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梅朝荣品诸葛亮
28660100000029

第29章

前出师表

臣亮言: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敝,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以昭陛下平明之治;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侍中、侍郎郭攸之、费祎、董允等,此皆良实,志虑忠纯,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愚以为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必得裨补阙漏,有所广益。将军向宠,性行淑均,晓畅军事,试用之于昔日,先帝称之曰能,是以众议举宠为督:愚以为营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所也。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贞良死节之臣也,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臣本布衣,躬耕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谘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甲兵已足,当奖帅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祎、允等之任也。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灵;若无兴德之言,则责攸之、祎、允等之慢,以彰其咎。陛下亦宜自谋,以谘诹善道,察纳雅言,深追先帝遗诏。臣不胜受恩感激!今当远离,临表涕泣,不知所云。

后出师表

先帝虑汉、贼不两立,王业不偏安,故托臣以讨贼也。以先帝之明,量臣之才,故知臣伐贼,才弱敌强也。然不伐贼,王业亦亡。惟坐待亡,孰与伐之?是故托臣而弗疑也。臣受命之日,寝不安席,食不甘味;思惟北征,宜先入南: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并日而食。臣非不自惜也:顾王业不可偏安于蜀都,故冒危难以奉先帝之遗意也。而议者谓为非计。今贼適疲于西,又务于东,兵法乘劳:此进趋之时也。谨陈其事如左:高帝明并日月,谋臣渊深,然涉险被创,危然后安;今陛下未及高帝,谋臣不如良、平,而欲以长策取胜,坐定天下,此臣之未解一也。刘繇、王朗,各据州郡,论安言计,动引圣人,群疑满腹,众难塞胸;今岁不战,明年不征,使孙策坐大,遂并江东,此臣之未解二也。曹操智计,殊绝于人,其用兵也,仿佛孙、吴,然困于南阳,险于乌巢,危于祁连,逼于黎阳,几败北山,殆死潼关,然后伪定一时耳;况臣才弱,而欲以不危而定之,此臣之未解三也。曹操五攻昌霸不下,四越巢湖不成,任用李服而李服图之,委任夏侯而夏侯败亡,先帝每称操为能,犹有此失;况臣弩下,何能必胜?此臣之未解四也。自臣到汉中,中间期年耳,然丧赵云、阳群、马玉、阎芝、丁立、白寿、刘郃、邓铜等,及驱长屯将七十余人,突将无前。

賨、叟、青羌散骑、武骑一千余人,此皆数十年之内,所纠合四方之精锐,非一州之所有;若复数年,则损三分之二也。当何以图敌?此臣之未解五也。今民穷兵疲,而事不可息;事不可息,则住与行劳费正等;而不及今图之,欲以一州之地与贼持久,此臣之未解六也。

夫难平者,事也。昔先帝败军于楚,当此时,曹操拊手,谓天下已定。然后先帝东连吴、越,西取巴、蜀,举兵北征,夏侯授首:此操之失计,而汉事将成也。然后吴更违盟,关羽毁败,秭归蹉跌,曹丕称帝:凡事如是,难可逆见。臣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至于成败利钝,非臣之明所能逆睹也。

诸葛亮生平事迹

公元181年光和四年,诸葛亮诞生于琅邪阳都(今山东沂南县)。

公元184年中平元年,黄巾起义,此时诸葛亮跟随父亲生活在泰山脚下。

公元189年中平六年,诸葛亮母亲章氏去世。

公元192年初平三年,诸葛亮父亲诸葛诸葛珪去世。

公元194年兴平元年,诸葛亮和两个姐姐跟随叔叔诸葛玄生活。诸葛谨同继母赴江东。

公元195年初平二年,诸葛玄做豫章太守,诸葛亮姐弟跟随叔父赴豫章。

公元197年建安二年,诸葛玄病逝,诸葛亮姐弟移居隆中,开始了十年的躬耕生活。并在此期间娶妻黄氏。

公元199年建安四年,诸葛亮同徐庶等人拜水境先生司马徽为师。

公元207年建安十二年,刘备三顾茅庐,诸葛亮提出著名的《隆中对》,三分天下,并出山辅佐刘备。

公元208年建安十三年,曹操大举南下,败刘备于长阪。诸葛亮“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出使江东,联结孙权。参加赤壁之战,败曹操大军。顺势夺取了荆州,南郡等地方。为刘备进一步发展打下基础。

公元209年建安十四年,诸葛亮与庞统共同任军事中郎将。

公元211年建安十六年,诸葛亮与关羽、张飞、赵云共同镇守荆州。刘备带领庞统攻打汉中。庞统遭埋伏,中箭死亡。刘备让诸葛亮赴汉中。

公元214年建安十九年,诸葛亮留关羽守荆州,与张飞、赵云率兵与刘备会师。刘备进成都,掌管巴蜀。诸葛亮任蜀军军师将军,署左将军,兼任大司马府事。

公元215年建安二十年,诸葛亮整顿巴蜀内政。

公元218年建安二十三年,诸葛亮留守巴蜀,筹集军粮,供应在汉中作战的刘备。

公元221年蜀章武元年,刘备登基,建立蜀国。诸葛亮任丞相。

公元222年蜀章武一年,关羽被东吴所杀,刘备出兵东吴,被东吴陆逊打败。诸葛亮并没有随刘备出征,而是镇守成都。

公元223年蜀建兴元年,刘备白帝城托孤诸葛亮。诸葛亮派李严留守白帝,自己护送刘备棺椁回成都。刘禅继位。封诸葛亮为武乡侯,领益州牧,并“开府治事”,“一切事务,咸决于亮”。

公元224年蜀建兴一年,诸葛亮调整巴蜀内政,稳定因刘备战败而混乱的人心。并再次派邓芝联合东吴。

公元225年蜀建兴三年,诸葛亮率大军兵分三路南征。在此次战争中,诸葛亮对叛军首领孟获采用攻心战术,七擒七纵,最终孟获臣服蜀汉。

公元226年蜀建兴四年,诸葛亮准备兴师讨魏。

公元227年蜀建兴五年,曹丕病逝,曹睿继位。诸葛亮决定北伐,遂向后主刘禅上书《出师表》进行北伐。

公元228年蜀建兴六年,北伐街亭失守,诸葛亮挥泪斩马谡,自贬为右将军,但仍然行丞相事。“自贬三级,仍统管如前”。

公元228年冬建兴六年,魏军三路攻吴,关中空虚。诸葛亮再次率军北伐。蜀军此次出大散关,围攻陈仓二十余日不下,粮尽而退。

公元229年蜀建兴七年,诸葛亮第三次率军北伐。蜀军西向,取魏武都、阴平二郡而回。刘禅下旨,诸葛亮恢复丞相职务。

公元230年蜀建兴八年,诸葛亮再次北伐。这次是魏国先出兵汉中,诸葛亮属于防守。

公元231年蜀建兴九年,建兴九年(231),诸葛亮第五次伐魏,命李严在汉中负责后勤供应,李严未及时筹集到粮草,假言骗回诸葛亮,李严被贬。

公元233年蜀建兴十一年,诸葛亮在斜谷修造邸阁,屯集粮食。

公元234年蜀建兴十二年,诸葛亮第六次也是最后一次北伐,以大军出斜谷,据五丈原(今陕西岐山县南四十里)。司马懿拒战不出,最后诸葛亮病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