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公版安平县杂记
28163600000002

第2章

风俗附考

婚礼倩媒送庚帖,三日内家中无事,然后合婚。间有破碎器物者,期必改卜。纳采,簪珥绸帛,别具大饼、豚肩、糖品之属,谓之「礼盘」。无力者止烦亲属女眷送银簪二,名曰「插簪子」。及笄送聘,或番银一百圆,或八十、六十、四十圆,绸绫数十疋,或数疋,礼书二函;则收干书,回坤书。羊豕、香烛、彩花、荖叶各收其半(礼榔双座,以银为槟榔形,每座四圆,上镌「二姓合婚、百年偕老」八字。收「二姓合婚」一座,回「百年偕老」一座。贫家则用干槟榔,饰以薄银者代之)。福糖、万糖百余圆或数十圆,回以大饼。其余鹿筋、鹿脯、糖果留二,各以稻谷、麦豆置于盘内。又回礼用锡盆二,如大碗式,一植石榴一株(用银石榴三四颗、银桂花数朵绕枝),名曰榴桂。一植连蕉一株,取连招桂子之义。以答纳币之礼也。亲迎,先期送「择日仪」番银或十二圆或二圆,名曰「乞日」。至亲迎期,不论贵贱,新妇乘四人舆,鸣金皷吹,彩旗前导,亲朋送灯,少年子弟擎执,沿途点放爆竹。婿至女家,驻轿庭中,连进酒食三次,饮毕,外弟携盘于轿前索爆竹,婿随取赠,名曰「舅子爆」。新娘出厅拜祖,先别父母,父兄把酒三盏。饮送,覆以手帕上轿。妆奁同行,丰俭不一。花轿后悬以竹筛,上画八卦。到门,新郎擎盖新娘头上进房。三日庙见,拜公姑伯叔婶姆,谓之「拜茶」。是日,外弟来婿家,名曰「探房」。燕毕,回家。姑姨舅妗请而后至,不轻造也。四日或七日,外父母请婿及女,名曰「旋家」。外家亲属齐来,婿各备贽仪请见。饮毕,婿与妇同归。五日,外家再请诸亲陪婿,名曰「会亲」。同女再往。饮毕同归。至是,而婚姻之礼俗备矣。

丧礼,七日内成服,为头旬,名曰「头七」。有力之家,请僧道诵经者,名曰「开魂路」。其余七日为一大旬。富厚之家,或五旬、或七旬、或十一旬、始做完满功德。彻灵卒哭。凡做旬,延僧道礼佛。焚金楮,名曰「做功果还库钱」。俗谓:人初生,欠阴库钱,死必还之。既毕,除灵。孝子卒哭,谢吊客。家贫,或于年余,择日做功果除灵。小祥致祭如礼;大祥竟有先三、四月择吉致祭除服,此则悖礼之尤者。若夫居丧,朔望哭奠;柩无久停,则又风俗之美者矣。

俗尚演剧,凡寺庙佛诞,择数人以主其事,名曰「头家」。敛金于境内,演戏以庆,乡闻亦然。台俗尚王醮,三年一举,取送瘟之义也。附郭乡村皆然。境内之人,鸠金造水舟,设瘟王三座,纸为之,延道士设醮,或二日夜、三日夜不等。总以末日盛设筵席、演戏,名曰「请王」。执事俨恪跪进酒食,既毕,将瘟王置船上,凡百食物、器用、财宾,无不具。送船入水,顺流扬帆以去;或泊其岸,则其乡多厉,必更禳之。每一醮,动费数百金,省亦近百焉。虽穷乡僻壤,莫敢恡者。台鲜聚族,鸠金建家庙,俗曰「祠堂」。凡同姓者,进祖父之神主于祠内,不必同支共派也。祭于春仲、秋仲之望日,又祭于冬至日。祭则张灯挂彩作乐,聚饮祠中,尽日而罢。常人祭于家则不然,忌辰、生辰有祭,元宵有祭,清明有祭(或祭于墓),中元祭(七月十五日),除夕祭(十二月三十日)。端午则荐角黍,冬至则荐米圆。泉人日中而祭,漳人质明而祭。泉人祭以品羞,漳、潮之人则有用三牲者。此谓祭祀之俗(又每月初二、十六,有牙祭之例,商民家多有之)。

卖肉者镇日吹角,音甚凄楚。捕贼者警众鸣锣,急同救火。

七月普度,夜放水灯;午节逐疫,午打锣皷。

正月元旦,亲友拜贺,俗曰「拜正」。上元夜大闹花灯,竞放烟火。正月十六,市餍酒肉,曰「做头牙」。十二月十六日,曰「做尾牙」。正月初四日,烧纸礼神,曰「接神」。十二月二十四,烧纸扫尘,曰(有脱字)。二月二日,市街里巷捐金演戏,为当境土地庆寿,曰「春祈福」。三月三日,共制润饼,以祀祖先,曰「三日节」。凡漳州及同安之人,流寓台地者,做三日节,余均做清明节。清明日祭扫墓坟,曰「培墓」。五月五日,用楮钱送路旁,曰「送蚊」;门楣插艾蒲,曰「消灾」;插布为标,渔舟竞取,曰「斗龙舟」;午时为儿女结五色缕于腕,曰「神炼」。至七夕节,将所结之缕剪断,掷于花上,以为明目。六月一日,各家煮米丸,曰「半年丸」。七月七日,曰「魁星会」。士子欢饮,村塾尤甚。又曰「乞巧节」。家供织女,称为「七星娘」。纸糊彩亭,晚备花果、酒醴、三牲、鸭蛋七粒、饭七碗,命道士献祭焚化。八月十五日,「中秋节」。夜制中秋饼,朱书「元」字,掷四红夺之;取秋闱夺元之兆。山桥野店,歌吹相闻,谓之「社戏」。重阳,士人载酒登高,童子竞制风筝。十一月冬至日,家作米丸,祀先禁神,合家皆食,曰「添岁」;门扉各粘一丸,谓之「饷耗」。十二月二十五日,各家斋戒焚香,莫敢狎亵,俗曰「天神下降」。除夕数日前,以各种生菜,以沸水泡瓮中,以供新岁之用,名曰「来年茶」。又杀黑鸭以祭神,谓之「压俗」;置鸭血、猪血、生肉于门外烧之,以除一年不祥之灾。

风俗现况

市街延请道士禳醮,三年一次,有曰「三条醮」,有曰「五条醮」(水醮、火醮,祈安庆成也)。皆由民人捐缘集金,和衷共济,以祈天地神明为民人消灾降祥之意。一次费金几千圆。乡庄里堡民人则费金几百圆。近海庄民有王爷醮,十二年一次,用木制王船禳醮三日,送船出海,任风飘流。间有王船停滞他庄海岸,则该庄亦要禳醮。不然,该庄民人定罹灾祸。此有明验也。

三月,北港进香,市街里保民人沿途往来数万人,日夜络绎不绝,各持一小旗,挂一小灯(灯旗各写「天上圣母、北港进香」八字)。

迨三月十四日,北港妈来郡乞火,乡庄民人随行者数万人。入城,市街民人款留三天。其北港妈驻大妈祖宫,为合郡民进香。至十五、十六日出庙绕境,沿途回港护送者蜂拥,随行者亦同返。此系俗例,一年一次也。

三月二十日,安平迎妈祖。是日,妈祖到鹿耳门庙进香,回时庄民多备八管鼓乐诗意故事迎入绕境,喧闹一天。是夜,禳醮踏火演戏闹热,以祈海道平安之意。一年一次。郡民往观者几万。男妇老少或乘舟、或坐车、或骑马、或坐轿、或步行,乐游不绝也。

六月,白龙庵送船。每年由五瘟王爷择日开堂,为万民进香。三天后,王船出海(纸制王船)。先一日,杀生。收杀五毒诸血于木桶内,名曰「千斤担」。当择一好气运之人担出城外,与王船同时烧化。民人赠送品物米包,名曰「添载」。是日出海,锣皷喧天,甚闹。一年一次,取其逐疫之义也。

迎送圣绩,名曰「送字纸」。十二年一次。值年之时,郡城内外绅士商民演乐迎送,将积年所拾之字纸烧灰,一概箱贮,护送出海,付水飘流,甚为敬意。

春秋祭孔子,用六佾歌诗。送字纸,用十三咒(所唱凌云词、普庵咒之调)。

迎神用十欢、八管、四平军、太平歌、郎君曲、青锣皷、小儿乐鼓乐。喜事用三通鼓吹八音。丧事用蓝钹鼓满山闹棺后送鼓乐。

酬神唱儡傀班、喜庆、普度唱官音班、四平班、福路班、七子班、掌中班、老戏、影戏、俥鼓戏、采茶唱、艺妲唱等戏。迎神用杀狮阵、诗意故事、蜈蚣枰等件。

七月普度,普祭阴魂,演唱地狱故事。系镇台衙、台南府衙、安平县衙三所年年演唱,不敢或违。时有遇官长议欲删除旧例,常见满衙官吏胥役不能平安,多逢鬼祟;是此例不能除也。一次费金一、二百圆。

风俗义举附考

台南乡妇常有溺女事。一生女孩,翁姑不喜,气迫于心,而溺女于水。故郡内绅商有好生之心,闻有此事,不忍坐视,公捐「一文缘」金,置买田产房屋出息,共设育婴堂于郡城。凡有乡妇生女不养,准投堂送入。堂设董事,日收女孩,付发乳母培养,每月给金一圆。乳养数月,俾爱女者到堂选取,回家抚养,为子、为媳听其自便。因是,而溺女之事始息。此乐善不倦之所为也。

台南寡妇素重节义,每有夫死家贫而口腹难充、亦有夫死子幼而抚养难支者,节惟苦守、情实可怜;故绅商爰同义举,捐金恤公,置产业,设恤婺局所,每名婺妇月给一圆五角,以充口食,俾守节终身,而不改醮者,所以鼓励风俗也。

台南向有积榖防饥之举,绅商倡捐大冬粟入仓数万石,以为荒年赈济穷民之备,置设义仓存蓄,绅董轮巡。如年久不用,恐其蛀坏,按年翻新,以垂永远。

家财继袭习惯及各房产业分爨之事

若祖父伯叔兄长经营发达者,资产有千余万金,后来传有五房,欲分爨,资产自行掌管者,应即公同延请本姓族长或亲戚朋友,平日办事秉正廉洁自持之人到家,设筵款待,择定日期,将要分资产业契赈簿等项,一概交付公亲。然后公亲查明长辈有几人,应先踏养赡丧费,下辈有男女几人,男未娶妻者应踏娶妻聘费,女未嫁夫者应踏妆奁。

又踏一、二万金作祀业,按长次各房输年值办祭扫之事。又再踏数十或一万金作书田,如各房内有子弟进学者,归其收用。若家资数十万金之多者,有踏举人田、进士田、状元田,凡本支各房内中举人、进士、状元者,归其收用。再分爨各房有五,均系亲生,并无螟蛉,应作六份匀分者;因长房长孙多分一份故也。如其中有螟蛉,不能按房匀分,酌量给与,除踏养赡、聘费、妆奁、祀业、书田及公亲谢仪各款以外,公亲应将资产、业契、房屋、银钱、器椇等项,秉公分配清楚,择一吉日,请各亲戚朋友将六份资产,编作六字,写六块纸、封密,搁在筒内,有在祖宗神前、有在天中央,同公亲戚友,照长次各房拈阄。何房拈着何字,此字内所填之业产各项,就是伊阄分应份物业。阄拈完竣,再将六字总合,交公亲雇人填写阄书一样六本,并将养赡各款一概填入阄书前。写完对明无错,再将阄书六本,公同盖印画押,每房公执一本。所有阄分应得业产各项,各归各房自行掌理。其分爨后祀业以及未分爨产业资财有数千万或数十万者,公事繁多,就于各房中公举一有功名之人,办理各房公事;而办理之人老衰或病故,应再就各房中各举一人接办。此即家财继袭习惯及各房产业分爨之情事也。

官民四季祭祀典礼

祭祀典礼,有官民之分。

官祭者有上祀、中祀、群祀之分(上祀设乐备物,中祀祭以太牢,群祀祭以少牢)。就台湾而论:先师孔子庙、文昌庙、武圣关帝庙,上祀也。天后宫,中祀也。余若火神庙、风神庙、龙王庙、海神庙、兴济宫、吕祖祠、五子祠、延平王祠、府县城隍庙、昭忠祠、名宦祠、乡贤祠、忠义、孝悌、烈女、节孝以及高公、洪公、王公、唐公专祠、社稷坛、风云雷雨山川坛、先农坛、南北二坛,均在群祀之列。官斯土者,春秋仲月致祭孔子庙,日用上丁,谓取文明之象。祭品陈设,每位用制帛一端、酒尊香烛诸物,若登铏、簠簋、笾豆,视上祀、中祀、下祀,有差等焉。礼则均用三献。惟厉坛之祭,以城隍神主之,岁凡三祭:春祭,清明日;秋祭,七月十五日;冬祭,十月初一日。每祭羊三、冢三、饭米三石、香烛酒纸随用。又有所谓祭旗纛神者,每岁霜降前一日,武营将士盛装铠仗迎旗纛到教场,霜降日五鼓,以帛一、羊一、豕一,行三献礼。礼毕,放炮扬威,整伍回营,归纛于庙。文官,立春前一日,府县经捕厅应各穿朝衣、朝裙,戴朝帽,坐宪司轿,到大东门外春牛埔,拜芒神、春牛(春牛用布袋糊泥成一牛样,按年运五行金、木、水、火、土分五色;芒神者值年太岁也,俗名春牛娴)。然后整齐执事人等,鸣锣喝道,迎游街市,回衙门焉。立春之时,县官应到府衙与芒神、春牛献爵,行鞭春礼(将春牛鞭破焚,又定例烧,名曰「鞭春」)。武官于正月吉日,率弁兵盛装铠仗,择吉方而出,由吉方回营,放炮扬威,名曰「迎喜神」。此皆文武各官祭祀之典礼也。

民间祭祀之礼,如富户有建祠堂者,岁以春冬致祭。春二月祭,冬十一月冬至日祭;均用帛白、羊豕、牲醴、酒席、粿品、果子等物。其余民间常祭之礼,正月上元祭,二月清明祭,三月三日节祭;若墓祭之礼,亦于二、三月举行焉。五月端午祭,六月半年祭,七月中元祭,八月中秋祭,九月重阳祭,十一月冬至祭,十二月杪除夕祭。又有正忌辰、免忌辰(祖先卒日谓正忌,祖先寿辰谓免忌)。祭品牲醴、酒席、龟粿、饭米、员角黍、月饼、果子、香烛、纸钱等物,随家道之厚薄焉。此民间祭祖先之典礼也。凶礼亦有其仪则焉。若民间祭祝神祗之礼,岁逢神诞,里人鸠资建醮演戏备物致祭,或分区段互赌胜负,以牲牢丰盛者为胜。若上元、中元,均建醮一天;中元兼兰盆会焉。春秋二仲月,有所谓福德爷祭者(俗名土地公祭),即古人春社、秋社遗意。又有建醮请王,飨祀极其丰盛。或一庄一会,或数十庄一会;有一年举行一次者,有三、五年举行一次者,有十二年举行一次者,择吉日而行之,为费不少。余若诸文社之文昌祭、魁星祭,各商户之妈祖祭等,以及岁时伏腊祈祷平安、冠婚、酬神,俱有祭祀之礼(年节祭宅神,除夕祭灶,十二月二十四日、正月初四日送神、接神,及每月初二、十六日牙祭,均有古者八蜡遗意)。此民间祭祝神祗之大概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