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休闲爱好注意!有人在盯着你:识别身边潜伏的危险
2924300000004

第4章 危险就潜伏在你的周围,随时都可能发生

危险就潜伏在你的周围,随时都可能发生

由于我能洞悉别人的内心,防患于未然,所以被人们称为人身安全防护专家。不过,我写这本书的目的,是要让大家相信,实际上,每个人都能成为读心专家,逃离危险。正如自然界任何一种生物一样,当危险逼近时,你完全有能力觉察出来。在每个人的体内,都有一个守护神,它会在危险逼近时警告你,在你身陷险境时拯救你。

这些年来,在我和受害人交谈时,我问他们:“事情发生前有什么预兆吗?”他们通常会回答说:“没有,没有一点儿蛛丝马迹。”不过,几分钟之后,他们又会若有所悟地说:“我一开始看那家伙就觉得不自在……”“噢,他走近的时候,我有点儿怀疑他可能是坏人”“我想起来了,我上午就看到过那辆车。”

可见,他们在危险来临时都能察觉到它的存在。每个人都能辨别潜伏的危险,那是一套通用的符号,实际上,你早就知道这些符号,你需要做的,就是学会去解读这些符号。

现在,心怀叵测之人如此之多,他们就潜伏在你的身边:有的在你家附近,有的在你的办公室里,有的在你上下班的地铁上,还有的则是你的枕边人。心怀叵测之人就像一条暗流,表面风平浪静,其实波涛汹涌,时刻威胁着你的生存。你一定要记住,你本人或你所关心的某个人遭受陷害的概率远比你想象的要高。因此,保持警觉,及时发现蛛丝马迹至关重要。

你是否天真地以为,有了□□和司法机关,就可以高枕无忧,就不用费心思去学习如何识别潜伏在身边的危险?你是否相信,危险是飞来横祸,根本无法预测?你是否觉得心怀叵测之人离你的生活很遥远,恐怕这辈子也不会撞上他?

不要再做这样的白日梦了。

我可以确信地向你保证,危险就潜伏在你的周围,随时都可能发生。任何预防危险的行动都将让你受益终生。

我们太轻易把自己的性命交到别人的手中。保安公司值得你信任吗?你知道有多少人是在有警卫看守的大楼里遇害的吗?你每天把孩子送到学校,然后心安理得地认为,学校可以保护孩子的安全,事实真的如此吗?没错,我们有一个司法部,但我认为,我们更需要的是一个预防危险的部门,那才是我们迫切需要的。

有人以为,权力和名气可以保障一个人的安全。然而,在美国,近35年来受袭击的公众人物的人数已超过此前185年的人数总和。平民百姓的生命就更没有保障了。美国谋杀案的数量是其他西方国家的10倍。女性在工作场所死亡的原因中,谋杀位居第一。妇女和小孩死于谋杀的比率更是高得惊人。

面对这样的事实,我想提出一个问题:我们对待危险的态度足够认真吗?答案是否定的。在美国,每年被谋杀剥夺的寿命,加起来足足有100万年。

我不厌其烦地强调危险的发生几率,是为了提醒各位:你和你关心的人,被陷害的几率,远比你想象的高。你正在交往的男子有可能存在暴力倾向,如果你不善于识别,将来就会成为家庭暴力的受害者;那个极力讨好你的人,可能就是给你写匿名信的人,如果你不具慧眼,就会一直生活在惊恐之中。人们常说机遇来自陌生人,同样,危险也来自陌生人,如果你没有这样的危机意识,就不可能在危险逼近时看出蛛丝马迹,趋利避害。

然而,读到这里时,依然有读者在为自己开脱,把自己和危险隔离开来,认为危险离自己很遥远。他们说:

“只有三更半夜还不回家的人才会碰到坏人。”

“偏僻的地方才会出现那样的事情,我所在的社区很安全。”

“妇女真的会被男人殴打吗?但是我现在还没男朋友呢。”

“那些遭遇麻烦的人都是自找的。”

其实,说这些话的人都是在掩耳盗铃,试图掩盖问题。

你不解决问题,你就会成为问题。一味地忽视危险会产生副作用,你不肯正视危险,危险就会降临到你的头上。相反,那些正视危险的人,却能够及时发现并清除潜伏在身边的危险。实际上,那些忽视危险的人并不是真的意识不到自己的安全受到了威胁,而是不愿意承认罢了。但是,不管你承认不承认,危险都在那里。解决危险最好的办法不是逃避,而是积极采取措施,防患于未然。

人虽然长了两只眼睛,却最容易对危险视而不见,极力逃避。试想一下,这样的逃避会发生在自然界吗?试问,有哪一种生物,会像人类一样,顶着那么高的危险发生率,依然闭着眼睛对自己说:“不,这不是真的!”

正如你在铁轨上行走,而又不想被突如其来的火车撞上,你当然不能假定今天火车会停驶,你应该睁大眼睛看看有没有火车开过来的迹象。

今天的我们比以往任何时候更需要对危险有更精确的预测。不妨想一下我们现在是怎么生活的:无论是坐地铁、乘飞机,还是参加公众活动,我们都要先过安全检查这一关;政府机关的大楼更是设立重重安保。这一切,无非是在预防为数不多的几个破坏分子。他们的险恶性让我们惊恐,我们担心有一天这种事情会再度上演。恐惧在我们的生活中占着很重的分量,恐惧其实也是上天的一种恩赐,所以,花点儿工夫去了解,是一件值得的事情。

那些逃避问题的人会陷入“危险无法预防”的焦虑中,而那些愿意正视危险的人,反而可以把那种焦虑转换成预测危险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