世红对于网络只是一个纯粹的门外汉,况且当时的他已经穷到了除了思想什么都没有了,但他偏偏又是那么不服输,不甘心做“人下人”,不甘心“为了别人的理想忙碌谋生。当时他如果因没有资本、没有机会、没有志同道合的羁绊而放弃自己的梦想,那么今天的中国金融网或许只能成为一个泡影。
2.困难当头,做“孙悟空”还是做“猪悟能”?
何世红带着中国金融网,走得无比艰辛但无比坚定。他说自己这些年来好比一直在负重走台阶,每一个台阶都不一样,高度不一样、走法不一样,遇到的障碍物也不一样,可他还是坚持到了今天,而且把中国金融文化做得格外灿烂。许多人期望成功,但却从未想到自己应该下一个决心去达到成功,他们总是抱怨条件不成熟,没有好的机会。这种人缺少一种主动精神,只会在等待、彷徨中平庸地度过一生。
意志和决心是成功的要素,它能把你带到江河的上游,不管水流是多么湍急,沿途有多少层障碍拦阻。只有挑战自我,敢于打破常规,在困境中磨砺意志,才能缔造非凡的人生。
每个人都会有一个精神支柱,可能是一句格言,也可能是一本书。影响何世红一生的书籍当数《西游记》了,《西游记》中有两个典型的人物。
孙悟空表现的是追求自由、乐观积极、自觉地肩负和承担责任,敢于和善于斗争、无私无畏、不屈不挠、情义真诚、除恶无情、战无不胜……这种表现,我们从成就伟大的人物身上有分明的感受,但它的能力——七十二般变化、万劫不老长生、会驾筋斗云,一纵十万八千里,却使我们似乎无法以人的能力去认同。事实上,人的能力和才智是一个很抽象的、自己也难捉摸的真实存在。我们对自己和他人能力的评估也总是依据已经有了把握的经验和事实。因而看不到、也不敢确信自己存在的潜力能发展出无限的可能性。所有成就伟大的伟人,在他们的人生奋斗中都有不少奇巧的偶合,但他们深知这些奇迹是自己始终如一地不懈努力才获得的。事实上,奇迹和神妙一直发生在始终如一的不懈求索和努力的奋斗者身上。因为他已经发动和形成了人生所具有的全部能量去促成自己的事业。
猪八戒的表现是眷恋自己的家、贪图自在安乐、向往成功而又避难避苦、逃避责任、计较小利。他是一个人在面对现实必然会形成的人生倾向,是一个人对自性的伟大缺乏觉知而不堪抵抗自然境遇中的威胁、诱惑所形成的人生观念,忠实于生命中自然会产生的消极怯懦,保守规避的生活态度。我们在日常生活中致力于努力的时候往往为自己这种思想感情和行为表现而自我卑贱,而没有觉知到,一个人在勤奋努力中必然会产生这种情绪。因而把自己的心力和斗志无谓地消耗在这种自我谴责的自悲自叹上。
每个人都有成就伟大事业的潜能,目不识丁的慧能成了禅宗第六代祖师;只在学校读了一年书、在人生的奋斗中不断遭遇挫折和失败并差一点精神崩溃的林肯,后来成了美国历史上最伟大的总统;不到2岁时的一场大病使海伦·凯勒成了一位盲、聋、哑的女孩,而她竟然凭感觉学有所成,考上了美国一流学府,成了一名女作家……一个人的内在力量在始终如一的努力下所成就的人生事业是奇迹般的。一个人如何才能充分发挥自己的无限才华?——惟一的方式就是遵从你内心感知的责任和使命去做!去行动!并遵从你生活中的“是”和真理去生活和斗争!你的人生自然会在你心中变得宝贵而珍重,你会自然地找到和展示出你生命旅程中蕴涵着的真理,从而获得你充分展示自己原本具有的伟大的力量和才智的机会。
人生活在一个竞争环境中,最可怕的不是眼前那些狰狞的敌人,而是自己。敌人的残暴起自我们的懦弱,霸王的骄横起自我们跪拜的双膝;不能战胜自我,将成为所有对手的奴隶。
孟子说:“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
人总是要点精神的。顺境中时,感觉不到精神的力量,根本不会去理会精神,以为它是可有可无的东西。可是,当人处在逆境中时,精神的力量就变得可贵了。万难之中,要么毁灭,要么升华。磨难并不是最可怕的,而在顺境之中,创造力和勇气反倒会沉睡不醒,惰性会挥之不去。有人把一只青蛙放到沸腾的水中,青蛙会一跳而出,而将其放在凉水中慢慢加温,直到被慢慢升温的水煮死,青蛙也懒于动弹。人,何尝不是如此?人生之损失,不在于突发而至的磨难,而在于缓缓而至的渐变。
一个国家是要有一点精神的,一个民族也是要有一点精神的,一个人更是要有一点精神的。人靠精神虎靠威,没有精神干不成事,人靠精神的支撑而活着,没有精神的人,最终会在社会竞争的大潮中被淘汰。
困难当头,做“孙悟空”还是做“猪悟能”?每次遇到困难时何世红都这样问自己,而每次的答案都是一样的,因为他知道,在他的心中一直都蕴藏着的巨大心力,能随己之意选择自己的专业、才能的发展方向,并干出杰出的成绩。正是这股心力在心中激励着他不甘沉沦并在生活中寻求展示和发挥。一个人如果找不到他伟大的人生目标让自己的心神寄托于专一的奋斗,就必然会在生活中寻求杂事以充塞自己的心力之无用所形成的空隙(人们也把这叫作打发时间),这就是一个人何以无法安安静静地存在,而会不断地寻求、探索和奋斗的根源。但一个人往往在经过自己多年的人生努力之后,因为找不到自己的人生出路所带来的悲戚和荒凉,而不堪继续承受自己的人生境遇带给自己的压抑和沉重(压于五行山下),不堪继续承受生活的煎熬和折腾,从而放弃了自己追求和实现的自我期望。他从不会以“不幸运、英雄无用武之地……”的叹息、埋怨和失望而把自己置于放任自流之中。他的心里不时会有一个声音在激荡——“我能行”!
3.远见加胆识,征服漫漫取经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