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军事军事通信
28933400000035

第35章 旗鼓训练

军队的战斗力来源于平时的训练。吴子曰:“用兵之法,教戒为先。”军队不经过严格的训练,便是一盘散沙,这样的军队是无法战胜敌人的。训练内容从大的方面分,包括技能训练、战术训练两大部分。在中国古代,战术训练的核心内容,是熟悉各种战斗队形——阵。要进行战术训练,首先要使广大将士熟悉军队的命令系统——旗鼓。由于旗鼓是作为视听信号来传达命令的,因此这项训练便称为耳目训练。

如前所述,军队的旗鼓系统十分复杂,要使将土熟练地掌握它,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非经过长期、严格的训练不可。公元前512年,著名军事家孙武晋见吴王阖闾,呈上了自己的兵法“十三篇”。吴王为试孙武的实际才能,于是选出一百八十名宫女让他来训练。众宫女集合完毕后,孙武首先做的事,便是要她们熟悉旗鼓等指挥信号的含义,并“三令五申之”。

可见耳目训练在整个军事训练中的地位是十分重要的。

对于耳目训练,除了正常的教场练习外,一般还采取如下两种办法。一是严格要求各级将吏带头熟悉金鼓旌旗所表达的号令,将之视为考核的一项重要内容,通过他们的模范作用,带动全军学习。为此,多数军队中还设置了称作“旗牌”的专职军吏,负责各种号令的接受和发出事宜。二是将相关的内容编印成册,交由全军将士随时学习。如戚继光便规定,军中士卒都要进行战阵法令的学习,特别是要求以队为单位,利用夜间的空闲,由识字之人读给大家听,要求人人熟记在心。他还要求将领不时抽查,对背不出者要给予一定的惩罚。

由此而见,古代军队为了让广大将士熟悉旗鼓信号,是下了很大的功夫的。只有熟悉号令,将帅的指挥才能得以贯彻,军队才能形成战斗力并最终战胜敌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