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资治通鉴
28974300000028

第28章 七国之乱

汉文帝在位时,吴国的太子进京朝见,得以陪伴皇太子喝酒、赌博。吴太子赌博的时候与太子争棋,态度不恭,太子拎起棋盘就把吴太子砸死了。

朝廷把吴太子的灵柩送回吴地安葬,吴王刘濞生气地说:“天下都是刘家的天下,死在长安就葬在长安好了,何必送回来?”于是又送回去,葬在长安。

从此以后,吴王对朝廷的礼节就不再很周到,后来索性称病不去朝见。文帝没有追究,吴王又在他的封地征收赋税,窝藏罪犯。

晁错屡次上书陈说吴王的过错,提出削减他的封地。文帝宽厚,不忍心处罚吴王,吴王因此更加骄横。景帝继位后,晁错又劝说景帝,景帝让群臣在朝廷上讨论。吴王听说后,怕朝廷削减他的封地,就想起兵谋反。

后来朝廷决定削夺吴国的会稽、豫章两郡。诏书送到吴国,吴王立即起兵,杀死了朝廷任命的俸禄在2000石以下的官吏。吴王起兵后,胶西王、胶东王、淄川王、济南王、楚王、赵王也跟着造反。一共7个诸侯国,史称“七国之乱”。

吴王征发了所有的士兵,说:“我今年62岁,亲自率领军队;我的小儿子14岁,也跟着军队打仗;凡是年龄大到像我一样,小到像我小儿子一样的,都从军出征。”此战一共发动了20多万人。

吴王在广陵起兵,向西渡过淮河,与楚国的军队会合。一起进攻梁国,节节胜利,梁王被迫退到睢阳据守。吴王还给各诸侯送去檄文,列举晁错的罪名,借口诛杀晁错,想与各诸侯联合。

当初,汉文帝临终前,告诫还是太子的景帝说:“假如国家有事,周亚夫是真正能领兵打仗的。”等到七国反叛的消息传来,景帝就任命中尉周亚夫为太尉,统率36位将军带兵前去迎击吴、楚叛军;又派遣曲周侯郦寄攻打赵国,派将军栾布攻打围攻齐国的叛军。景帝又召回窦婴,任命他为大将军,让他屯兵荥阳,监督前往齐国和赵国的汉军。

晃错一向与吴相袁盎关系不好。袁盎曾收取吴王的财物,现在吴王造反,晁错想趁机治袁盎的罪。

袁盎害怕,想办法见到景帝,为景帝出主意,说:“吴王和楚王互相写信,说高皇帝分封同姓子弟,各有封地,如今奸臣晁错擅自贬谪诸侯,削夺他们的封地,所以他们才造反,准备一起向西进军诛杀晁错,恢复原有的封地才罢休。现在的办法,只有杀死晁错,派出使者赦免吴、楚七国,恢复他们原有的封地。那么,不用打仗,就可以让七国的军队休兵了。”景帝听后沉默了很久,说:“不知道这样是否真的有效。我倒不会舍不得用他一个人而向天下谢罪的。”袁盎说:“我的计策就是这样,请皇上认真考虑考虑。”景帝就任命袁盎为太常,秘密收拾行装,准备出使诸侯国。

过了10多天,景帝让丞相、中尉、廷尉上书弹劾晁错:“辜负皇上的恩德和信任,想疏远皇上与群臣、百姓的关系,又想把城邑送给叛逆的吴国,不守臣子的礼节,大逆不道。晁错应当腰斩,他的父母、妻子、儿女、兄弟不论老幼全部处死。”景帝批复:“同意。”

晁错却什么也不知道。景帝派中尉召晁错,骗他说坐着车巡察市中,于是晁错穿着上朝的官服在东市被腰斩。

谒者仆射邓公当时担任校尉,向景帝上书分析军事形势。邓公觐见景帝时,景帝问他:“你从军中来,听到晁错被杀,吴国和楚国罢兵没有?”

邓公说:“吴王叛乱是因为朝廷削减他的封地而发怒,真正的目的并不在晁错,只是拿诛杀晁错为借口而已。现在晁错被杀,我担心天下士人都会紧闭嘴巴,不敢再向朝廷进言了。”

景帝问:“为什么呢?”

邓公说:“晁错担心诸侯过于强大,朝廷不能约束,所以请求削减诸侯的封地,这是造福子孙后代的好事。谁知才刚刚实行,他就被杀了。朝廷这样做,是内堵忠臣之口,外替诸侯报仇,我认为陛下不该这样做。”于是景帝发出长叹,说:“你说得对,我也后悔杀了晁错!”

景帝派袁盎与吴王的侄子刘通为使者出使吴国。袁盎、刘通到达吴国,吴军和楚军已开始进攻梁国的壁垒了。因为刘通是吴王的亲戚,就先进去见吴王,让他跪拜接受皇帝的诏书。

吴王听说袁盎来了,猜到他要劝说自己撤兵,就笑着回答说:“我已经做了东方的皇帝,还要向谁跪拜?”吴王不肯见袁盎,而将他留在军营中,准备强迫他担任吴军的将领。袁盎不答应,吴王派人把他押起来,准备把他杀死。袁盎寻机逃脱回来,向景帝报告了具体的情况。

太尉周亚夫对景帝说:“楚军彪悍敏捷,很难在正面交锋中打败他们。我建议放弃梁国,先断绝吴、楚军队的运粮通道,这样才可以制服他们。”景帝同意了这个部署。

周亚夫接连乘坐6辆驿站的马车,准备去荥阳与大军会合。刚走到霸上,赵涉拦住去路,劝说周亚夫:“吴王一向富有,早就收买了一批不怕死的勇士,现在得知将军将要出发去前线,他一定会在崤山、渑池之间地势险要的地方安排刺客对付您。况且军事行动必须隐秘,你不如改变路线往右走,过蓝田,出武关,然后抵达洛阳。这样虽然绕一点路,但相差不过一两天,却可以直接进入洛阳的武库,擂响库中战鼓。参与叛乱的诸侯听到了,会以为将军是从天而降呢!”

周亚夫就按照他的计策,改变路线,到达洛阳,高兴地说:“7个诸侯国一起反叛,我乘坐驿站的马车到达这里,居然毫发无伤,真是出乎意料之外。现在我已经占据荥阳,荥阳以东的地区就没有什么值得担忧的了。”周亚夫派出官吏在崤山、渑池之间搜索,果然抓住了吴国的伏兵,于是就奏请景帝,让赵涉担任护军。

周亚夫往东北行军,到达昌邑。吴军猛攻梁国,梁王多次派使者向周亚夫求救,周亚夫都不答应。梁王又派使者向景帝告状,景帝就派人诏告周亚夫,让他救援梁国。周亚夫不接皇帝诏书,仍然坚守营垒,不让军队出战,但却命令弓高侯韩颓当等人率领轻骑兵从淮泗口穿出,断绝吴、楚军队的后路,堵塞吴、楚军队的运粮通道。

梁国派中大夫韩安国及楚相张尚的弟弟张羽为将军。张羽作战勇猛,韩安国老成持重,这才得以稍稍挫败吴军。吴军想向西挺进,但因为梁军据守着城池,便不敢绕过去继续向西。于是吴军就前来进攻周亚夫的军队,两军在下邑相遇,吴军急于求战,周亚夫坚守营垒不肯出战。

吴军向汉营的东南方调集军队,周亚夫却下令加强西北方向的防御。不久,敌人的精兵果然突袭西北方,却因汉军早有防备,不能攻入。吴、楚士兵有许多被饿死,或者背叛离散,于是吴王率领军队撤退。周亚夫派出精锐部队追击,大败敌军。吴王刘濞丢下他的军队,与几千名勇士一起连夜逃跑,楚王刘戊自杀。

因为吴王丢掉军队自己逃跑,吴军也就崩溃瓦解了,各部队逐渐向周亚夫和梁国的军队投降。朝廷派人用好处收买东越首领,东越首领就骗吴王出来慰劳军队,然后派人刺杀了吴王。

吴、楚军队已经战败,其他诸侯见大势已去,不是向朝廷投降,就是据城死守。后来胶西王向汉军投降,在军营前自杀。胶东王、淄川王、济南王也都被处死。赵王据守邯郸城,后来汉军引水淹邯郸,城墙毁坏,赵王刘遂自杀。七国之乱被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