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靠什么有钱——一生必须有的18种眼光
28321800000010

第10章 眼光六 打工偷学:进得熔炉,炼就金刚(2)

无论你是否学过经济学,都应该清楚“价值”两个字的含义。在同样的时间内,一个月赚2000元钱的人与赚1000元的人发挥的价值不一样,他所创造出的价值也不一样。具体地说,就是想要增长两倍的收入,就要先创造两倍的价值。想要增长五倍的收入,就要先创造五倍的价值,而延长时间并不起多大作用。

明白了价值的差异,那到底怎么创造价值呢?先打个比方,有个人向老板要求加薪,大多数的老板在面对付钱的时候,都是能拖就拖,能精打细算就精打细算,不会因为你要求加薪他就毫不犹豫地给你加薪两三倍,你的要求只能满足一点点。怎样才能得到更多的收入呢?是去创造价值。要在同样的时间内,尽量干有用的事。在每一分、每一秒做最管用的事。同样做一小时,你要使你所做的事情最值钱。有用的定义就是最值得的事情,就是最值钱的事情。

怎么才算是最值钱、最有用的事情呢?举个例子,今天同样一整天,第一个业务员在办公室里,整理一天的资料,第二个业务员去外面跑顾客,见了七个准顾客,相比而言这种事情比较值钱。你可以计算一下你现在做的事情,能帮你赚多少钱。某老板如果坐在办公室里,给员工开会,这很值钱。因为开完会就会产生好的影响,使公司进步,等于是为自己赚钱。

如果一个人天天在拜访顾客,一直拜访了许多,从早忙到晚;另外一个人天天在办公室里打字,两个人价值怎么会一样?你必须自己去决定什么才是最有用的事情。

很多事都有用怎么办?你就要捡那个最有用的,你就要判断什么事情是只有自己做得来的,你就去做只有你自己做得来的事情。如果别人也能做,你就要必须分给你的合伙人、合作伙伴、你的组织、你的同事,去帮你一起做,让你的组织中的每个人都在做最有用的事情。你们就会创造很多价值,价值越大,生意就越大。企业家创造很多财富,为社会创造了很多的就业机会,这样就有价值。因为只有很少的人能做到他做的事,因为他为社会生产出很多好产品,给别人提供了很多帮助和服务,他在实现价值的同时也为自己赚得了大量的财富。

光说不做是成不了事的,做到才会得到。今天你告诉自己一百遍也不会来一分钱,一万遍也同样不会变成有钱人。关键是你在正确的时间内做下去,在你每一个行动、每一分钟当中,你一直在创造价值。所以你想创造自我的人生价值,就必须尽量做最有用的事情。

先用小钱赚经验

先赚小钱后赚大钱,厚积薄发。先从小店干起,小木匠赚了一个亿,听起来像是一个笑话,但它确实是一个真实的致富故事。

1988年,学得一手漂亮木匠手艺的邱文钦好不容易借到了240元钱,坐上了开往深圳的汽车。

给别人打小工,还是自己单干?经过一番深思熟虑后,他选择了后者,在市郊租了间月租100元的铁皮房,印些承揽家庭装修业务的小卡片,四处分发,上门揽一些零碎的木工活。由于没有本钱,他只好从别的包工头手中转包工程中的木工活,这样,他不但不承担什么风险,而且能从中赚一份不薄的收入。

邱文钦一边承揽着自己的装修工程,一边在四处寻找别的赚钱门路。1991年冬天,他终于找到了赚钱的门路。

这一年,邱文钦一个在深圳市东园路开名片店的老乡因生意冷清,欲将名片店转让出去,转让费只需4000元。经过一番市场调研,邱文钦大胆地将这个名片店接手承包了下来。

一次,一位文具店的业务员来推销名片纸,随身的挎包里还插着一大包钢笔、圆珠笔及其他文具。邱文钦看到这些东西喜上眉梢,他想:自己可以一边印名片,一边卖文具。他在名片店的内墙一侧,做了个精致的文具售货架。开始时,邱文钦只是在这名业务员手中购进一些文具。零星搭配着卖,谁知到月终一结账,他竟然发现,自己零零碎碎卖文具赚的钱,已经超过了每日辛辛苦苦做名片赚的钱。

邱文钦立即意识到文具这个小行当里蕴藏着巨大的利润空间。

他将身上仅有的7000元钱全部都拿出来批发一些新潮、适用的文具用品。此时,制作名片已退至副业,卖文具一跃成了主业。只不过二十几天,邱文钦所进文具就销售一空,赚的钱也是以前的好几倍。于是,他开始周而复始地进货、销货,逐渐地熟悉了文具这个行业,也积累了一些经商经验。到了第四个月,手中已有了20000元存款的邱文钦将名片店隔壁一间10多平方米的发廊租了下来,改为文化用品专卖店。

经过一年多的风风雨雨,邱文钦的事业有了长足的进展:1999年,他一口气开了5家连锁分店,并获得了韩国、日本等7家文化用品公司的代理权。

1999年,他注册成立了“都都文化用品公司”,到2002年8月止,“都都文具”已在深圳开了33家连锁店。在北京开了一家公司,员工已发展到600多人。销售产品从价值几角钱的铅笔、橡皮擦,大到价值数千万元的投影屏幕、投影机及整套的办公自动化设备,公司的总资产已过亿元,一步一个转折点,让点做成了面。

17岁的河北青年赵艳利身患残疾,他只身来到了北京。他当时随身携带的“财产”只有400元钱和一辆破旧的残疾人手摇三轮车。

在赵艳利的家乡,很多村子里都有生产劳保用品的小作坊,主要生产些劳保手套、工作服、安全帽等等,他这次来北京就是为了推销劳保用品。

没有本钱,买卖只能从便宜的劳保手套开始做起。那时,企业每月要发给职工劳保用品,然而大多数职工用不完,便以低于市价的价格卖给小贩,小贩们再推销给其他工厂。赵艳利便开始每天起早摸黑、走街串巷地收购劳保手套。

事有凑巧,赵艳利住的小旅馆里正好住着很多小贩,他便趁机把白天收购的手套整理好,卖给他们,每天能赚3~5元。

如此过了一年,赵艳利逐渐琢磨出门道,他发现,如果把收购来的手套直接推销给工厂企业,能够获得更高的利润,为什么不去直销呢!直销手套是他“生意史”上的第一个转折点。

直购直销手套一段时间后,聪明的赵艳利又发现了赚钱的另一条路。他琢磨:为什么不把卖手套和生产手套捆绑起来做?这样,利润岂不是更大!

他想可以把家乡作为生产基地,于是,他买来布料,托长途运输公司捎回家,让家里人开办一个生产手套的作坊,很多乡亲也参与进来。手套生产好后,再将货托运回北京,送到联系好的工厂企业。这是赵艳利“生意史”上的第二个转折点。

1999年,赵艳利的生意飞速发展。他创办了“宏达利通物资有限公司”开始经营五金、建材等产品,既批发又零售。

几年后,他还接手了北京已经倒闭的电线厂,与家乡的电线厂合并。如今,他已拥有近千万资产。

何增良是浙江省义乌市义亭镇张家村人。18岁那年,在义乌钢厂上班,每月拿30多元的工资。不久,他辞掉了工作,怀揣百把元“老本”,做起了担货郎。

何增良担着百来斤红糖,到义乌附近的乡镇叫卖。一个月下来,赚到口袋里的钱,是当工人时月薪的好几倍。

在卖红糖的过程中,何增良发现建德盛产水泥,而义乌的水泥却供不应求,他觉得卖完红糖再把水泥贩到义乌利润也不低。一次,他在建德卖完红糖,顺便带了一包水泥回去,竟然初战告捷,利润是红糖的好几倍。于是,他的目标立即又转到了贩卖水泥上。

贩卖水泥赚的钱果然比贩卖红糖来得快,但人也更加辛苦了,他既是收购和销售的老板,同时也是押运员和装卸工。为了节约费用,一车10多吨的水泥,经常都是他一个人装卸。有一次,他把一车水泥送到一个叫庙堂的地方,卖给了一个做水泥砖的老板。老板叫他先卸在库房后再点数,说完便带着驾驶员去饭店吃饭了。他一看天气,可能要下大雨,当时一个帮忙的人都没有,整整200包水泥,一个人硬是撑着一口气全部卸完。

1993年,机智的何增良发现:随着大家生活水平的提高,城镇和乡村想买摩托车的青年人会越来越多,他便萌发了做摩托车生意的念头。他利用以前做生意攒下的10多万元为本钱,在寿昌镇开办了一家摩托车营销公司。

1995年,他在千岛湖下的建德市注册了一家“万马营销有限公司”,花钱买下了商业中心区的340平方米的临街店面房,并雇用了30多位员工。如今,他已和30余家国内外大型摩托车集团公司和生产厂家建立了营销合作关系,并在附近的市县里开了6家分公司。2001年,何增良的摩托车销量占全市销量的75%,成为建德市摩托车经销行业的龙头老大,他个人资产600多万元。

陆家合上高中时迷恋足球,打算以足球来作为将来的谋生资本,此路没走通,学习成绩反而一落千丈。高考落榜时他怀着一颗破碎的心,瞒着父母去投靠在京打工的初中同学。等他赶到北京时,他同学却像从人间蒸发了。身无分文的陆家合只好回到大街上,他的眼前浮出捡破烂的老人。他终于咬了咬牙朝果皮箱走去。陆家合用捡到的废品换来了一碗香喷喷的拉面。就这样,为了生存下去,陆家合不得不加入到破烂王的行列。

天无绝人之路。一次偶然的机会,他遇到了一位大连的老乡。当对方了解到他的窘境之后,说谋生与足球无关:“我现在做日用洗涤剂的推销员,如果你想干,我可以介绍你去!”

正式成了一名日用洗涤剂的推销员之后,陆家合了解到公司的产品一直不畅销,而做电视广告需要一大笔费用,老板正为此发愁。聪明的陆家合虽然对经商一无所知,但他想起来北京的路上,见到许多路边的墙体广告,于是,他计上心来,找到老板。

陆家合的策略很简单,就是使产品走“农村包围城市”的路线,大做墙体广告。公司老板非常欣赏陆家合的才识,决定让陆冢合一人负责北京地区的广告宣传和产品销售。

翌日,陆家合带着预支的300多元钱再加上捡破烂存下的500元钱,带着几十瓶洗涤剂一头扎进了位于北京周边的小镇,做了很多墙体广告,这一招果然有效。

半年下来,陆家合摇身一变,从一个破烂王变成了拥有30多万元的富人。

北京的市场已经打开局面,老板翻脸不认人,把陆家合甩到一边,一下子断了他的财路。

1996年,遭受挫折的陆家合回到大连,但不久,让陆家合观察等待了好久的机会终于到来。

大连万达足球一直不景气,家乡所有的球迷心中都仿佛压了一块巨石。陆家合曾是一个铁杆球迷,他深深了解球迷心中的郁闷。他想:要是能成立一家以评球、品球、交流球迷感受、推动足球文化发展的“球迷酒吧”,不但会为家乡足球走出低谷做一点贡献,让数万球迷一吐为快,还能借此创立自己的事业。这一次,陆家合把手中的几十万元钱全部投入其中,一家会员制“球迷酒吧”诞生了,短短一个月,他就靠发展会员,收取会费收回了一半投资。

酒吧初战告捷,更增添了陆家合的信心,经过一年多的经营,他手中有了50多万元的存款。正当别人羡慕陆家合的经商才能时,他把目光又瞄准了北京。他曾作过多次考察,北京是中国的首都,经济文化比大连发达,而且每年都有重大的足球比赛,那里的球迷并不比大连少,而且北京国安队起起落落,球迷们更需要有一个能倾吐心声的地方,经营足球文化的酒店肯定很有市场潜力:而且,他曾发过誓,终有一天还会在北京这块让他流泪让他喜悦让他失败的地方东山再起。

北京寸土寸金,凭陆家合当时的经济实力就是交一年的房租也不够,还怎么在北京开创事业?但陆家合出人意料地只花1/3的租金便租下了位于二环路内300平方米的店面。陆家合是以大连的酒吧和房子作抵押,条件是如果一年内陆家合撤出,他在大连的一切也将化为乌有;如果不撤出,年终必须交清所有租金。对方条件苛刻,但陆家合心中有数,他看准了中国足球冲击世界杯的大好时机才肯下注。结果,陆家合一年内不但没有撇出,反而赚了60万元。到年底,他算了算,固定资产居然达到100万元,而他这时年仅24岁。

以上事例都证明,想成功必须从小钱赚起,就像在小学时老师经常教导我们助人为乐从一点一滴做起。想一口吃个胖子是痴人说梦,任何事情都是从小到大发展起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