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军事军事通信
28933400000057

第57章 抗战的“千里眼顺风耳”

1941年,毛泽东在《通信战士》杂志上为通信兵题词:“你们是科学的千里眼顺风耳”,高度概括地指明了通信兵的地位和作用。

1937年7月7日,抗日战争爆发,红军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南方红军和游击队改编为国民革命军新编第四军,在军委的领导下,开赴敌后战场,开展独立自主的游击战争,先后创建了晋察冀、晋绥、晋冀豫、晋西南、冀鲁豫、山东、苏南、皖南、皖中、豫东等抗日根据地,成立了军区、军分区。

由于敌后解放区和敌占区呈现出犬牙交错的状态,中共中央、中央军委对各战略区的指挥以及各战略区之间、各战略区内部的指挥主要依靠无线电通信,因而对无线电通信建设十分关注。毛泽东在《抗日游击战争的战略问题》中指出,“无线电通讯之普遍地设置于一切较大的游击部队和游击兵力,实有完全的必要”。经过各战略区军民的艰苦努力,人民军队的军事通信又有了很大的发展。到1940年,华北各区已有电台160余部,华中、江南各部队已有电台60余部,团以上部队都逐渐配备了电台。与此同时,有线电通信建设也具有了一定规模,并成为驻止状态下军区、部队和党政机关内部的主要通信手段。已巩固的根据地内部与周边地区,大多建起永久性和半永久性的长途电话网,纵横相连的有线电网路,分布在晋察冀、晋绥、太行、山东、华中广大山区、丘陵和水网平原地带,成为通报敌情、组织群众、保障作战指挥的重要手段。在延安地区,则形成了“八台八网”的战略指挥通信体系:党台主要联络各根据地和敌占区、大后方的党组织系统,属于党中央联络网。战报台负责联系各战略区、各部队,属于军委战报联络网。战略台负责联系八路军、新四军及所属部队和各大军区、各中央局与分局。属于军委指挥网。情报台负责联系各根据地及敌占区、大后方秘密电台,属于情报联络网等。与此同时,还建成了陕甘宁边区的有线电话长途通信网和延安市话通信网,并设立了由专线总机和双线路构成的中共中央及军委首长专用电话网。

无线电通信网络的建设,对于保障中共中央、中央军委对八路军、新四军及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其他抗日游击队的战略指挥,保障八路军、新四军在战争各个阶段战役战斗的指挥,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1937年9月22日,日军第五师团第二十一旅团一部,由灵丘向平型关方向进犯。23日,八路军总部发电报给一一五师,命令该师向平型关灵丘间出动侧击该敌。当日上午,师部命令独立团和骑兵营向灵丘、涞源方向活动,担任打敌增援的任务。为了保障对独立团的指挥,师部将原配属第六八六团的电台转属独立团,同时将第三四四旅的机动台调至师部待命。当夜,一一五师主力进至平型关以东的冉庄、东长城村地区。24日,一一五师组织各级指挥员进行了战场现地勘查,并从勘查地域向师部架设了电话线。当天晚上,各部队进入伏击阵地。25日拂晓前,架线兵冒着风雨架通了师部到各团指挥所的电话。电台也架起了天线,作好了开机联络的准备。25日7时许,日军第五师团第二十一旅团一部和大批辎重车辆,全部进入一一五师的预设阵地。一一五师利用电话和简易信号发出命令,全线突然开火,发起冲击。战斗打响之后,团以上指挥所使用电话与师部保持密切的联系,保证了师部的指挥。师部并通过电台与担任阻击任务的独立团随时联系,保证了独立团按照师部的指示完成了阻援任务。经过一天激战八路军歼敌1000余人,击毁汽车百余辆,缴获了大量武器和军用物品,取得了平型关战斗的胜利。师部电台立即向延安中央军委发电报捷,新华通讯社当天即播发了平型关大捷的新闻电讯。

1940年,侵华日军一面加紧诱降国民党,一面对八路军华北抗日根据地实行以“铁路为柱,公路为链,碉堡为锁”的“囚笼政策”,将进攻的矛头指向八路军,企图摧毁华北抗日根据地。为了粉碎日寇的进攻,鼓舞全国人民抗日的信心和斗志,八路军于1940年8月20日发起了震惊中外的“百团大战”,给日本侵略军以沉重的打击。在“百团大战”中,八路军通信兵共展开联络电台100余部,保障了八路军总部对华北广大地区参战部队的统一指挥。1941年7月20日,八路军参谋长叶剑英在《通令》中指出:“百团大战的胜利,不仅又一次的显示了我军指挥的统一,战术的灵活,而且说明了我军通信联络上的成就。因为没有健全通信网络,欲遂行分散的大军同时出动与配合作战的任务是不可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