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故事文库——爱国爱民(中)
28596800000027

第27章 秋瑾献身革命

秋瑾是中国近代史上杰出的女革命家。在她战斗的一生中,充满着富有传奇色彩的英雄事迹,为后人所崇敬和传颂。

秋瑾1879年出生在厦门的一个小官僚家庭。秋瑾从小聪明伶俐。她七岁时,听到书房中哥哥的读书声,就走到书房,对教书先生说:“我也要读书,和哥哥一样。”先生就教她几个字,谁知秋瑾一学就会,先生很喜欢她。从此,秋家的书房中又传出一个女孩的读书声。秋瑾还在母亲单夫人的指导下,学会吟诗填词。在外婆家,她跟表兄学会了骑马击剑、使枪舞棒等各种武术。她不仅练就了一身好本领,而且养成豪爽奔放的性格。她在一首词中写到:“身不得,男儿列;心却比,男儿烈。”

在当时,妇女身上套着许多封建绳索,妇女的自由受到限制,还要遭受缠脚的摧残。这与秋瑾的性格格格不入,引起她强烈不满。当她看到,厦门街道上,洋人耀武扬威欺压中国人的情景,更是愤怒,她越发感到社会的黑暗。在北京,她受革新派人物和维新刊物的影响,思想境界不断升华。她自称“鉴湖女侠”。立志要用热血唤起妇女的觉醒,争取妇女和整个社会的解放。

1904年春,秋瑾不顾家庭的反对,变卖了首饰,踏上留学日本的征途。她到日本后,一不学医,二不学师范,她一面学习日语,一面广泛结识爱国志士,进行革命活动。她参与组织了以反清为宗旨的“十人会”;发起由妇女参加的“共爱会”;她又创办了《白话报》,鼓吹推翻清政府,争取男女平权。不久,又加入秘密的反清会党“洪门天地会”。当孙中山到日本时,秋瑾与孙中山见了面,对孙中山的主张十分佩服,随即加入同盟会,被推选为同盟会浙江分会的会长。她在日本奔走联络发表演说,宣传革命,介绍爱国青年加入同盟会,她将名字改为“竞雄”。经常穿男装,佩戴从日本商店买来的“倭刀”,练习武艺。她成为留日学生中传奇式女杰。

她回国后在上海创办了中国妇女第一份报纸《中国女报》鼓吹妇女解放,发挥了巨大的启蒙作用。同时她为武装斗争作准备,与同盟会会员陈墨峰在寓所里研制炸药。一次不慎,引起爆炸,陈墨峰的脸和手都被炸得流出了血,秋瑾的手臂也给烧伤。秋瑾果断地让别人把陈墨峰送进医院,自己留下处理了现场,当巡捕闻声赶来追问时,她说是做饭不留神着火,引起爆竹爆炸。巡捕抓不住把柄,只得作罢。

1907年春天,秋瑾离开上海回到老家绍兴,主持大通学堂的校务。大通学堂是光复会的重要据点。秋瑾在校内增设了体育专科,购置了枪支弹药,又从各地抽调许多革命党人,到校担任教官,聚集好几百学生,到绍兴城外大操场,进行军事训练,借此培养革命军事干部。秋瑾也身着男装,骑着马,手持武器,亲自指导学生的野外训练。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大通学堂的学生几乎都发展为光复会会员,成了武装起义的骨干。

革命的形势发展很快,起义的条件逐渐成熟。为了联络同志,秋瑾日夜奔波在杭州、金华、绍兴等地。徐锡麟与秋瑾决定,7月初,徐锡麟在安徽安庆,秋瑾在浙江金华、绍兴同时起义。

但是,在起义发动前,有的义军首领擅自行动,被清兵打散;有的义军首领因走漏风声被捕殉难;清政府派出爪牙,搜捕革命党人。徐锡麟被迫提前起义,但虽然刺死了安徽巡抚恩铭,但由于起义准备不足,孤立无援,终于被俘,反动派将他挖眼剖心处死。

徐锡麟在安庆起义失败后,给整个行动计划带来严重困难,形势十分危急。当清政府得知秋瑾是徐锡麟的同党,派出一标(相当于团)兵丁前来绍兴镇压。在这紧急关头,大通学堂师生建议马上起义。秋瑾则认为,绍兴力量太弱,不能以卵击石。不少同志劝她立即撤向安全地带,但她哪肯只身出走,她婉言谢绝了。她将重要文件交给了同志,随即疏散了大部分学生。

7月13日下午,清兵包围了大通学堂,撞开大门,一涌而进。秋瑾带着一部分学生,与敌人展开了一场殊死搏斗,经过一小时的激战,击毙击伤清军数十人,最终因寡不敌众,秋瑾等六人不幸被捕。

当晚,敌人连夜审讯。秋瑾面对敌人的威胁利诱,严刑拷打,始终坚贞不屈,绝不出卖战友。当敌人逼她写供词时,她挥笔写下了“秋风秋雨愁煞人”七个大字,表达她对祖国的热爱、对民族前途的担忧和对起义失败的悲愤。

清政府无计可施,于1907年7月15日在绍兴轩亭口将秋瑾杀害,临刑时,秋瑾视死如归,昂首大笑,声震寰宇。终年31岁。

秋瑾虽然英勇地牺牲了,但她的光辉形象,永远活在人们的心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