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10天打造强大内心
2880300000024

第24章 内心强大的素质训练(2)

心理学家奈瑟认为,一个人对外界刺激产生反应的过程,在有意识地控制、转换和建构观念的过程中,会不断地累积,形成一种构造。

简单地说,认知是这样对行为进行影响的。由某刺激对象经过某些特殊的回忆,而回忆起目的对象,然后在某种目的的支配下,刺激特殊回忆的过程,进而兴奋中枢神经,使目的实现。特殊回忆一般是普通的回忆、推理等,而刺激对象一般为与某种刺激有关的事物。

举个简单的事例:

一个走上工作岗位的高材生,到网上去发泄心中的情绪,他觉得社会上的女士都太拜金,自己曾经追女孩子的方法根本起不到用途,写的情书意中人不愿意接收,写的情诗意中人说很肉麻,叠的千纸鹤被意中人嘲笑,尤其谈到房子车子的问题时,最感头疼。过去上学时,写情书、写情诗、叠千纸鹤总能起到很好的效果,可是自从走上了社会,这一套却不管用了。

究其原因,我们不难发现,承袭过去在学校时期的求爱方法,即使非常大胆地使用,可能也难以获得女士的芳心。认知结构在求爱中发挥着强大的作用,特别是良好建构的认知结构在求爱中更是必不可少的。

具体的环境、具体的人,应该与所处的环境相适应,这才能广泛迁移系统构架。情书、情诗、千纸鹤在学生时代是相当普遍的现象,但走上社会,当认知结构又上了一个层次,使用这种方法可能会出现挫折,这种观念挫折可能会造成自信心的丧失,甚至造成对对方、社会价值的失望。

进入社会后,应该改变校园时的模式,用一种符合社会的模式进行,才能做到针对性。

要做到在认知中将情绪、情感带入心理结构,首先需要认知。

以雷蒙德着作中的事例为说明对象。首先,要想象一下在生活和工作中有那些人或者事让你心理弱小。比如事例中的人,小时候被同伴抢走了玩具,同时被同伴嘲笑,心理产生了严重的震慑,发生了扭曲。“被别人抢走玩具,被别人嘲笑”这种认知在心理不断发酵,直到他有能力去洗刷当初受得屈辱的时候,他需要抢走别人的“玩具”,嘲笑别人来补偿。要克服这种心理弱小的症状,需要仔细回忆一下当时的情景,而且思考一下你为什么会被震慑。

看到这里,你或许已经明白,出现这些症状的原因了。然而,继续思考,为什么会这样认知呢?这是社会的价值排序导致你这样思考,而你已经不知不觉地屈服于这样的社会价值排序而已。现在,你是否意识到,你心理弱小是由你所屈服的这个社会价值排序导致的。

当你抢走了别人的玩具,嘲笑别人,别人如果也屈服这种社会价值排序,会有其他人再被抢走玩具。人作为人是独一无二的个体,这本身就逻辑地设定了人的价值是会相互传递的。而你居然用这种没有任何理性支持的社会价值排序来惩罚自己,是不是很可笑?

再次,转到让你心理弱小的环境中,在微笑中“面对”让你心理弱小的人,面对让你心理弱小的社会价值排序。你已经知道这一切都是那个让你曾经屈服的社会价值排序设定的。那么,你就要洞悉和感觉到这一点:那些让你自卑的东西,都是一种社会价值排序,一种道具而已。你需要做的就是蔑视它。

接下来,你需要做的是,思考自己在看透这种社会价值排序之后,应该继续做些什么去强大自己的心理,忘记曾经让你心理弱小的事情,将自己带回当初的情景,让你的心理与当初的认知一致,这样你的内心冲突就消失了,而内心冲突消失了,你的症状也就消失了。

静坐常思的人遇事冷静

有一种强大心理的方法,是静坐常思,用多思考的方式去强大心理。

现实中,我们做了一件事情在内心世界引起消极的情绪时,为了消除内心的痛苦,我们需要寻找理由去安慰自己。这种理由可以是主观的,可以是客观的。同时追问自己,不找理由的后果是什么?当出现合理化、理智化的理由之后,你内心的消极情绪就会被排出来,而不会让你心理弱小。

有句俗语,不叫的狗与平静的水是最可怕的,因为你无法捉摸,无法捉摸不叫的狗在想什么,无法捉摸平静的水面下隐藏着什么,让人心底产生一种不确定的恐惧感,这才会让对方产生恐惧情绪。

《黔驴技穷》的故事大家都听说过,当驴子不叫的时候,老虎只能远远地望着,因为没有见过,对这样一个庞然大物感到畏惧。当驴子叫的时候,老虎已经不那么害怕了,当驴子踢的时候,老虎已经完全不害怕了。

驴子就那么一叫一踢,露出自己全部的家当,被老虎知根知底,结果一口就被老虎咬死了。

被别人知道底细、了解底细,该是一件多么可怕的事情,因为你随时都有可能成为他口中的一顿可口的晚餐。

现实中,很多人就像那只驴子一样,迫不及待地亮出自己的全部家当,滔滔不绝,想通过这种方式引起别人的注意,结果往往恰恰相反。滔滔不绝是一种心理弱小的表现,因为只有通过滔滔不绝,才能克服内心对不确定性的恐惧感。一旦他停下来,心理就会恐惧别人会忽略他,会忘记他。

很多人都知道,与你仅有一面之缘却被你看透的人,你会觉得索然无味,因为说的话太多。而一直保持安静的人,你不仅仅对他印象深刻,而且产生了探寻他的愿望——人的好奇本性。

一个内心强大的人,是不会通过这种方式表现自己的。恰恰是一个心理弱小的人,才会使用这种方法,证明自己的存在,去消除内心对不确定性的恐惧感。

用这种思考的方式,去处理遇到的棘手事情,我举一个事例。

不久前,我的电脑需要配置一个光驱,但对光驱一窍不通,想购买却又怕吃亏。

我到了中关村电脑商城,先到了第一家店,一样一样地看。

老板走过来,问我想买些什么,我笑了笑,指了指光驱。

老板不得不主动介绍,“你看看三星怎么样?进口的。”

我找了个借口退了出来,接着走进另外一家,进去转了转,老板问我想买什么,我说,想看一下三星的光驱。老板立刻给我拿出几件,我一样一样地看,依旧是不说话,同时在思考怎么办。这时候,老板看我正端详其中一样,说:“韩国三星外置DVD刻录机,效果很好。”

我找了个借口,跟着又出来了,进入下一家店,才进门就问:“有没有三星外置DVD刻录机?”

老板赶紧把我带过去,一样一样地介绍,看我正看着其中的一个,介绍说:“三星SE-S084F,8速,支持从USB-CDROM启动……”

接着我走进了下一家,这次进门就直接问:“老板,这里有三星SE-S084F,8速,支持从USB-CDROM启动。”

相信此时我在老板看来,一定是个行家,赶紧把我介绍过去。我说:“什么价格?我可是比价,你开,我不还价,但是如果贵了,我转身就走。”

老板说了一个价格,我要求降低,老板没有同意。

我拿着老板开出的价格,去了别家,综合比较之后,买了一个光驱回来。

相反,如果我心急,想证明自己如何懂行,一进门就问:“老板,我买个光驱,要好一点的。”

相信老板立刻就能看出我是外行,碰上奸商,肯定会狠狠地敲我一笔。

用静坐常思的方式去学习,学会了,心理弱小的问题就解决了。

在生活中,要懂得什么时候该用嘴巴,什么时候不该用嘴巴。尤其是当你没有把握,对事情不确定的情况下,为了消除内心对不确定性的恐惧,一定要让对方先说,从对方的话里探虚实。真正有能力的话,往往是那些一张嘴就显得很懂行的人,而那些喋喋不休的人,往往是无法做出决断的人。

艾迪·伯德上任两个月以来,每天早早地到办公室,然后下到车间,和技术工交谈;接着到市场,一观察就是一个小时,和顾客交谈……在公司里,没有召开过一次会议,没有发布过一条命令。

他的助理埃文斯实在沉不住气,旁敲侧击,“你刚来的时候,我为你整理了一份公司的文件,可是你两个月以来都没有动过,为什么?”

艾迪·伯德回答说,“两个月都没有看,是我没有做好准备看,当我做好了准备的时候,公司就开始踏上另一条路。”

果然,第二天,新来的董事长艾迪·伯德召开了大会,发布了四项措施,废除了原来的事项制度,撤掉了三个部门,扩大了市场部门,提拔了四个技术员。

半年之后,公司员工的奖金翻番,所有的人都对他佩服有加。

艾迪·伯德没有在上任之初张开嘴巴,没有暴露自己的意图,因此能让公司顺利发展。

嘴巴上的无作为,并不代表大脑思维上的无作为。正相反,精髓思想的产生,正是来源于那看似静坐的思考过程。

生活中,很多人心理不够强大,为了占据主动,先入为主,先发制人,将并不成熟的思想,过早地说出来。这样,则失去了进一步思考、提高的机会,使本来可能很有价值的想法,随口溜走了。

相反,对于一些心理强大的人,他们冷冷地听着你的滔滔不绝,除非是在听上司的训话。如果两个人站在平等的地位上,他不讲话,就显得高深莫测,成了“你在明,他在暗”的局势。

另外,他已经知道了你的动机、出发点,而你却对他丝毫不知,这样你更有压力,因为你抓不住他,你对不确定性的恐惧性更加严重,不知道他怎么想。他就像表面平静的水一样,下面有多少激流暗涌,你根本无从得知。

林肯说:“强大的人最擅长伪装,就像是一只狗一样,它微笑地看着你,你却不知道它的动机是什么。直到它咬到了你,你才意识到:哦!它在思考着如何攻击我。擅长伪装的人很讨厌,但我愿意做这样的人。”

在面对不确定性的恐惧的时候,要保持理智,只有理智地面对,才能够有更好的办法克服内心的不确定性。

理智地面对一切,是人生的一大智慧。

学会心理博弈

心理强大的训练过程,离不开心理博弈。心理素质的强大与否是在与人沟通过程中才能体现出来的,不是说强大就强大说弱小就弱小的,必须要在与人沟通的过程中体现出来。

好比,你说你自己的能力很强,但却从来没见你发挥出来,这无法证明你的能力强,只能说明你在吹嘘。相反,你说你能力一般,但在一些重要时刻总能运筹帷幄,指点江山,像救世主一样,这才是真正的有能力。

同样,心理强大与否也需要在与人沟通的过程中体现出来。

我听说过这样一件事:

有个年轻漂亮的女士,善于交际,精通文秘工作,被破格提拔为副处长。她为人坦率没有心计,也无暇去防范身边一些小人算计自己。因此,常常遭人暗算。前不久,女领导干部进行竞争上岗考核,她大显身手,取得卓越的成绩,本来很有希望入选。就在这个关键时刻,谣言四起,说她与领导有染,而且传得有鼻子有眼,气得她跳楼自杀,结果酿成了“香消玉殒”的悲剧。

同样,网上有一条新闻:

一位积极工作不找借口的敬业人,将要晋升加薪,却在黑夜中遭小人暗算,左右眼失明,失去他热爱的工作。每当谈起这件事,他气愤地说:“小人虽然锒铛入狱,可我成了残疾人了。不恨天,不恨地,只恨身边的小人太猖狂,太恶毒呀!”

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悲剧?原因很简单,他们的心理弱小,承受能力低。

美国社会学家布洛维说:

一个人的成功,15%属于专业知识,85%靠人际沟通和处事技巧等综合因素,其中,心理素质在沟通和处事技巧方面占有很大一部分。因为,社会是由众多的人编织而成的网络,这个网络上的每一个结都存在利益交织。利益交织的过程就是心理博弈的过程,心理素质强弱,直接决定了你所得的利益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