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旧土新芽
2877400000013

第13章 七国往事

尘封旧事,待到后人打开时,能看到一些因时间发酵而露出的馅。

七国正式融合,原七国成为了七座州府,从此天下便少了:礼国、卞国、均国、贺国、鲁国、乐国、车岩国七个国家。多了:引美府、贵人府、永乐府、中成府、大通府、三阳府、北岩府这七府。就凭这惊世骇俗的举动,便能看出伯古大都统雷霆般的魄力,才能让这七个互相打了无数个时代的国家合七为一。这是十三个国家的每代君王都不曾做到的丰功伟绩,为什是十三个国家?不说千年,就说五百年前,这片土地上都还有十三个国家,但在常年战争的洗礼下,有六个国家逐个从这片土地上消失了。在这片从没有过和平的土地上完成统一,如此不可思议的事还是发生了,还是被伯古这非王非贵的‘普通人’做到了。

史料上的记载的意思大概是这样的:

伯古以势不可挡的姿态,收复了均、鲁两国,使其在一直处在战败阴影下的七国内部的声望达到了一个巅峰。而且当时伯古的军队因为集结了均、鲁两国的力量,自起家以来所向无敌、战无不胜。可谓是兵强马壮,士气高昂。

名声打出来了,便有不少的能人异士慕名而来,无数英勇的将领在战场上崭露头角,据说伯古的军队中还有一支来自于西域,由驱兽士组成的部队。

有了来自各方面的支持,伯古的军队更是如虎添翼,其战斗力也是遥遥领先另外的五个国家,再加上有智勇无双的伯古坐镇,七国同盟的话语权自然便落到伯古的手里,伯古理所当然的成了七国同盟的讨厉大都统,因此七国同盟便真正握紧了拳头。

但那是的七国还存在一个最重要的问题。

齐心的七国同盟,在面对厉国的侵略,大家自然是关起家门一致对外。但是等到战争一结束,到时候的七国,恐怕还是会变成七个国家独立的国家,内战又恐将再起,怎样都不会是如今珠联璧合的样子。

那如今七国的局面到底是怎样形成的?当时到底发生了什么?这一切还要从伯古只身刺杀厉国的皇帝武开始说起。

当时厉国和七国的局势,已经是七国方面开始占优了,一是齐心的七国同盟在武力上得到了显著的提升,而且以伯古为首的十二上将都是可以独当一面的将军。二是厉国大军战线拉得过长,若是能以闪电之势拿下七国,自然不会出现问题,但是战争持续时间一久,厉国的疲态自然显现出来。

在此大好形势下,七国同盟逐渐的就要将失去的土地全部收复回来。可是当时已被七国同盟临时任命为讨厉大都统的伯古,却一反常态,在众人极力反对下,仍执意只身前往厉国大营,势要取下当时天下第一强者武的首级,大家对此完全不能理解,只是大都统执意要做的事,谁都改变不了。

就这样,伯古只身一人出现在武的营帐外面。

厉国大营里的除了皇帝武,其他所有人都被伯古此举惊呆了。他们认为:伯古乃是七国同盟的支柱,竟然敢只身犯险,虽然你武力胜过了诃康,但绝不会是武力盖世无双的吾皇对手,此举纯属找死。不过这样也再好不过,只要伯古死在这里,缺少了伯古坐镇的七国同盟将又会变为土鸡瓦狗,不堪一击,到时英明的吾皇便能再次君临天下。

武当时并不这样认为,他郑重地让人拿来了自己印月大刀,接受了伯古的挑战,他没有让大家群起而攻之,可能是因为自己身为天下第一强者的尊严,又或许是认为他们之间的争斗,并不是人数能够决定的,因为伯古其意在自己,不在他人。他想杀死所有人是不可能,但目标只有一个的话,其他人也不能阻止。

对于这场惊世一战,《伯古传》却只有简单几笔,不过反而显得很是惊艳,因为结果太让人难以置信:

古立于营前,沙石动,古随之。当头一戟,武御之,又一戟,武卸之,再一戟,武身首离。

这样一场绝世武斗,以厉国皇帝身武的首分离而告终。从此天下大变。厉国的噩梦,七国的英雄——伯古,名号响彻大陆,隐约成了当世第一人。

决定双方命运的刺杀,自然聚集了所有人的视线。让人没有想到的是,在大家议论伯古只身杀武的时候,又有一场刺杀发生了,这场刺杀的对象却由武变成了有些让人淡忘了的七国君王们。

新七国的成立反而更多的是因为这场刺杀。

相对于伯古的刺杀让人意想不到,这另外的一场刺杀却可以说是情理之中,因为这场刺杀是武谋划的,当时的厉国在两军战争中已显败态,所以需要这样一场刺杀来挽救厉国不利的局面。于是武派出了自己身边的三大高手,前往七国同盟,刺杀伯古,和七国剩下的五位君王。

从后世人的眼里看来,整场刺杀都充满了巧合,这些巧合对七国历史的影响可以说是意义深远。

当时三大高手的首要目标是七国的大都统伯古,到了七国后才发现伯古却不知去向,反倒是那五位君王居然携着自己的子嗣聚集在一起,举办宴会。三大高手正愁分散在七国各地五位君王不好依个杀死,如今他们却带着子嗣聚在一起,三大高手自然是不会客气,不费吹灰之力便将他们全部杀掉。

或许正是因此,前往厉国大营刺杀武的伯古,才能在少了三大高手坐镇的厉营中得手,若是在武和三大高手夹击下,他就算能杀死武,恐怕也不能全身而退。

整件事在后人看来疑点重重,但这却不会对当时的结果造成影响:五位君王和他们子嗣全数身死!

这场刺杀不可谓之不大,这是能在七国引起轩然大波的刺杀。不巧的是碰上了伯古的光辉事迹,在其影响下自然得到了淡化。

※※※

当伯古提着武的首级回到七国,得知五位君王被武派出的高手刺杀了过后,勃然大怒,将手中武的首级狠狠摔在地上,提戟便走。

三日过后,伯古又提着三个人头回到七国,提着的人头正是刺杀了五位君王及其子嗣的三大高手的。

见到此情此景,五位君王剩下的一家老小感动涕零,七国民众也在为了杀了当世第一强者武和厉国三大高手而欢呼雀跃。

一场反响广远,一场反响平淡的两场刺杀过后,七国真正光辉的时刻就这样到来了。伯古顺势便统领了七国全部文武,将兵败如山倒的厉国的军队从七国的土地上赶了出去。

厉国兵败以后,伯古在七国的地位达到了无人能及的地位,然后在七国旧臣和七国民众的集体拥戴下,讨厉大都统变成了七国大都统。

本来大家是要拥立伯古为新皇的,却受到了伯古义正言辞的拒绝,按照他的意思,七国中每一个单独的国家对于厉国来讲都太渺小,只有我们真正的融为一体才能与之抗衡,阻止我们融合的是七国的王权!因此我们便要将其彻底废弃,所以新的七国将不会有帝王的存在,取而代之的将是七国大都统,设这个位置的意思便是有德者居之,新的七国不会再出现庸人行庸事。不过万事开头难,我便先做这大都统之位的第一人,将这条光明大道延展下去!大家对我的厚望我必然不会辜负,我会给大家带来一个崭新的七国!一个强盛的七国!

伯古将他的新制度带给了七国,发布了《七国律典》,确立了七国律法。他将原来的七国设为新七国的七府,每府设有一主城,统管全府各城,又在七国中央造一独城,统领七府。废除了皇帝,设立大都统,建立将领院,由大都统直接管辖,将领院可以说是七国的整个武职系统,七国所有武官都由将领院指派。

有许多人都对伯古推出新政颇有质疑,大家对突然少了个皇帝都不能适应,一直禁锢的思想要得到突然的转变那是不可能的。但是,事实总能让人哑口无言,因为从此过后,三百年间,七国的确再也没有发生过战争,这对生在战火中,死也在战火中的七国人民是不敢想象的美好生活。

再看七国的死对头厉国,昔日强大的帝国,如今已经被贤国所取代。反观七国还是一副蒸蒸日上,生机蓬勃的大好景象,七国的民众对伯古大都统的远见是越来越佩服得五体投地了,他们都将其奉为圣人,将其法典谨记于心,因为这样的生活正是平头老百姓最需要的。

在伯古死后,也有想要复辟的人,但无一成功,而且下场都极度凄惨。民众的支持,律法的约束,成了这条铁律不容侵犯的剑盾。

从这段历史来看,新七国的成立貌似顺理成章,但就如窦非也所说:“历史上的事情错综复杂,谁又能真正讲清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