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保健养生生活之谬全书
29132500000049

第49章 老人生活的不宜(5)

安定类药物为临床常用药。能改善睡眠,产生镇静、抗焦虑、消除紧张状态等作用,对老年人常见的失眠、情绪烦躁、高血压头痛等都有较好的疗效。另一方面,其副作用比其他类药物相对较小,因此较易被老年患者接受。

老年人用安定类药物催眠,如长期连续使用,即使是常用量,很快就产生依赖性和成瘾性,并随之出现耐药性,患者会要求不断增加药量,这就很容易发生和加重慢性中毒,而慢性中毒所造成的老年人定向力障碍,一定程度的抑郁状态或激动和步态失常,常被错误地认为是年迈的自然现象。故药物慢性中毒反应很容易被忽视。

因此,老年人失眠不能轻易用安定类药,一定要查清原因,非用不可时,开始的剂量只能用一般成人的l/3,需要时再酌增,间隔时间必须延长。

另外,有心动过缓、低血压,视物模糊,青光眼及重症肌无力的老年人不要用安定类药物。服用甲氰眯胍治疗溃疡病的老年人不要用或只能小剂量服用。

■ 老年人不宜忽视口腔卫生

老年人随着年龄的增长,牙釉质磨损,齿龈退缩,牙窝骨边缘被吸收,牙齿变得容易松动,牙质也会发生过敏。牙齿不洁容易引起牙周炎。

这是由于牙龈退缩,齿缝间留有食物渣残,加上齿边缘有“牙石”刺激,造成牙龈红肿、出血,甚至化脓。牙周炎使齿龈受到损失,极易引起牙齿脱落。牙釉质磨损导致牙质外露,当遇到冷、热、酸等刺激时,牙齿便会产生酸痛感,这是老年性牙齿过敏的反映。

因此,老年人不宜忽视口腔卫生,要注意对牙齿的保护。

■ 老年人不宜忽视牙病

老年人患牙病的很多,如牙齿缺失、龋齿、牙周病等。据有关方面调查,随着年龄增高,各种牙病患病率增加,但接受治疗的人数却减少。

龋齿和牙周病是一种多因性疾病。一般老人对牙病不重视。老年人的龋齿多为已龋蚀到不能充填(即不能补牙)的残根,约占全部龋齿的65.9%,这类残根应该拔除,否则留在体内是一个隐患,对全身健康很不利。

老年人的牙周病多属于萎缩型,随着年龄增加越来越严重。牙周病的症状是起先感到牙齿似乎变长了(这是牙龈萎缩的缘故),以后牙齿变松动,如果有了细菌感染,就会化脓,出现剧烈疼痛,并使牙齿进一步松动而脱落,这是老年人牙缺失的主要原因。

同时老人的牙缺失也随着年龄的增加而增加,如60岁以上老人,平均失牙7只;到75岁,则平均失牙达13只。失牙主要又以臼齿为主,占全部失牙的一半,这样就影响了食物的充分咀嚼,对于胃肠道消化功能已经在减退的老人,更增加了消化障碍。

所以,老人决不应视牙病为单纯的局部疾病,认为反正人已老了,牙病无所谓。该治疗和装牙齿的,应该及时进行治疗和装配。

■ 老年人不宜穿高领服装

老年人穿高领服装,由于衣领比较高,且硬而紧,容易在扭头时压迫颈动脉窦,可能会导致晕厥。

在人体颈部平喉咙的颈动脉处,有一个压力感受器,可以感受压力刺激,在压迫或牵拉时兴奋。

正常情况下,在颈动脉窦受牵拉兴奋时,通过舌咽神经第一支至延髓的循环中枢,使迷走神经兴奋,导致心率减慢和血压下降,一般收缩压及舒张压下降均在1.33千帕(10毫米汞柱)以下,或者兴奋从延髓扩散至大脑,使血管收缩,借此调节机体的血液循环,不会造成任何危害。

但是,老年人由于动脉粥样硬化,可使颈动脉窦局部硬化,颈动脉窦过度敏感,当挤压颈部时,容易引起迷走神经反射亢进,使心率和血压骤降,造成脑供血不足而发生晕厥,有的甚至造成更严重的后果。

因此,老年人,特别是有动脉粥样硬化、冠心病、病窦综合征、心率较慢的人,要尽量避免穿领高而硬的服装。

■ 老年人不宜穿平底鞋

在日常生活中,常常可以见到一些老年人穿的鞋子没有后跟,认为这样安全,而且有利于健康,其实,这种认识是不对的。

老年人由于足部肌肉与韧带的退行性变,足弓弹性丧失,负重能力大大下降,肥胖者往往形成平足。站立或行走稍久即出现足、踝、膝、髋和腰部疼痛。如果穿平底鞋,虽然轻便,但不利于负重或行走,特别是抗震荡的能力降低。

另外,老年人一些组织器官出现蜕变,椎间盘等弹性软垫的作用也减退,容易引起头痛。无跟的鞋,定性转动性最大,所以容易引起足部的各种损伤和扭损。特别是老年人冬天更不应穿平底单鞋,这是由于老年人活动量小,血液循环慢的缘故。

所以,老年人应穿有后跟的鞋,一般跟高1.5~2厘米左右为宜,这样,既可限制过度的定向转动,增强稳定性,又有利于维持老年人的足弓,对老年人的站立和行走都比较有利。

■ 老年人不宜久穿硬底鞋

老年人大多脚上毛病多,在站立或行走稍久后,就有足踝、膝和腰部疼痛的感觉。其原因主要是“足”缺乏弹性,尤其是肥胖的老人。因此,老年人以多穿质地柔软、舒适轻便的布鞋或软底鞋为好。

■ 不宜长期使用人造光

有些老年人为了夜间行动方便特意开着电灯,这样对身体是不利的。有关专家指出,亮着的电灯对人体有一种“光压”,可对人体产生不良作用,影响人体健康。电灯光缺乏自然光线所含的多种光线,且光线强度也与自然光不同。

据测定,白炽灯光只有自然光线七色中的红、黄、橙三色,并缺少阳光的紫外线,人若长期在电灯光照明下工作或生活,生长发育可能受到影响。荧光灯发出的光线带有看不见的紫外线,长期受紫外线照射,可能导致皮肤癌。专家指出,荧光灯光发出的强烈光波能导致生物体内大量的细胞遗传变性,使不正常的细胞增加,正常细胞死亡。

此外,人造光线对人体的生理节奏也有一定影响。这是因为人造光使人生活的小环境由“黑夜”变成了“白天”,干扰了人体内生物钟的正常工作,从而导致各种疾病发生。

那么,如何解决这一问题呢?若经常夜间开灯睡觉,你可在光源上加个灯罩,白天尽可能多利用自然光线,经常打开门窗,同时抽出一定时间到户外活动。

■ 老年人旅游不宜过度劳累

有很多离退休的老年人,脱离了繁忙的工作,也没有家务、子女的拖累,身体也还健康,很希望利用充裕的时间外出旅游。不过,从生理角度来讲,老年人的体力和精力都大不如青年人,如果安排不当,容易过度劳累,引起不良后果。

据测定,65岁的老人心脏排血量比25岁青年人减少30%~40%,机体的潜在功能也较年轻时大大降低了。如果过度劳累,就会打乱老人的正常生活规律,破坏机体内环境及精神心理上的平衡,以至引起体内各系统生理病变,严重者还会发生意外。近年来,老人因爬山而中途猝死者已不乏其人,这足以引起老年旅游者的高度重视。

如果打算外出旅游,应做好一些准备,比如做好身体检查,并要带上一些急救药物,以备临时取用。

老年人旅游一定要量力而行,要根据自己的身体状况,确定旅游地点、时间及活动情况,切不可做那些超越身体条件的活动。在旅游中,一旦发现身体有不适的感觉,就应该及时就医。如果发生心绞痛,要随时原地卧倒,口中含服硝酸甘油片。

在旅游途中,老年人要保证充足的睡眠,并携带有充足的饮水,少吃或不吃油腻食物,吃饭不可过饱,多吃些新鲜水果,以获取丰富、全面的营养。同时,应保持乐观、轻松的情绪,排除一切杂念,以愉快的心情度过出游时光。

另外,老年人在旅游途中还应注意以下几点:

1.不宜急行。

老年人步行速度不宜过快,否则容易引起心慌气喘、头疼头晕等血氧供应不足的情况,甚至引起心脏病发作。老年人缓步慢行既能健身,又能充分欣赏和领略大自然的秀丽风光。

2.不宜登险。

“无限风光在险峰”,越是险要的地方,风景就越是奇特秀丽。不少青年人攀登悬崖险峰,拍照留影,以作永久的纪念,屡有不幸事故发生。如果老年人也争强好胜,面对陡坡滑路、怪石嶙峋跃跃欲试,发生危险的可能远比年轻人多,须知年龄和体力是不饶人的。

3.不宜贪凉。

凡是风景优美的高山,即使在炎热的夏天,气候也大多凉爽,尤其是早晚,凉气逼人,不宜单衣外出。俗话说,“百病从凉起”,长时间出汗过多,睡眠时间短,饮食少,很容易疲劳,劳累后喝凉水,大汗后用凉水洗澡,穿被汗浸湿了的衣服在途中小憩或朦胧假寐片刻,都容易受凉生病,老年人更是如此。

4.不宜贪吃。

有些人外出旅游,机会很难得,一是要饱览祖国名胜古迹、秀丽山川,以享眼福;二是要尝遍各地风味小吃,以饱口福,否则认为枉此一行。老年人因身体处于衰退时期,消化力必然减弱,贪食往往会引起消化不良、腹胀腹泻等,切不可因贪吃扫了旅游的兴致。

■ 老年养生不宜奢求过高

凡事不要期望过高,期望越高失望越大,期望不那么高反而容易满足,应根据自己的身体,经济及家庭情况等各方面条件,能办到的事就办,不能办到的事就不必勉强。

对于子女的孝顺不孝顺也不要要求那么高。孝顺也没有统一的标准,要体谅子女工作忙,对一些照顾不周或疏忽的地方,不要去计较他们,也不要去想人家的儿子、媳妇如何。俗语说:“比上不足,比下有余。”

一般过得去就可心满意足。一个人能知足,他的精神就会开朗、愉快。老年人遇到不顺心、不合意的事的时候就要退一步想,也就是想开一点,便可以解除烦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