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公版安溪县志
28183900000013

第13章 规制类(2)

城隍庙 在县治东。南唐保大十四年建。国朝景泰二年,邑人陈贞德修。成化年间,知县谷廷怡、吴英相继修建。成化十五年,典史蔡珍重建后堂三间。嘉靖已亥,知县殷骛重建,以后堂改为神寝。

按:城隍,古不载祀典。后世以为高城、深池,捍外卫内,其英灵之气,或炳而为神,不可以无祀。其祀与山川、社稷同义。世人不察其理,往往以人道处之,面目、冠裳,侈加封号,失之矣。本庙,洪武三年封天下府城隍“监察司民成灵公”,县城隍“监察司民显佑伯”。洪武三年六月,诏革封号,止称“城隍之神”,与风云、雷雨、山川并坛而祀,其义始正。安溪无城池,城隍似不必建。今县无城池者皆建,从时制也。犹庙而祀之,人道以处之,则沿袭前代之失而未改耳。

名宦祠 旧在儒学东,名福民祠。嘉靖七年,知县黄怿改今名。嘉靖十七年,知县殷骛改建于县治内谯楼西,祀后周县令詹敦仁;宋,宋文炳、许君佑、杨干、陈宓、赵彦侯、钟国秀、周珒、谢履、黄朴、孙昭先、颜振仲;国朝祀潘靖、戴玠、路亨、黄怿。

乡贤祠 在儒学东。祀宋张读、余克济,国朝李亮、詹靖。

詹公祠 在县鼓楼东。祀开先县令詹敦仁。正统三年,知县潘靖重修。嘉靖九年,知县黄怿始举祀典。嘉靖十七年,云孙源重建。又有灵惠庙在崇信里,宋咸淳八年敕赐。

忠勇祠 在还集里。宋建炎、绍兴,盗贼四起。郑振负勇率众拒之,席胜不止,遂死焉。乡人哀之,立庙祀之,扁曰“忠勇”。

灵著庙 在县南三里。旧传,唐中和四年,有父老姓安名宁,善搏虎,邑人祠之。伪闽时,长官廖俨重建。后人思长官之功,并塑其像于庙,每岁孟春,迎神于市,晨昏荐献,及夏,歌鼓送神以归。嘉定六年,邑令陈宓以虎暴祷于神,杀三虎,请于朝,赐今额。陈宓自为记。

显应庙 在永安里。姓陈名漳,唐时人。大顺中,有廖长官招集流民,以神为都将,戌溪南。暨殁,民即旧垒祠之。嘉定十六年赐今额。嘉熙三年重修,余克济记。

四、寺观(宫院附)

缁黄有庐,肇自隋、晋,历唐、宋而不废,盖异教也。安溪俗尚鬼,美恶不嫌于并书,以俟后之反经君子考焉。志《寺观》。

清水寺 即清水岩,在崇善里,正统年间建。嘉靖八年灾,寻复建。

龙津观 在县治南,国朝天顺四年建。成化十九年,道士刘时静重修。今为祝圣习仪之所。

东岳行宫 在风髻山之麓,面午山。始建年代无考。宋县令李铸新之,岁久倾圯。国朝天顺四年重建。每岁于此迎春。余修志寓焉。盖爱其山水之胜也。

清溪宫 在感化里,国朝宣德间邑人李森建。提学佥事周孟中过此,有联云:“门前溪水双流碧,天外山峰万古青。”亦有诗,见《文章志》。

源口宫 在龙兴里。

龙仙宫 在来苏里。国朝洪武间,胡氏女名仙英及笄,适亲迎日,女乃白日飞升。次日侯山之旁有降真藤,盘结如椅,女现身趺坐寂焉。里人异之,遂葬于山巅。啸天师六塑像建宫祀之,故名龙仙宫。

光相院 唐乾宁二年置。

成道院 在感化里,宋淳化四年建。

宗教院 在永安里,后晋天福四年建。

檀林院 在来苏里月峰岩,宋开宝二年建。

智度院 在罗汉山下,后周显德三年建。

隐静院 在常乐里,唐中和四年建。

等法院 在吴旗山下。旧名栖桐,后改今额,摄令江白有诗,见《文章志》。

解空院 唐天祐四年建。

超化院 在瑞峰山下,后梁贞明三年建。

明觉院 在还集里,宋开宝二年建。

鹫台院 在瑞峰山下,后唐长兴三年建。

万寿院 在崇信里,后晋开运元年建。

三惠院 在瑞峰山下,后梁开平元年建。

清禅院 在崇信里,后晋开运元年建。

禅惠院 后晋开运元年建。

定慈院 在新康里,后晋开运元年建。

永福院 后晋开运元年建。(俱在崇善里)

上乘院 在卢山下,旧名卢山院。唐天祐三年建。

契真院 唐天祐四年建,在龙兴里。

常安院 在驷马山下,唐天祐二年建。

定明院 在崇善里,唐光化三年建。

福岩院 在新溪里,后梁贞明五年建。

灵像院 在龙兴里,唐光启一年建。

演法院 在新溪里,后唐长兴二年建。

宣梵院 在龙兴里,后晋天福七年建。

感化院 在新溪里,后唐长兴二年建。

般若院 在龙兴里,后晋开运二年建。

慈思院 在新溪里,宋建隆四年建。

隆寿院 在感化里,后梁贞明四年建。

超觉院 在新溪里,在卢山下,宋乾兴元年建。

栖真院 在感化里,后唐长兴二年建。

福海院 在依仁里,唐光化三年置。

百法院 在感化里,后晋开运元年建。

千福院 在依仁里,宋天禧元年建。

净坛院 在感化里,后晋开运元年建。

惠岩院 在依仁里乌岩山下,后梁乾化二年建。

佛惠院 在感化里,后晋开运元年建。

净社院 在依仁里乌岩山下,后晋天福五年建。

惠林院 在依仁里,保大十年建。

****院 在依仁里乌岩山下,后晋天福五年建。

觉苑院 后唐时,南岳僧乐其山水,有卜居之意。伪闽王继勋捐地建庵。留鄂公广之为寺。后晋天福中,名“大云广福”。宋治平二年,锡今“觉苑”。熙宁五年,合庵一十有一为禅刹。寺临溪,境幽胜。邑令陈熊显有诗“水落舟横露浅沙,粉垣松桂古禅家”之句。

真觉院 在依仁里。

净果院 在依仁里卢山下,唐天祐二年建。

悟本院 在光德里,宋建隆元年建。

善惠院 在凤髻山下,宋建隆二年建,初名“龙安”。治平二年改名“善惠”,上有三峰亭。

(以上院多废)

尼院

圆觉院 香林院 教海院 宝乘院 真观院

(以上院多废)

钱江庵 在县治东,国朝正统八年建。今改社学。

大石庵 在感化里,景泰五年建。

济渡庵

后空庙 在新康里。

溪内庙 在依仁里。

官仓庙 在龙兴里。

乡贤庙 在新康里。

鲎山庙 在来苏里。

泰山岩 在感化里。已上二淫祠,里人每年迎赛,费至百金。

碧翠岩 在感化里。

宝云殿 在还集里,中祀五谷仙人。四方多从祈梦,亦甚有应者。

五、亭榭

幽亭曲榭,揽胜而立。有因其地,有因其人。名虽不同,而义寓焉。安山多幽胜,古今亭榭亦可书也。志《亭榭》。

美报亭 宋绍兴丁丑建。绍兴壬子,县令王孝廉修。绍定壬辰,县令刘宠重修。咸淳戊辰,县尉钱师尹作记,见《文章志》。

飞跃亭 旧名“咏归亭”。宋嘉定九年,县令赵彦侯建。十四年,赵彦毛改名“飞跃”,状元曾从龙书扁。

晓乐亭 在县西,初为民庐,瓦砾弗治。咸淳五年建亭三间。以术者之论,嫌于午山之冲,亭以蔽之。

溪光亭 在云津阁西。陈复斋题扁。

溪口亭 在崇善里溪口桥。

丰岭亭 在感化里。

寓思岭亭 界在龙兴、感化二里。

白沙亭 在新溪里。

折柳亭 在县东五里。绍兴九年,县令李茂则建。淳祐间,郑师申重建。扁曰“溪山胜概”。

观澜亭 在县西通安门内。淳熙三年,县令谢快改此名。嘉定五年,陈复斋书扁。有诗见《文章志》。

望云亭 在崇信里,詹敦仁建。面九峰山,以寓思亲之意。

义芳亭 在龙津观前。嘉靖五年,岁大旱。米价翔贵,民多饥莩。知县黄怿始莅任,劝士民尚义者李廷封、刘梓、吴阳、吴中、李文仁、陈恩、许琥、梁鸾、黄祥夫、黄真赐、黄瑀、黄寅、林森、林玄明、林济、林岱、林玭、林妙庆、阮存、白庆甫、白迪盛、白积兴、李占、蔡俊、杨机、林尚安、李荣、李镇、陈祖继、****养、姜十五、郑公哲、李文通、王全厚、詹崙佳、林廷元、王佐、颜弘英、林荣二、徐时享,王休旋、张积环,守得粟一千四百余石,赈济,仍给官批,听就本乡支给,以便负载。民甚赖之。

遗爱亭 在龙津观之右,立知县黄怿《去思碑》于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