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古言权倾天下:农女要翻身
29134800000305

第305章 回河西村 祭拜王老头

“三妹,咱们是今日回村子,还是休息一天明日回去?”

“今日回去吧,现在时间还早,咱们赶回村子里还能去看看阿公和大伯,明日再上山去看我咱娘和大伯母。”

“也好,我这就让花一去准备祭拜物什,一刻钟之后咱们出发!”

“好!”

说着二郎便去安排人去采买祭拜的东西了。二郎想着他们多年没有回来了,阿公大伯包扩他娘她们的头七什么的都没有,甚至当年连葬礼都没有,这些年的清明一家子更是不能去祭拜给他们送点纸钱,如今回来了,自然要隆重一点。

于是二郎便让人将人家铺子里的什么纸钱啊,纸人啊,马车呀,元宝啊等都买了好几套。也算是弥补他们这些年的亏欠吧。

“三妹,好了,可以出发了!”

“嗯走吧!”

因为回去第一件事便是去祭拜,于是静瑶便换了一件月白的衣裙,只是素色的衣衫越发显的她有些清丽冷淡。他们是包了上面的住宿,可这酒楼却没包的,因而他们下来时,楼下已有不少人在用早饭,此时看见这么一个清丽美人下楼不由的看的有些痴呆。只是再看到后面一串的丫鬟时便连忙低着头了,这样的人家还是不要放肆的好。

此时静瑶可以说是归心似箭了,又哪里会去关注别人怎么看她,急急的上了马车,便一路往河西村去。

河西村与河东村也算是当年受灾严重的村子了,就说河西村吧,好几百人的村子,当时在山上的那些人可也只有一百来号人,就是那百来号人还是有后面赫连风华派人去找到的呢。

自那后河西村也是人丁稀薄,不过好在这五六年下来了,缓和了不少,又有从别地搬来的人家,河西村倒也没显的特别破败。

虽然那会子也确实有瘟疫发生,可这河西村的人倒是没有几家受到影响的。再来一家家也是有地的,灾患之后皇帝又免去了三年的税收,这几年下来村里的日子虽然比不上从前,却也还能过的下去。

当然这过的下去也只限于饿不死罢了,对于那能吃上肉,坐上马车,住上砖瓦房的日子是不敢想的。所以当好不容易有马车进村子时,竟然然一家家都出来看热闹了。

“好家伙,这是上谁家去的?”

“这么多马车?六辆马车呢。”

“你个没眼力见的,只看见马车了,就没看见那些高头大马么?”

“呦,你瞧我,不过你也别说我,你看看这跟着这么多人,这是护卫吧?”

“我滴小乖乖,这是谁家的亲戚么?这么大派头,真是羡慕死我了。”

人群中当年的马婶子也在其中,只是她看着那前面的高头大马上的人怎么越看越眼熟呢?

突然间她脑子一灵光,慌忙的拨开人群,冲着离去的人马大声的喊道,“二郎,是二郎吗?”

那头骑在马上的二郎听人叫唤他回头一看,是个苍老的妇人,本想策马继续前行,可是一想那妇人面容倒有些像以前王家隔壁的马婶子。

于是二郎策马回头到了马婶子跟前,“马婶子,多年不见,您身子可还好?”

“真的是二郎你呢?你回来了?真的是太好了,你阿奶呢还有你三叔弟妹呢?”,马婶子当年一直和王家的关系还算不错,在王家出事之后也是唯一一家愿意上门来问一声需不需要帮忙的了,对此二郎记得很清楚。而此时他也看的出马婶子是真的关心他们家的情况,心下感动。

“婶子,我阿奶他们都没回来,只有我们兄妹几个回来了,此时我们要去祭拜我阿公,晚点会去婶子家拜访,婶子回见。”

不等马婶子再多说点什么,阿郎便策马追着前面的马车去了。

身后马婶子在看着那高头大马,还有那华丽的马车,不禁喃喃的道,“好啊,好啊,王家终于回来了!”

而人群中有些人水患之后搬来的,自然不认识二郎的。见马婶子竟然和那些人认识,便好奇的问道,“婶子,那些人是您家亲戚?”

马婶子摸了一把泪道,“是王家的人,村子里王家的人回来了。”说完马婶子却仰天大笑两声又道,“秦家,秦家,我看你这回还如何欺负乡邻,我等着看你报应啊!”

而人群自然也有秦家的人的,此时听到马婶子的话不由的脸色有些难看,而后便匆匆的赶回了家。

这边静瑶等人则一路往王老头的墓地而去。

“刚才那是马婶子?”静瑶问二郎。

二郎点点头,“她认出我来了。”

“哦”这马婶子一家算是他们家在村子里微一关系好些的一家了。“也不知道阿公的坟墓该有多荒凉了,到底是咱们儿孙不孝啊。”

“阿公会原谅咱们的!”原先兄妹两人都以为五六年没有回来,估计王老头的坟墓已经破败不堪了,只是没想到等他们下马车的时候却发现王老头的墓前连杂草都没有几根。可见是有人来整理过的。

“阿公,大伯,我是三妹!我们回来看你了!”

“阿公,大伯,我是二郎,咱们家脱籍了,从岭南回来了。”

“小六,小七,过来磕头”

小六和小七此时见到哥哥姐姐脸上不像往常一样,便都乖乖的上前。

“小六,这是你爹,这是咱阿公,给他们磕个头吧,告诉他们你现在过的很好!”

小六去岭南时才三岁,事情都记不全呢,自然也太不记得王大虎等人了,至于小七更是。所以他们其实并没有静瑶和二郎的那种沉痛。只还是乖巧的磕头说话!

静瑶一边烧着带过来的金元宝一边道,“阿公,您安息吧,咱们王家已经不是犯籍了,就是大伯也不是了,可以光明正大的立碑了。这次孙女就要去京城了,阿公嘱咐的事情孙女一直记在心里呢,您老放心吧,等孙女在京城站稳脚跟了,便来接您回家。”

一旁的二郎也道,“阿公,我们兄妹七人都很好,大哥也要去考秀才了,大哥的学识很好,您放心,咱家肯定能出个当官的。对了,阿公您还不知道吧,咱家三妹现在是个郡主了,还是正二品,咱们家能出岭南可还多亏三妹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