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古言权倾天下:农女要翻身
29134800000043

第43章 赫连帮忙摘花 理正上门

这是上次去镇子上,从说书人口中得知的。既是上知天文下知地理,这不是知道的最多?如此说来早该死了,可人家活了快80岁了,这个时代绝对是高寿中的高寿了。

“与老秃驴比?老秃驴可是这世界第一高手,你,哼哼。”轻蔑绝对的轻蔑。

“我才8岁,七十年后谁强谁弱尤为可知。”

话说完静瑶立马就想咬了自己的舌头,她是作死了,居然还起了争强好胜的心了,果然是美色误人,面对美人头脑有点晕。嗯,确实有点晕!

“呵呵,或许吧。”赫连风华抿嘴一笑,那笑容灿如星辰差点晃的静瑶从树上摔下来,果然是风华绝代的妖孽啊。

“小丫头,寒潭冰莲一小株就价值千金,你又何必费事的折腾这些呢?”

赫连风华指的是采摘花朵制作花茶一事。

“话虽如此,可是那也要得有那个命花才行,我要是贸然的弄了一株冰莲去卖先不说来源的问题,就说外人看见我王家突然暴富恐怕最后怎么死的都不知道。”

外人猜测还是其中的问题之一,她最担心的还是王家内部的问题。若是王家突然间变成了有钱人家她可不敢保证家里的人是否还能保持本心,面对钱财时不会引发争夺。

“可你现在一斤茶二十两银子的卖,不用过多久你家一样超越了村里的所有人,到时自然一样会有各种麻烦接踵而来。”

“外界的麻烦尚可解决,可若麻烦来自内部这就是动其根骨了。”静瑶怎能不知道赫连风华说的意思,这些她早就想好了解决的办法,但她还是最怕的来自王家内部。“一步一脚印,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我最担心的不是外界而是我的家人,只有他们意识到挣钱的不容易,王家的钱财都是一点一点积累的,以后王家若是真的富贵了这种富贵才能维持的长远。”

“你考虑的是不错,只是你就没想过现在都是你在忙,其他人尚未参与,她们又怎会体会到其中的艰辛。”赫连沉声了一会才又道。他突然发现眼前的小丫头似乎根本就不止八岁,就是成人恐怕也未必有她想的长远吧。

闻言静瑶微笑,“现在才刚开始将来还远,现在说这些为时过早。”静瑶麻利的爬下树,背篓又满了,粉色的合欢花上面还带着未滑落的玉珠。

“需要我让人帮忙采摘吗?我帮忙可能比你这样天天上山更加不引人注目。”

“有什么要求?”东西是人家的,还好心的帮忙送货到家,她也没觉出来赫连风华是个大好人啊?

“小丫头防备心太重可不是个好事,我只不过想早点拿到我的玉佩而已。”

赫连风华摸摸鼻子道。心里却冷哼爷难得的想做件好事却还被人给怀疑了,真是好人做不得。

一听如此,静瑶仔细思量下便同意了。

第二天一大早起床,起床最早的袁氏就发现院子里摆了几十个大框子,那每一筐子盛放的花朵都不是静瑶那一背篓能比的上的。一院子的花让王家到处都是淡淡的花香味。

“三妹三妹……”

袁氏的声音依旧那样高昂,让静瑶实在想忽视都不行。

摸着迷糊的眼睛静瑶蹭到门外,“阿奶,又咋了?”

“哎呦,别迷糊了你快看看咱家院子里。”

这猛一看静瑶也吓一跳,这么多的合欢花要是她得摘多久。赫连风华的人果然够速度而且来无影去无踪的,那么大的动静居然都没让人发现。

因为袁氏的嗓门王家其他的人也渐渐的都起床了,看见满院的鲜花无一不是目瞪口呆,静瑶眼尖的发现只有二郎面上淡淡的,静瑶心下一沉,看来有必要和她哥哥谈谈了。

“三妹,这是怎么回事?”王老头背着手来到院里。

“阿公,我昨天去采摘花朵主人家看我摘的慢,便说要派人帮忙,没想到一下子摘这么多。”

“这样啊,到底什么人家?”王老头猜想能这样大动作的必然不是一般人。

“我也不知道”静瑶耸耸肩回道,“三婶大伯母今天咱们有事情做了,这么多要清洗很久了。”

“三妹,清洗多久我们都没关系啊,反正闲在家里没事做。可这么多花怎么弄干呀?”沈氏问道。

确实沈氏问的是个问题,本来她想在家里先砌个小土炕专门用来干花用。可是现在突然冒出这么多花,临时搭土炕台是来不及了,拖的时间越久,万一有人来看见他们家院子里这些花也不好解释。

“还用我们的炕吧。”袁氏不在意的挥挥手。反正能赚银子,挤点有什么关系?

静瑶想了想只能这样了,不过这次弄完之后一定要先砌个土炕台才行。

于是接下来的两三天里王家都是洗花干花,炕也烧了两三天,自然村里人又是一阵风波。

不过好在的是赫连风华派人送花的当天晚上又下了一场大暴雨。面对上门来打探的人静瑶都说前晚上的风雨太大将王家主屋的瓦都给掀开了,屋里的土炕更是整个被淋湿了。没办法家里人多屋少,王老头老两口没地方睡,只能费些柴火烘烤土炕了。

这借口心思单纯的人听着可能会觉得没什么,心思多点的人却会觉得,呦,王家还真是不一样了,大热天的,土炕晾个几天不就干了,还矫情的去费那么多柴火烘干土炕。家里屋子少的哪家不是一张床上挤好几个,伸头一看全是头的,偏王家还不能挤了似得,等不及的烘干炕。

其实不用想静瑶也知道这话不是谢剌子就是李黄氏说出来的。当然也有的人认为王家肯定不是单单的烘炕而已,因为就算要烘炕也要不了三天的时间呀。

其中这么想的就有理正大人,这不静瑶家烧炕的火第二天一停,理正大人就扶着小孙子来了。

“老兄弟,你家是要过起来了呀,到时候富贵了老兄弟可别忘了咱们这些乡亲们呐。”

“理正大人这说的哪里话,还不都是饥荒似的过活,今个有了明个没的,哪里就富贵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