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唐朝西域战争史
2842500000007

第7章 天竺国

天竺,又名身毒、摩伽陀和婆罗门。即今天的印度。

天竺分为东西南北中五个天竺国,五国中又以中天竺最大和最强。各国都有数百城邑,风俗趋于一致。

南天竺濒临大海,盛产狮子、豹子、犀牛、大象、黑盐等。北天竺北靠今喜马拉雅山,冰川雪峰居多。东天竺也临海,和扶南(国址在今柬埔寨以及老挝南部、越南南部和泰国东南部一带)相连。西天竺和罽宾、波斯接壤。

中天竺在东西南北四天竺的交汇处,都城为茶镈和罗城,滨临迦毗黎河(今恒河),国内有城池数百和诸侯国数十,如舍卫、迦没路等诸侯国。中天竺王姓乞利咥[dié],也叫刹利。世代有其国,贵族和百姓不轻易擅杀和更改国王。

隋炀帝率大军至酒泉通知西域各国前来朝拜时,西域诸国中唯独天竺和拂森没有到,隋炀帝深以为很。

唐武德年间,中天竺王尸罗逸多(戒日王)英勇善战,象不解鞍,士不卸甲,全力征讨东西南北四天竺,使其全部臣服。适逢唐朝高僧玄奘到达中天竺,尸罗逸多感到非常惊奇,又听闻唐朝版图辽阔,物产丰富,便认为唐朝是天竺人一直所向往的东方大国摩诃[hē]震旦。于是于贞观十五年自称摩伽陀王,派使者赴长安上书朝拜。唐太宗接到中天竺的国书后,考虑到从未与天竺有过联系,便派云骑尉梁怀璥随中天竺使者至中天竺持节抚慰。尸罗逸多亲自到都城郊外迎接,跪受诏书,戴在头顶,并再次派遣使者随同梁怀璥入朝拜谢。唐太宗又命卫尉丞李义表前往再次宣诏,尸罗逸多亲自和大臣全部出城相迎,全城居民也都全部出动,万人空巷,盛况空前。尸罗逸多和大臣面东接受诏书。并再次派使者向唐朝进献火珠、郁金、和菩提树等。

贞观二十二年,唐太宗遣右卫率府长史王玄策出使中天竺,蒋师仁作为副使陪同前往。然而未及王玄策到达,中天竺国王尸罗逸多便死了,尸罗逸多死后,中天竺国内大乱,大臣那伏帝阿罗那顺自立为王,并发兵2000人半路伏击进入中天竺境的唐使队伍,然而使队仅有战骑数十,死战不能敌,皆遇害。王玄策、蒋师仁二人被擒扣押。西域诸国的贡物也一并被剽窃一空。后来,王玄策、蒋师仁寻机逃脱。两人策马北上,渡过甘第斯河和辛都斯坦平原,以喜马拉雅山脉为目标,一路来到了奉吐蕃为宗主的泥婆罗(今尼泊尔)。王玄策与泥婆罗王阿姆修瓦尔曼谈判,并以迎娶唐太宗养女文成公主而与唐具友好关系的吐蕃(即今之西藏)的王中之王的名义,向泥婆罗王阿姆修瓦尔曼借七千骑兵。同时还檄召临近各大唐藩属国,通知它们派兵前来。最后,吐蕃松赞干布发兵千人,章求拔发兵千人,人马总数接近一万。王玄策自命为总管、命蒋师仁为先锋。率领各国联军直扑中天竺王都茶镈和罗城,三日告破,斩首三千,溺水数万。那伏帝阿罗那顺逃出都城,纠合散兵余众继续抵抗联军,蒋师仁以计擒之。剩余的中天竺军队又拥戴阿罗那顺的妃子及王子,在乾陀卫江阻截联军,蒋师仁向其发动进攻,天竺兵众溃败,其妃子及王子被擒,其余被俘男女一万二千人。于是天竺国内大受震动,共有五百八十多个城邑和部落先后投降。王玄策将阿罗那顺等带至长安伏罪。

乾封三年,五天竺都来朝贺。开元年间,南天竺进献五色鸟,并请求唐朝派军讨伐大食和吐蕃,唐玄宗没有答应却为其军赐名怀德军。

安史之乱后,大食、吐蕃威逼西域,道路隔绝,唐朝和天竺就不再联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