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哲学人生哲理小语心是快乐的根
28688700000014

第14章 生气——去掉肩上仇恨袋(1)

在人生当中,总会有一些事情惹恼我们,这个时候,我们不能那么生气。因为生气让我们可能会错过生活中很多美好的东西;生气也会让我们产生很多遗憾。只有去掉肩上的仇恨袋,才能得到真正快乐和舒心的生活。

1.抛弃怨恨的石头

从前,有一个动不动就怨恨别人的年轻人,觉得生活很沉重,活着非常没有意思,经人指点就去见了高僧觉慧大师,以寻求解脱之法。觉慧大师给他一个篓子背在肩上,指着一条沙砾路说:“你每走一步就捡一块石头放进去,看看有什么感觉。”

年轻人照高僧说的去做了,高僧便到路的另一头等他。过了一会儿,那人走到了头,高僧问:“有什么感觉?”

年轻人说:“越来越觉得沉重。”

高僧说:“这也就是你为什么感觉生活越来越沉重的道理。当一个人来到这个世间时,每个人都背着一个空袋子,有的人每走一步都要从这世界上捡一样东西放进去,所以才有了越走越累的感觉。如果你想过得轻松些,你就要学会舍弃一些不必要的负担。而你的怨恨是你最大的负担,你如果要想快乐,那么必须学会忘记怨恨,抛弃怨恨的石头。”

仇恨就像扛在肩上的袋子,只要你把生气的石头装得越多,就会越感到沉重,最终也必将把你压倒。

有句俗话说:“不能生气的人是傻瓜,而不去生气的人是智者。”德国哲学家叔本华在《悲观论》中把生命比喻为痛苦的旅程,可是在绝望的深渊中他仍说:“假如有可能的话,任何人都不应有怨恨的心理。”所以,当你因为别人的侮辱而气得发疯的时候,一定要冷静下来,学着去宽恕对方,也许你会有意外的收获。

一个人如果能够忘记仇恨,那么他已经具备了一种博大的胸怀,它能包容人世间的喜怒哀乐;忘记怨恨其实也是做人的一种崇高境界,它能使人生跃上更高的台阶。

如果放不下仇恨的石头,人就不会快乐,只会淹没在对过去的懊悔、痛苦和对未来的恐惧、忧虑与烦恼之中。人的大脑与神经会因不负重荷而错乱,心也会被人生必经的一切坎坷咬噬着,永远没有喘息的机会。如果不能放下仇恨的石头,人们可能会因为人与人之间的小摩擦而终身失去朋友和伴侣。

我们也许不能像圣人般去爱我们的仇人,可是为了我们自己的健康和快乐,我们至少要原谅他们,忘记他们,这样做实在是很聪明的。

2.生气让他自毁长城

崇祯皇帝是明朝的最后一个皇帝,他的下场非常的悲惨,最后被李自成领导的起义军攻占了自己的皇宫,他落个在煤山上上吊的结局。

其实在之前,崇祯皇帝还是有机会打赢努尔哈赤等人的,但是因为他一怒之下杀了自己的肱股之臣袁崇焕,自毁长城,所以才会落得这么一个下场。

袁崇焕是明末一个非常著名的将军,那个时候,明朝的军队很腐败,所以士兵士气非常低落,但是袁崇焕不像明朝那些奸臣一样通敌卖国,他努力抗敌,把敌人堵在大明朝的国门外。

敌人不仅没有办法攻下袁崇焕驻守的城池,反而被袁崇焕用大炮把努尔哈赤给轰伤了,不久,努尔哈赤就不治身亡。努尔哈赤的第七个儿子皇太极继承了努尔哈赤的汗位,他想向袁崇焕报仇,于是就使了一个离间计。

袁崇焕当时没有马匹,于是就用粮食和蒙古的部落换马匹。皇太极娶了蒙古部落的女人,和蒙古结了盟,于是便伙同蒙古把这件事告诉了崇祯皇帝,想说明袁崇焕有不臣之心。

当时明朝有一个叫做毛文龙的大将,也是一个抗敌的英雄,但是有人陷害他,就对毛文龙和袁崇焕使了离间计,于是,愤怒的袁崇焕就杀掉了他认为害国的“奸细”毛文龙。

后来,皇太极又派人在明朝朝廷里帮助毛文龙平反,用证据证明毛文龙真的是一个抗敌的大将军,那么杀害他的袁崇焕就成了奸细。

于是,愤怒的崇祯皇帝就把袁崇焕从宁远押送到了京城,还对袁崇焕施以“千刀万剐”的酷刑,使他死无全尸。京城的老百姓们也偏听偏信,以为这位爱国的大将军是一个卖国贼,对他恨之入骨。

袁崇焕死了之后,明朝的国门大开,不久,明朝就灭亡了。

一直到清朝的乾隆年间,乾隆才帮袁崇焕平了反,证明那个时候皇太极确实使了离间计,于是,袁崇焕受冤枉的事才得以澄清。人们才明白了他是一位多么好的将军,也为他那悲惨的死法而悲哀。

崇祯皇帝如果不那么不冷静,不在生气的时候作错误的决定,就不会自毁长城,落得一个被人逼死的下场了!

每个人都不是圣人,都有七情六欲,都难免会生气。

然而,人们在生气的时候是极为不冷静的,如果不能好好地控制自己的情绪,让自己在生气的时候作出决定,那么就会做出很多亲者痛、仇者快的事。

就好像崇祯皇帝那样,偏听偏信,把自己的肱股之臣给杀了,白白让别人高兴,然后在历史上再戴上一顶昏君的帽子。

其实说到袁崇焕,也不是一点儿错也没有,如果他冷静一点,不要轻信敌人伪造出来的证据,把大将毛文龙给杀了,那么他也不至于会被崇祯皇帝所忌恨。但是别人要想害你的时候简直是防不胜防,就算他没有杀毛文龙,皇太极肯定也会以别的方法来离间他和崇祯皇帝的。

今天我们在这里只能为历史上的人物悲叹,但是,如果我们不吸取教训的话,明天就会有人替我们惋惜了。

不要那么容易生气,放下肩上的仇恨袋,我们会得到更多!

3.篱笆上的洞

从前,有一个小男孩叫做乔治,他的脾气很不好,总是喜欢生气,动不动就会对他的爸爸妈妈或者自己的朋友发脾气。

他的爸爸为了教育他,于是就把小乔治叫过来跟他说:“小乔治,从今以后,每当你生气的时候,就在我们家的篱笆上面钉一颗钉子好吗?”

乔治听了爸爸的要求以后心里觉得很奇怪:“爸爸为什么要我这么做呢?”乔治始终想不明白,不过这并不妨碍他听爸爸的话。

小乔治是一个很听爸爸的话的孩子,于是,每一次他生气了,或者是和别人发脾气之后,他就会在自己家的篱笆上面钉上一颗钉子。

不久以后,乔治发现自己如果想生气,就在篱笆上钉一颗钉子,钉完钉子之后就不会生气了。

久而久之,小乔治对家里人生气的次数越来越少了,他的脾气变得越来越好了。只是他还是听爸爸的话,依然坚持在生气的时候往自己家的篱笆上钉钉子。

不久以后,乔治连在自己家的篱笆上钉钉子的次数都越来越少了,他的爸爸看到他成长了,非常高兴。

他的爸爸有一天又把乔治叫了过来,说道:“小乔治,现在你还为那些被你钉上篱笆上的事生气吗?”

乔治说道:“不生气了,我现在很多时候都已经忘了当时为什么要在篱笆上钉钉子了。”

于是,乔治的爸爸让他把篱笆上的钉子都取了下来,小乔治兴冲冲地照做了,花了很大的工夫才把他那么长时间以来钉上去的钉子给全部取下来,并把这些钉子交给自己的爸爸。

小乔治的爸爸把他带到了自己家的篱笆前面对他说:“小乔治,你看看,篱笆上面都是那些钉子留下来的洞。每当你生气的时候,就好像在篱笆上钉一颗钉子一样,在承受你怒火的人心上也钉了一颗钉子,当你不生气的时候,就好像现在这样把钉子拔除了,但是,那些洞却会永远地留在篱笆上了,也留在别人的心上,你明白吗?”

“我明白了。”乔治羞愧地低下了头,从那以后,他变成了一个脾气非常好的人,从来不随便发火。

几年以后,人人都知道乔治是一个脾气很好的人。

乔治的爸爸是一个很聪明的人,他明白乔治还很小,可塑性还很强,于是便好好地塑造乔治的性格。

首先,乔治的爸爸让乔治在生气的时候有地方发泄,这样就可以平息乔治的怒火了。后来,乔治的爸爸又告诉了乔治,生气就好像是在别人的心上钉钉子一样,并让他亲自看见篱笆上的洞,这样好好地教育乔治,使乔治受到很大的感染,有很大的感触,所以才变成了一个好脾气的人。

我们也要向乔治学习,明白我们对别人生气就好像是在别人的心上钉钉子一样,就算是有一天我们不生气了,把那颗钉子拔除了,可是那个洞却还会继续留在别人的心上。

我们一定要少生气,生气会伤害到我们最亲近的人,会给他们造成永远也无法弥补的伤害!

4.愤怒的国王

从前有一个国王叫做里昂提斯。他有一个非常美丽的王后叫做赫迷温妮。国王非常爱他的王后,他的王后也非常爱他。他们相处得很好。

但是有一天,一个奸臣向国王进谗言,说他的王后对他不忠,和一个男人私通。

国王开始的时候不相信,但是那个人设计了陷阱,使国王看见了王后的“奸情”。于是愤怒的国王没有想过那些事情是多么的不合理,就把自己的王后送进了监狱。

可怜的王后那个时候已经身怀六甲,在牢里过得很辛苦,可是国王听到狱卒关于这方面事情的汇报的时候,一点儿也不怜悯王后,因为他以为王后肚子里面的孩子不是他的。

后来,王后在狱中生下了一个美丽又可爱的小女孩,但是国王也不为所动,甚至没有见过那个小女孩一面,甚至不想让这个小女孩生活在这个世界上,于是命令他的手下把这个女孩送到一个荒岛扔掉。

后来,这个残忍的国王还在群臣的面前公审了这个王后,国王与王后生的小王子不能承受这个打击,忧愤而死,王后也因为受不了这个打击而昏迷了。但是国王还是没有放开胸怀,还是不愿意原谅王后。

爱之深、责之切啊!国王是那么的爱他的妻子,所以无论如何也不能原谅自己王后对自己不忠。

王后明白了国王是不可能相信她,放过她的,除非她死,否则就不会逃脱这种悲惨的命运。

于是,她偷偷地给她一个忠心的侍女写了封信,然后在这个侍女的帮助下逃出了牢狱,又让这个侍女向国王报告她已经死亡的消息。

国王听到王后的死讯以后非常的伤心,他本来以为自己已经不爱王后了,对她只有恨。但是直到王后死去,他才明白自己对王后爱得多么的深,没有爱,哪里来的恨啊!

但是现在一切却都已经无法挽回了,王后已经死去,他再悲伤也没有用了,她再也不会活过来了。

从此,国王陷入了悔恨中,每天都在悲惨地度日子。

幸运的是,他和王后的女儿并没有死去,而是被一个好心的牧羊人所救,然后养活了。十几年过去以后,这个小女孩长成了大姑娘。

牧羊人有一天根据小姑娘身上的宝石发现小姑娘是公主,于是把小公主送到了国王的身边。

那个时候王后的案子早就已经水落石出,国王知道自己冤枉了自己深爱的王后,每一天都在深深地自责。

现在,他找回了自己的女儿,别提有多么高兴了。

小公主长得和“死去”的王后很像,每一次看着小公主的时候,国王就忍不住想起自己那可怜的王后,泪流满面。

那个好心的侍女不忍心看着国王那么悲伤,于是告诉了国王王后还活着的秘密。兴奋的国王又找回了自己的王后。

国王请求王后原谅自己的过失,王后说:“我们已经分离了那么多年了,过去的一切就都忘掉吧,我们还能剩下几年好活呢?就让我们在以后的日子里面互相扶持吧!”

于是,在时隔很多很多年以后,国王和王后还有小公主又过上了幸福的生活。

这是一个美好的童话故事,它说明了深刻的道理。

在现实的生活中,国王会不会得到好结局我们不知道,但是在童话中他最后还可以得到王后的原谅,还可以找到他遗弃的女儿,还可以过上几年幸福的生活,实在是很幸福。但是,即便是这样,国王也承受了十几年的痛苦。在故事中,说一句“十几年后”是很容易的,但是想想国王的日子:每一天,他都在痛苦和悔恨中度过,这是一种什么样的滋味。

从这个故事中,我们可以看到,一个人因为在生气的时候作了一个决定,又正好因为他是国王,那么这些东西的伤害对他和别人是多么的大啊!

我们要吸取这个国王的教训,在遇到一件事的时候不要忙着生气,不要忙着作决定,要冷静下来,好好地思索一下,也许事情的表面掩盖着的是你所意想不到的真相!

我们要把自己从生气中解放出来,放下肩上的仇恨袋,这样,我们的生活会变得更加美好。

5.生气撕裂感情

有两夫妻,感情一直都很好,丈夫很体贴妻子,常常会帮自己的妻子买买菜,做做家务,而妻子也很体谅丈夫,帮丈夫料理好一切后勤工作,让自己的丈夫从来都不用为这种后勤方面的问题操心,两个人的小日子过得很和谐。

然而在一段时间里,丈夫过得有一点儿不顺利,回到家也常常愁眉不展,家里的气氛很凝重。妻子很体谅他,就没有再让他做家务,而且常常很温柔地安慰他。但是丈夫的心情还是没有缓过来。

丈夫有一套心爱的杯子,是他的朋友去日本的时候给他带回来的,他特别喜欢,平时都舍不得用,这几天因为心情不好,所以就拿出来把玩。

不幸的是,妻子把杯子打碎了。

第一天,妻子不小心打碎了一个杯子,丈夫听见杯子打碎的声音以后很吃惊,看了妻子一眼,但是看到妻子这么可怜兮兮的眼神,就没有说什么,只是瞪了妻子一眼而已。

然而不幸的是第二天,妻子又不小心打坏了一个杯子。妻子吓得惊慌失措,不知道该怎么办。她看见丈夫心情不好以后自己也受到了感染,所以才会这么心不在焉,老是打碎杯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