丘陵,通常指地球表面形态起伏,绝对高度在500米以内,相对高度不超过200米,由各种岩类组成的坡面组合体。
丘陵通常起伏不大,坡度较缓,由连绵不断的低矮山丘组成。它一般没有明显的脉络,顶部呈浑圆状,是山地久经侵蚀的产物。人们习惯上把山地、丘陵和崎岖的高原称为山区。
丘陵的地质特点
通常来说,各地对丘陵的定义都不是十分一致。一般而言,在相对比较平坦的地方,高度差50米就可能会被称为丘陵了;而在山地附近,可能高度差需要达到100~200米以上,才能被称为丘陵。
丘陵的形态和构造相当的“偶然”,它没有特别明显的地形构造,这也反应了丘陵在形成过程中风化过程起着重要的的因素。
在丘陵中的河流,几乎很少有像山脉那样流向平行的。这是因为,丘陵的形成因素通常与山脉的形成因素不同。山脉通常是通过地壳运动造成的褶皱和断层,而河流通常是沿这些断层流行的,因此一般是平行流动。
丘陵的分类
丘陵的分类法比较多。
按照相对高度来分,200米以上的丘陵被称为高丘陵,200米以下的丘陵被称为低丘陵。
按照坡度陡峻的程度,角度大于25°以上的丘陵,称为陡丘陵;角度小于25°的丘陵,则称为缓丘陵。
按照不同岩性的组成,丘陵又可以分为花岗岩丘陵、火山岩丘陵、各种沉积岩丘陵等,如红土丘陵、黄土梁峁丘陵等。
按照丘陵的成因,又可以分为构造丘陵、剥蚀—夷平丘陵、火山丘陵、风成沙丘丘陵、荒漠丘陵、岩溶丘陵及冻土丘陵等;
按照分布的地理位置,丘陵还可分为山间丘陵、山前丘陵、平原丘陵,在洋底的则称为海洋丘陵等。
在丘陵的地区,尤其是一些靠近山地与平原之间的丘陵地区,通常由于山前地下水与地表水由山地供给而水量丰富,因此自古就是人类重要的栖息之地,也是果树林带丰产之地。
世界丘陵的分布
丘陵在陆地上的分布很广,通常都分布在山地或高原与平原的过渡地带。在欧亚大陆和南北美洲附近,都有大片的丘陵地带。
在北美洲,阿巴拉契亚山和五大湖之间,有一片较大的丘陵地带。在南美洲,亚马孙平原与巴西高原的交接地带,也分布着大片的丘陵。在欧洲,法国的东部从朱拉山以西起,到德国的慕尼黑、法兰克福一带,都属于丘陵地带。
我国也是一个多丘陵的国家,全国丘陵面积有100万平方千米,占全球总面积的10%。自北至南分布,主要有辽西丘陵、淮阳丘陵和江南丘陵等。在黄土高原上,还有黄土丘陵。在长江中下游河段以南,还有等江南丘陵。
丘陵地区降水量比较丰富充沛,适合各种经济林木和果树的栽培生长,对发展多种经济也相当有利。
我国的主要丘陵
我国比较著名的丘陵主要有东南丘陵、江南丘陵以及两广丘陵等。
东南丘陵:东南丘陵是北至长江、南至两广、东至大海、西至云贵高原的大片低山和丘陵的总称。东南丘陵主要包括安徽、江苏、江西、浙江、湖南、福建,广东、广西的部分或全部,海拔大多在200~600米之间,其中主要的山峰高度超过了1500米。东南丘陵多呈东北—西南走向,丘陵与低山之间还有河谷盆地,适合农业发展。
江南丘陵:江南丘陵主要由一系列的北东—南西走向的雁行式排列的中山、低山和位于其间的一系列丘陵盆地组成。其平均海拔在500~1000米左右,最高峰可以超过1500米。江南丘陵的主要山地有雪峰山、幕阜山、九华山、黄山、武功山、怀玉山等。附近的盆地主要由红色砂页岩或石灰岩组成,海拔在100~400米。这里属于典型的亚热带景观,夏季高温,年降水量在1200~1900毫米之间。天然植被为典型的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地带性土壤是红壤和黄壤。
两广丘陵:两广丘陵是指广西、广东两省大部分低山、丘陵的总称。在东部,多属于花岗岩丘陵,这类丘陵通常外形浑圆、沟谷纵横,地表也切割得非常破碎;西部则主要是石灰岩丘陵,通常地形崎岖,风景也优美,主要的山脉有云开大山、莲花山等。两广丘陵的海拔多在200~400米,少数山峰可达到1000米以上。这里的植被多为季风常绿阔叶林,土壤为赤红壤,盛产荔枝、龙眼、橄榄、香蕉、柑桔等水果。但是,近些年这里的植被遭到破坏严重,水土流失也很严重。
浙闽丘陵:浙闽丘陵位于武夷山、仙霞岭、会稽山一线以东的东南沿海,这里通常山岭连绵不断,岛屿众多,平原与山间的盆地狭小而分散。有两列与海岸平行的山岭组成地形的骨架,其中的一列是以武夷山为主干,向东北与仙霞岭、会稽山相连,这片丘陵主要由古老的变质岩和古生界地层组成;第二列由西南向东北有博平岭、戴云山、洞宫山、括苍山和天台山等分布,平均海拔在800米左右,主要由流纹岩和花岗岩组成。浙闽丘陵大多都依山傍海,气候受海洋影响很深,年降水量1400~1900毫米,作物一年二熟至三熟。
江淮丘陵:江淮丘陵是秦岭、大巴山向东的延伸部分长江与黄河的分水岭,面积约2万平方千米。丘陵的东部、南部较高,海拔可达100~300米。江淮丘陵长期都处于侵蚀剥蚀的环境之中,因此地面基本上已被夷平,表现为波状起伏的丘陵和河谷平原。江淮丘陵的气候、植被和土壤等,都具有明显的过渡性特征。
山东丘陵:山东丘陵位于黄河以南、大运河以东的山东半岛上,面积约占半岛面积的70%。山东丘陵是由古老的结晶岩组成的断块低山丘陵,突兀在丘陵之上的少数山峰虽海拔不算高,但却气势雄伟,巍峨挺拔。半岛中部的胶莱平原将山东丘陵又分隔为鲁东和鲁中丘陵两部分,在鲁中丘陵区还分布着一片方山丘陵,当地称其为“崮子”,如孟良崮、抱犊崮等。山东半岛也是我国温带果木的重要产地。
辽东丘陵:辽东丘陵是长白山地的延续部分,构造上属华北地台辽东隆起带。古老的基底变质岩系在铁岭、营口、丹东等地广泛出露,含有丰富的铁矿和菱镁矿。因受海洋季风影响,辽东丘陵年降水量可达650~1000毫米,偶尔也有台风过境,形成局部洪涝灾害。这里的地带性植被为赤松和栎林为主的暖温带落叶阔叶林,随着地势增高,还分布有针阔叶混交林、针叶林和岳桦矮林等。
川中丘陵:是中国最典型的方山丘陵区,又被称为盆中丘陵,西部开始于四川盆地内的龙泉山,东至华蓥山,北起大巴山麓,南抵长江以南,面积约8.4万平方千米,以丘陵广布、溪沟纵横为显著的地理特征。这一地区也是四川东部地台最稳定的地方,大部分地区岩层整平或倾角很小,经嘉陵江、涪江、沱江及其支流切割后,地表丘陵起伏,沟谷迂回,海拔通常都在250~600米,其中南部多浅丘,北部多深丘。同时,软硬相间的紫红色砂岩和泥岩经侵蚀剥蚀后,经常会形成坡陡顶平的方山丘陵或桌状低山,丘坡多呈阶梯状,多达3~4级。川中丘陵西缘的龙泉山为东北向狭长低山,是岷江和沱江的天然分水岭,也是川中丘陵与川西平原的自然界线。
相关链接——世界最大的丘陵——哈萨克丘陵
哈萨克丘陵也被称为“哈萨克的褶皱地”,是哈萨克斯坦中、东部的丘陵,位于哈萨克斯坦中部,北接西西伯利亚平原,西南部为图兰低地和里海低地,东边则多山地。哈萨克丘陵东西共长约1200千米,南北宽约400~900千米,海拔可达300~500米。丘陵的西部较平坦,东部较高,而地表却受到了强烈的切割。
哈萨克丘陵面积约占哈萨克斯坦的20%,包括有克孜勒塔斯、卡尔卡拉雷、乌卢套、肯特和科克切塔夫等山脉,也是古老的低山台地。经过长时间的风化侵蚀,这里的地表较为平坦,多沙丘和盐沼。而由于深居内陆,地面又坦荡单调,年降水量仅200毫米左右。每年的7月,这里的平均气温为24℃,冬季因北部没有高山屏障,冷气团长驱直入,气温可降至-30℃以下,气温年较差大,属于典型的大陆性干旱半干旱气候,属荒漠、半荒漠地带,自北向南分属草原带(已开辟大片耕地)、半荒漠带。东南部在巴尔喀什湖附近为荒漠带。山区有松林。矿产资源主要有铜、铅、锌、铬、煤、铁、石油、天然气和铝土矿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