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话说:条条大路通罗马。一个目标可以通过各种不同的途径去实现,找工作亦是如此。求职者使用求职方法越多,成功率也就越高。前面所提到的多种求职法不妨逐一试试:创意求职法,直接找用人单位主管面谈;询问亲朋好友,他们工作的地方是否需要人,或是否知道别处的招聘状况;请学校的就业机构帮忙,请教授或老师介绍;找各种形式的职业介绍机构;看报纸及专业刊物的招聘广告;自行刊登求职广告;参加公务员考试;大量投寄简历、利用电脑网络服务等等。无论其效应如何,任何方法都可以一试,或许其中的一种就可以让身心疲惫的你找到一份满意的工作。
获得别人的支持
经过长时间的求职奔波之后,容易灰心丧气,更可能因此而减弱了找工作的信心。当你感到疲惫时不要自己一个人独立应战,找个伙伴或更多的人来帮助你,则会减少你的孤独感,增强求职的信心。
与你比较亲近的人,你的父母、兄弟姐妹、朋友、同学都是很好的人选。这些人与你有共同的目标,联系密切,他们会监督并鼓励你一步步迈向求职成功的大门,给你同情、谅解和安慰,让你心中充满希望。
做好长期作战的准备
求职的过程是很艰辛的,找工作不是轻而易举的事。每三个求职者中通常会有一个过早放弃,换句话说,三个人中就有一个失败,原因是毅力不够。当问及他为何放弃时,他会说:“我没有想到找工作如此困难,也没有想剑找了这么久还没找到。”
任何一个人,在找工作前都应当有心理准备,找工作的时间长短视你怎样找工作而定,同时,也会受到你居住的地区、你的年龄、你的要求以及当地经济情况等的影响,因此你必须要做好心理及经济方面的准备,因为求职期往往比你想像得更长,求职的艰辛比你想像得更多。
一般而言,求职者通常会把求职看得很容易,以为自己只要打几次电话,再去面试几次就应该找到工作的,并且很多求职者都是带着这样的思想准备去找工作了,等碰一鼻子灰就放弃,自然没能找到工作。每三个求职者中至少有一个会这样做。所以不要让这种情况发生在你身上,不要半途而废,继续不断地找,你一定会成功的。执著、百折不挠应该是求职者的法则。百折不挠意味着当你对某公司有兴趣时,不妨当几次“回头客”,不要害怕再回去时,他会说:“没有职缺。”在随后的几个月,你应该密切追踪,看看他们所谓的“没有职缺”的情况是否会有所改变。有的求职者也许会问:“那需要等多长的时间呢?”没有人可以轻易预测求职的结果,也无法预测该花多少时间,所以不要问这类对你毫无用处的问题。要求职成功,就应做好心理准备。不管付出多少代价,只要不轻易放弃,总有一天,你会觉得自己的付出是值得的。
锲而不舍多多请教
你在寻找一份工作时,或许你所咨询的人对你这么说:
“你若要从事这一行,你一定要有硕士学位以及至少10年的工作经验。”而你既没有硕士学位又没有与之相关的10年的工作经验,你该怎么办?就此放弃吗?不,不要因为某个人的一面之词就轻易放弃,你可以请教他们有没有例外。你可以这样追问:“我明白你的意思,但是你知道有人从事这行业而没有硕士学位及10年相关经验的吗?我到哪里可以找到他们?如果你不知道有这样的人,请问还会有谁知道?你可以推荐我去找他们吗?”像这类问题不妨多想一下,或许你就能找到“那个人”。在一次次的谈话中,你要找的工作变得越来越清晰,目标越来越接近,那些正是你心目中想要的,可以使你最喜欢的技能和专业知识得以充分发展。记住一个规律:永远不要把全部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在就业市场中,要想取得胜利就要百战不殆,长远打算,随机应变,为自己准备一条别路。
逐步过滤、缩小范围
一般情况下,被咨询者在谈论工作时,往往会提及一些职缺的公司或机构名字,甚至告诉你哪些公司值得信赖,哪些公司很一般,哪些公司千万别去。不要轻看这些信息,这些信息千金难买,一定得详细记录下来,它能给你许多提示。
然而,范围仍然太大,你可能会查出几百号这样的公司名录。不妨再套用其他条件来过滤,如果你对工作环境的要求是员工在100人上下的公司,那你只要找出规模在100人左右的公司即可。
从理论上讲,经过这样一层层地过滤,最终会只剩下几个或十几个公司,你可亲自上门去求职。但在现实生活中,资料的限制往往无法使我们做这样细致的过滤。比如说,你查到了公司分类名录,但只得到了电话号码和联系人,没有更详细的信息,在这种情况下,你只好抓阄了,觉得哪个可能不错就圈定它或者你也可以挨家去咨询。
从整体上说,我国的专项统计资料是很缺乏的,有的甚至是空白。不过你可以撞撞运气,到附近较大的书店逛一圈,翻一翻一些大部头词典,没准你会找到有用的信息。
详细了解你的目标公司
对层层过滤后的多家目标公司,就需搜集更多的资料,在求职面试以前作详细了解,究竟哪些公司适合你,若是不适合,就不必在这上面浪费时间。另一方面,你也可以针对适合你的公司多做一些准备工作,争取所做的工作不白费。
另外,媒体必然会报道那些公司的消息,比如企业的性质、组织结构、经营方针与战略、营业额等等,以及公司高级主管、总经理或是董事局成员接受的采访,或作过的讲座,都是不可放过的,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规模较大的公司,其公关部或人事部通常都有该公司的介绍材料;小公司呢,几乎每个公司成员都了解公司的情况,那接电话的人往往就是你查证资料的好对象。
对目标公司调查的重要性
第一,当你预作调查之后,你才知道该公司存在的问题、面临的挑战、经营方针是什么,才能了解你的技能和专业知识可以帮助他们改进哪方面的工作。惟有对他们了解得一清二楚,才能让他们明白他们所需要的正是你的专长。
第二,只有预作调查,才会知道自己适合不适合那家公司,在那里上班是否快乐。每个求职者都需用心衡量自己要进的公司,以免重蹈覆辙,一错再错,永远陷在不断求职、不断换工作的泥沼中。预作调查,充分了解国际公司的情况与自己的工作,就能将日后的遗憾降到最低。预先做好准备可以事半功倍。许多求职者之所以失败,大都是因为他们在上班以后,才开始衡量自己的工作和整个公司,发现事与愿违,工作不尽人意时,已经是悔之晚矣。
在这里你所要明白的就是节省时间。在做决定以前,把不必要的想法先过滤掉,才能把往后的岁月投入到真正的目标上。不止是求职,这个原则其实可以应用在人生许多转折点和重要的关键时刻上。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那么,何必把时间浪费到不必要的事上呢?
去目标公司咨询信息,还要注意一些事项以助你一臂之力:第一,你不要问他们一些已在别处刊载的资料,那些资料自己翻阅即可,不必浪费别人的时间。第二,询问时要找好对象,确定哪儿是专门提供给你资料的部门,例如柜台、接待处、人事部、公关部等。第三,为芝麻小事烦劳高级主管,在求职过程中,无疑是截断了自己的求职之路。
在询问过程中,最好严守诚实的原则。有些求职者在咨询性面谈中耍了些小技巧,要求会面的目的本来只是为了索取资料、信息,见面时却变成了求职面试,让面谈对象对你留下恶劣的印象,反而成为求职过程中的大障碍。如有弄巧成拙的咨询性面谈,让咨询对方心生厌恶,也给自己放下了一块绊脚石。
假如咨询时就有人要聘用你,那你怎样处理才恰当呢?这种情况很少见。因为你在咨询阶段拜访的人,大多只是一般职员,他们一般不会有决定用人的权力,即使他们有用人权,也不见得是恰恰适合你的职缺,所以出现的概率微乎其微。但也不是完全不可能,当真发生这种少之又少的事时,正在找寻工作的你是否会病急乱投医呢?
如果你已为找工作奔波很久,已是劳累不堪,又没有干什么临时性工作,口袋里只剩下一点仅买张车票的钱,这时有人主动要聘用你,你当然异常高兴,除了立刻去上班,你别无选择。总之,你若不是处在找不到工作的绝望关头,就无需对任何机会都投怀送抱,当然,也不要认为送上门来的都是“劣质产品”,不要让这些机会擦肩而过。永远保留后备的计划、后备的目标单位以及后备的应聘选择。
前面已经说过,在求职的任何阶段,只要有人曾经帮助过你,你都应当写封短信或卡片寄去以示感谢。谢函在咨询性面谈的过程中尤其重要,感谢的对象包括你跟他们聊过天的秘书、柜台接待员、同行、朋友、亲人等等。向他们索取名片或联系地址,这样才不会在写谢函时写错对方的名字或地址,以致误投。为了达到应有的效果,写谢函的时间要注意,不要拖太久,最好是在拜访的当天或次日,趁对方印象犹新时,就要寄出谢函。否则等对方收到谢函时,早已忘了你就是那位只聊了短短10分钟的咨询者。一封及时的谢函可以给对方留下深刻、美好的印象,为你的品质“勾上对号”,将来他们公司有职缺的时候,他(她)就可能因为你的谢函或寄卡而想起你。
老饭看中什么样的人
如果我们分析一下,不难发现在众多的求职者中老板“倾心”于四种人:
1.兼职人员。随着国内改革开放的春风,不同性质的企业相继出现。那些私人或外资企业的老板们,抓住了国内在职人员的特点,大量聘用兼职人员。聘用兼职人员的好处有很多,例如,兼职人员基本上都是公职人员,他们的大部分生活所需,包括住房、医疗保健、退休金,甚至受教育和职业培训等,都由国家或单位负责,聘用他们就可以在很大程度上省掉有关的补贴和开支。同时,这些兼职人员完全可能也愿意长期从事所兼任的职务,但是他们的工资、去留等则基本上受老板们的支配。此外,兼职人员都有固定的职业和工资收入,几乎没有什么后顾之忧,他们把兼职作为冒险和发挥才能的地方,把第一职业作为自己的退路,因此,他们不但都能安心兼职工作,而且还可以充分发挥自己的才能,作出令人刮目相看的业绩。
2.有主见的人。立场不坚定,不能自己决定,凡事都向老板请示,不负责任或害怕负责任的人,通常都缺乏创造性,所以他们对于企业的发展没有什么好处,不可能为老板分担工作,更谈不上做一些富有建设性或创造性的事情。而那些在工作中有主见、勇于开拓创新的人,才有可能为老板们创造更多的财富。所以,老板们看中这样的人。不过,不能让他们被规定所困,限制了他们的能力,老板们应采取相应的策略,让他们了解企业的发展方针、规章制度,要权力下放,把更多的空间留给他们,让他们能充分发挥创造力,要按照科学的管理方法,向企业化的方向发展业务。从这个角度看,有主见的人是具有创造潜能的人,他们给老板们带来的收益是老板额外的高收益。
3.敬业的人。敬业是做好工作、创造价值的最重要前提。假如对自己所从事的职业既不热爱又无兴趣,甚至漠不关心,很难想像出他们能为企业做出积极的贡献。具体地说,敬业表现为干一行、爱一行、钻一行,而那些这山望着那山高、常常“跳槽”的人,就很难讲敬业了。从许多例子中可以看出,爱“跳槽”的人,对企业自身的相对稳定和管理工作,总是带来这样或那样的麻烦,如果这样的人也能被老板欢迎,可能众多的企业就都垮了。
4.有特长的人。求职的人有很多,但是有一技之长的人却占很小的比例。有一技之长的本身,就说明他们的个人素质,尤其是在职业素质上超过一般人,如果能够创造一个恰当的环境,一个适合他(她)的职位,让他(她)发挥特长,他(她)仍然可以成为企业的骨干,甚至成为老板们的得力助手。就价值而言,这些人的“含金量”高,众多的“一技之长”聚在一起,就可促成企业的蓬勃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