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军事军事通信
28933400000025

第25章 驿传小史

驿传作为官方通信系统中最主要的组织机构,其荣辱兴衰都是与国家的命运紧紧地联系在一起的。一般而言,国家昌盛,政治清明,驿传系统便会机构完善、制度落实,从而保障国家军政通信和交通的畅达;相反,如果国家衰弱,政治昏暗,腐败丛生,驿传系统也不可避免地受到影响,轻则降低办事效率,重则使国家军政通信陷入瘫痪状态。

对于驿传组织而言,最难以应付的不是正常的军政通信,而是对过往官员的接待。为保障驿传通信的畅通和高效率,历代统治者都制定了这样或那样的条令、法规,对官员外出时使用驿站的范围进行严格的限制。若明君在位,贤臣理国,这些驿规驿令便能较好地贯彻执行,从而保障驿传人员能够集中主要精力于军政信息的传送,保障国家和军队通信畅通。倘若皇帝昏庸、权臣当道,驿规驿令便形同虚设。

就上而言,皇帝带头扰驿,如汉和帝、唐明皇之运荔枝,隋炀帝、明武宗之超奢华出巡,自不必言。就下而言,各级官员,不仅因公外出时乘驿,利用驿传办私事者也大有人在。太监奉派外出时,更是借机勒索,而驿吏慑于皇威又不得不曲意奉承。更有甚者,一些人利用手中的特权,动用驿传运输走私物品,从中牟取暴利。种种情况加在一起,驿传自然不堪重负。

明人胡缵宗曾说,当时“法当人驿者,十五二三;法不当入驿者,十每八九””驿吏为应付上述种种情况而穷思竭虑,正常的驿费开支自然不够用,负担最终又转嫁于沿驿路地区的广大老百姓头上。情况严重时,这些地方的老百姓由于不堪重负,便纷纷逃离家乡。明人戴冠曾说:“苏人诸役之害,驿传、马头、借债为甚。”驿役被列为诸害之首,可见其扰民之甚。驿吏无法应付,也经常有潜逃甚或自杀者。驿吏逃亡,驿路断绝,地方官走投无路而潜逃的情况也时有发生。

在这种情况下,驿传正常的军政通信必然受到严重的影响,甚至会因此出现半瘫痪乃至瘫痪的状态。

研究驿传兴衰的历史不难发现,它与国家的命运联系的是何等的紧密!

“安史之乱”是唐王朝由盛转衰的转折点,而唐代的驿传也同样是从“安史之乱”后开始逐步走向衰落的。后来,藩镇割据的局面形成,驿传衰败已极,根本无法适应平叛战争的需要。

唐穆宗长庆元年(公元821年),河朔一带叛军复起。时任京兆尹的柳公绰奉命率军平叛。他深感这时的驿传已难以满足军队作战的需要,于是上奏要求对乘驿官员进行适当的限制。其中写道:

“自幽镇用兵,使命繁并,馆递匮乏,鞍马多缺。又敕使行李人数,都无限约,其衣绯紫乘马者,二十三十匹;衣黄绿者,不下十匹五匹。驿吏不得视券牒,随口即供,驿马既尽,遂夺路人鞍马。衣冠士庶,惊扰怨嗟,远近喧腾,行李将绝,伏望聊为定限。”

由此可见,驿政腐败,导致驿传系统整体的衰落,已经严重影响到军队的交通、通信。

号称天下第一驿的褒城驿(当时属山南道兴元府汉中郡,今陕西汉中市西北打钟寺),至唐末时已经破败不堪,“视其沼,则浅混而茅,视其舟,则离败而胶,庭除其芜,堂庑甚残,乌睹其所谓宏丽者”。

这与盛唐时期驿馆建筑宏伟、景色怡人,而驿传则四通八达、快速准确的情形,形成了鲜明的对照。

对于南宋后期的驿传情况,吴昌裔在其《论救蜀四事疏》中写道:“近年以来,旧规紊废,军中之递,不以报边警,而但为交贿之驿……御前金牌,向者半月到川,今则往往几月而不至夔门。密院雌黄牌,向者两旬至蜀,今则往往三月而不达诸郡。”

御用金牌是皇帝以金字牌急脚递的形式下发的诏书,密院雌黄牌是由枢密院制造的通信檄牌,用于朝廷向前线各处发送紧急公文。连这样重要的军事公文都出现如此严重的延误,可见南宋末期的驿传败坏到了何等地步!

元朝的驿传在忽必烈时曾盛极一时,但战争结束后,随着元朝统治集团迅速走向腐败,元代的驿传也随之逐渐走向衰落,至元朝末期,已经是“站赤消乏,万马齐喑”了。

元朝的驿站是由站户出钱供应的,而不是直接由政府开支。正因为如此,政府对于高层官员驰驿的特权也毫不加以限制,听任他们频繁的骚扰驿站。

至元三十年(1293年)四月,一位运送葡萄酒的官员过河南府湖城驿,向驿站索要驿马62匹运送货物,又额外索要49匹供其乘坐,而这个驿站只是个仅定额30匹马的小站。

大都附近的良乡驿(今北京良乡)额定设马123匹,但在大德十一年(1307)九月至十二月的四个月内,全驿站被索要马匹竟达13000多匹次。结果驿马全部出动,昼夜不停也应付不过来。驿吏向上反映,却无人过问。

频繁的役使导致了驿站的衰落,也使站户因无力应付而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至元十四年(1277年),仅永昌府便有120个站户为了应役不仅卖掉了全部家产,而且连自己的妻子也卖掉了。直到大规模农民起义爆发后,元朝统治者才感到驿传衰落引起的严重后果,开始着手整顿邮驿,疏通军事通信系统,但亡羊补牢,为时已晚。

明、清驿传兴衰的情况与前朝相类似。明代始于正德年间,万历时张居正改革取得了很大的成效,但随着张居正死后保守派的反攻,驿传改革的成果也和整个政治、经济、军事改革一样被葬送,此后一蹶不振,直到明朝的灭亡。

清代驿传盛于康、乾盛世,至嘉庆开始衰落,后来随着电话、电报的传人和普遍使用,驿传的通信功能也随之消失,只能作为历史的陈迹了。

考察驿传兴衰的历史不难发现,战争对军事通信的需要是驿传发展的主要推动力,而清明的政治则是其兴盛的前提条件。导致驿传衰落的最主要的原因是特权腐败,而这又是封建社会所无法避免的痼疾,正如一个王朝盛极必衰一样,驿传也难逃这一历史怪圈。小小的驿传在这种意义上正是社会政治的缩影,它的兴衰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国家的兴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