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自然科学在荒漠上成长的果实法布尔的故事
29165100000011

第11章 巴斯德的访问

1865年6月的一天,法布尔家的门被敲响了,一位不速之客来访问法布尔。

这位不速之客,就是被称为法国当时第一伟人的巴斯德,他是大名鼎鼎的化学家、微生物学家。他的发明不胜枚举,他的发明救了无数人和动物的生命。

这次,巴斯德是为了防治流行的蚕病来到法布尔这里的。巴斯德直截了当地说:

“我从来没有见过蚕茧,只晓得这个名称,我想先看看蚕茧。”

“好。请您稍微等一下,我就去找几个来。”

蚕丝是法国的主要农产品之一。可是近几年来,法国南方的蚕染上了一种流行性传染病,得了病的蚕不吃桑叶,身上还出现一个个小斑点,然后大批地死去。为了治好这种蚕瘟,人们把各种想得到的医治方法都试过了,但还是毫无效果,蚕还是大批地死去。这种情况如果继续下去,蚕农生活就会继续恶化,甚至也许会因此而引发社会危机。同时,法国政府也因此要损失一亿法郎的收入。

巴斯德的老师仲马出生在养蚕区,他对于农民因灾害所受到的痛苦,有深刻的体验,他同情他们。他想到了自己的学生巴斯德,就希望他来挽救法国的养蚕业。

巴斯德这时正忙着研究化学,他没有时间。

学者、科学家想要出成果,需要许多条件。其中一个至关重要的条件,就是时间。时间意味着认识、揭示事物本质的漫长过程,意味着科学家在这漫长过程中的耐心等待和不懈努力,意味着长期的深刻思考,意味着继续着枯燥的计算、重复着单调的实验。

时间在以冷峻的目光观看着一些人的轻歌曼舞;时间在以焦灼的心情等待着科学家、学者们的成果。

集中时间进行研究和实验对于科学家、学者来说是很重要的。

实验进行中,思路一旦被打断,常常前功尽弃,还得重新开始。

所以,巴斯德不希望把工作停顿下来。

更关键的,是他对蚕一无所知,连蚕长什么样都不知道。去救助溺水者,救人者自己不会游泳,又没有救护工具,这看起来几乎是不可能了。

巴斯德认为自己缺乏这方面的知识,他对老师说:他担任这个工作不合适,也许对农民不会有帮助。

“你对蚕一无所知,这更好。因为这样你就不会有条条框框,你可以凭借自己的调查和研究,去认识蚕,并做出成绩来。你在发明防止葡萄酒变坏的方法之前,不是对制酒也一无所知吗?”

在人民和国家的利益面前,巴斯德被说服了。

巴斯德从仲马那里回来,兴奋地对自己的学生迪克洛说:

“你可知道,我的老师刚才要求我做什么吗?他要我到南方去,研究蚕病,挽救养蚕事业。”

“老师,您并不了解蚕啊!另外,南方能提供实验室吗?”

“南方虽然没有实验室,但是我听说南方有一位法布尔,是研究昆虫的。我想我可以先去找法布尔先生。”

就这样,巴斯德一到南方的阿维尼翁,就来找法布尔。

法布尔急匆匆地回来了,口袋里装满了蚕茧。

巴斯德拿起一个,两个手指捏着,翻来覆去地摆弄,好奇地看着,还把它放在耳朵边摇摇,听听。他惊奇地说:

“里边有东西吗?”

“当然有。”

“是什么东西?”

“里边是蛹。”

“蛹又是什么样子的?”

“是一种木乃伊似的东西。蚕先变成蛹,蛹变成蛾,然后蛾再下卵。”

“每个茧子里都有这样的东西吗?”

“当然都有啰。蚕结茧子就是保护蛹的啊!”

“哦,原来如此。”

法布尔详细地讲述了蚕的知识。巴斯德辞别了法布尔后,就继续去调查研究了。

这时候,蚕瘟已经存在20年了。在这以前,法国和意大利的科学家都曾经为扑灭蚕瘟作过许多努力,可是毫无结果。巴斯德经过反复的实验,终于查出了蚕瘟的原因是由于弧状细菌和微粒子的浸染,并且想出办法挽救了无数的蚕,也挽救了法国的蚕丝工业。法国的养蚕地区,恢复了过去的繁荣。

古希腊的运动员是赤裸着身体上阵比赛的,巴斯德这位足智多谋的科学家与蚕瘟搏斗,也是匆匆忙忙赤膊上阵的。他连最简单的昆虫知识都没有,却把蚕从灾害中挽救出来。

这件近乎天方夜谭式的事实,使法布尔受到了极大的触动。当年摩根·唐东的指点、迪富尔关于沙蜂的著作,就像是火花点燃起法布尔的内心之火;而巴斯德的榜样,则在火上增添了燃料,使柴薪烧得更旺。否则,火样的热情也许会变得冰冷,火焰也许会熄灭。

法布尔满怀激情地写道:“巴斯德这种高贵的精神鼓励了我。我要顽强地面对着我的研究对象,想尽办法让它讲出它自己的本来面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