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古言权倾天下:农女要翻身
29134800000022

第22章 卖槐花

想了想,静瑶就去拽拽袁氏的衣袖讨好的道,“阿奶,咱们晚上炖只兔子吃吧,野鸡配着兔子去卖了。”想了想又道,“今天二牛跟咱们一块去的。我设的陷阱他都知道的,而且我们今天踩那么多野果子都是他带咱们去的。我说给他一只兔子他不肯要,阿奶你烧兔子等会让我端碗兔肉给他送去吧。”

一听静瑶说要给人送只兔子,袁氏的心抽抽的老疼。横了眼静瑶,心道这孩子手也太大,这么一只兔子一百多文呢。兔子肉死的可都要二三十文一斤呢,这活的兔子怎么着也要也三十几文的样子,这几只兔子哪只都有个四五斤呢。这么一想袁氏更肉疼了,吃一只兔子可不得吃了一百多文呢,想想袁氏还是不同意。

就要出月子的沈氏在屋子里也听见了静瑶的话,隔着门子就说道,“一百多文的东西,说吃就吃了。咱家又不是什么过富人家,吃什么吃,吃的那都是银子。”

沈氏这么一搅合,袁氏就更不同意了。静瑶就有点急了,麻蛋忙活一场不会让连跟兔毛都不留下吧。

看向一边卢氏,也是眼巴巴的看着袁氏,静瑶脑子一晃就道,“阿奶,我听说兔肉可是最滋补的,大哥读书那么辛苦,合该补补。吃的好了脑子也就跟上了,说不定明年下场就能给您挣个秀才回来呢。”说着还向卢氏使个眼色。卢氏会意点点头,也道,“娘,是啊大郎那些同窗可都是隔几天一顿肉呢。而且不说家里的几个孩子你看看小五,你看看小四都瘦呢,小脸都蜡黄呢。”

“阿奶……”静瑶摇摇袁氏的胳膊。“阿奶……”小四最有眼色,看着卢氏和静瑶都在劝说,连忙也过来拽着袁氏另只胳膊。

“那好吧,就吃一只,吃最小的那只。”被卢氏和孙子孙女一人说一句的袁氏,架不住还是同意了。只是还是舍不得吃大的,而且同意了之后就后悔了,要不是卢氏速度快在袁氏刚同意就一刀宰了兔子,这兔肉恐怕真吃不成。

袁氏见状,就皱着眉嘀咕着,“咋就同意了呢,一个个都是好吃的,还有鱼没吃呢,咋就吃上兔子了。”

而屋子里的沈氏则是不高兴的攥紧了拳头,恨声道,“又少了一百多文呢。”

院子外面的杨氏则从头到尾不多说话,只是温柔的摸摸两个孩子的头。

兔子肉红烧,卢氏的厨艺很不错,等兔子肉熟了,静瑶率先拿个大点的碗出来盛了满满的一碗送去给马二牛。看的卢氏眼角一抽一抽的,想让静瑶捡点下来,哪只静瑶根本没给她说话的机会,就端着另个盛满野草莓和野樱桃的深口盘子出去了。

“婶子,婶子,快开门。”一手一碗都没法敲门了,只能用嘴喊了。

马大婶应声开门,一看却是静瑶,“呦,是三妹呀,你这是?”

“婶子,这是今个山上碰巧捡的死兔子,还有和二牛一起采的野果。送一碗来给二牛吃,野果子二牛忘记带回家了。”

说着静瑶就将碗和盘子放在马大婶家的灶台上。

“哎呦,真是的,你们家人多,留着自己吃就好了。咋还给我们送来了,快端回去吧。”

马大婶觉的怪不好意思的,这野兔子别看是死的可也是野物呢,比猪肉都贵老多了。

“瞧婶子这话说的,往常我也没少吃你家东西,每次马大叔一从镇上带点点心,您还不是会送点给我们兄妹吃。”这也是实话,每次马大叔一回来,马大婶看见静瑶总会拿点点心给她吃。

见马大婶还没有倒肉的动作,静瑶便自来熟的从灶台上找了两个碗将肉和野果子倒进去。临走时怕马二牛会多想,便又说了一句,“二牛,下次我们还一起去采野果啊。”

静瑶一连串的动作不要太迅速,马大婶好笑的摇摇头,“这孩子。”

等静瑶从马大婶家回来,大郎从学堂回来了。看见静瑶,眼睛都亮晶晶的。

看的静瑶都不好意思了,诱拐小粉丝可真不是她想要的啊。

再晚点,镇上做活的王大虎兄弟便也回来了。听闻晚上还有兔子肉可以吃,第二天还有野鸡可以卖,高兴的将静瑶抱着转了好几个圈。就是王大虎脸上也多了些笑意。弄的静瑶老不好意思了,她可不是真的小娃娃啊。

晚上等家里人都上桌子了,袁氏就说让王三虎将剩余的野兔子和野鸡第二天拿到酒楼去卖了。一听说去酒楼,静瑶就想到剩下还没吃的槐花,便提议让三叔让也带去酒楼看看。

第二天晚上,王大虎和王三虎回来之时,果然野兔子和野鸡都卖了,槐花也卖给了酒楼,野兔子野鸡都是活的,所以价格高些,野兔子三十文一斤,野鸡便宜点也有二十五一斤,两只兔子一只野鸡也卖了差不多半钱银子。

因为槐花的做法实在太过简单,不过酒楼是个厚道的还是给了一两银子,还附带了一纸协议。让王三虎他们回来采摘槐花,多少他们酒楼都收购,价钱因为一斤新鲜槐花到锅里可没有多少,于是定了三斤鲜槐花一斤肥猪肉的价,若是蒸熟晒干的便是和猪肉一个价便是十五一斤。而且酒楼希望新鲜的少点,干槐花多送点。

虽然静瑶觉得这价钱还是太低,可仔细想想还是能接受的,毕竟槐花是野生的,哪个村子可是都有的。而且静瑶还是很挺佩服这家酒楼的大厨的,只听了一遍做法,就知道了干槐花的保存。

和酒楼谈好之后,家里的人都很高兴,王老头对此再一次心里叹气静瑶怎么就是个女娃子呢。

袁氏更是高兴的直呼晚上加餐。

而第二天一大早,王家的人一个个都跟打了鸡血似得,袁氏,卢氏连带着杨氏以及静瑶和二郎小四几个一个人背着个框出发去采槐花了。

因为花期比较短,一连三天王家人都一框又一筐的槐花往家背。这样大的动作自然瞒不了,对此静瑶是没想瞒,因为她要的是就是大家都知道,这样她才好讲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