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现代西游记
29336400000019

第19章 博古架下的思索考

经在哪处,宝在何方?英国的宝贝经会珍藏在什么地方呢?博物馆是一定要去的。

伦敦是一个博览城,云集了一批世界级博物馆,蜚声全球的大英博物馆(TheBritishMuseum)、国家美术馆(NationalGallery)、自然历史博物馆(TheNaturalHistoryMuseumofLondon)、维多利亚-艾伯特博物馆(VictoriaandAlbertMuseum)、科学博物馆(ScienceMuseum)和泰特美术馆(TateGallery)等,各有千秋,收藏了500年来从全世界汇集来的无尽珍宝。在殖民年代,英国的洋枪洋炮响遍了大半个地球,很多世界上最精美的财宝也就飘洋过海,汇入英伦小岛。

近年,英国政府为了吸引游客,免费开放了大部分的博物馆。我安顿好行装,就直奔大英博物馆。

大英博物馆坐落于伦敦的城市幽谷,位于RussellSquare,TottenhamCourtRoad和Holborn三个地铁站合抱起来的三角型的中央。其北面是大学区,云集了一批知名学府,如伦敦大学学院(UCL)、亚非学院(SOAS)、Birkbeck学院等等。西南则是誉为欧洲十里长街的第一商业街——牛津街(OxfordStreet)。地处闹市而不闹。

要找到这座博物馆还真不容易。这么著名博物馆,竟然没有那种让人们一下就知道是重要名胜的空旷花园和大道。在热诚的英国路人不厌其烦的指引下,几经周折,总算在一条停一辆车,就挤不过一辆自行车的小路上,找到了大英博物馆。于是乎,想到了一个流行词:低调。

首先拜谒的理所当然是中国馆。在大英博物馆的北端,走一层楼梯,就是中国馆。

十八、十九世纪的那几次战争,八国联军攻入北京,火烧圆明园,劫掠了无数珍宝。来英国前,曾在史料中看到,当年的英军最有“组织纪律性”,其他国家的军人漫无目标,见啥抢啥,而英军则对重要的财宝编好号,在军官的指挥下,有计划地转移财宝,甚至雇用劳力,运到他们的商船上。这批皇宫珍宝会在大英博物馆吗?

中国馆是一个不大的展厅,里面的展品,根据中国历史,按照不同年代进行编排。展品非常齐全,几乎从商周以前的红山文化起到近代,从古玉璧、甲骨文、青铜器,一直到近代书画瓷器,几乎每个年代特征的主要的藏品都有了,品种之齐全,出乎想象,使人惊诧。不过,这里看到传说中的皇宫珍宝没有意想中的多。

尤其是不时出现的几件官窑瓷器,表明还是有些尊贵的身份的精品。而那些传说中,当年英军或英国传教士虏去的传国玉玺和敦煌壁画等国宝,却不见踪影,它们到底会在哪里呢?

失望之余,偶尔发现,中国馆中竟然掺杂着几件仿中国青花和粉彩的瓷器,而且有一些,竟然还是英国仿制品。回味一下,还是有些道理的。

中世纪,中国曾是地球上最强盛的国家。国民总收入到了1820年才被英国超过。中国国力居世界领先的地位竟保持了二、三千年之久。在当时英国人的眼里,中国是它们梦想中的东方极乐世界。丝绸之路,给处于未开化时期的他们带去了那个时期的文明:茶叶、丝绸和瓷器。在当时,使用这些精美的中国产品,代表了高雅和享受,流行于上流社会。以至于今天,英语中瓷器与中国还是同一词汇。

居住于资源匮乏、封闭狭小的岛国,长期受法国、德国、西班牙等列强的欺凌的英国人,为了更好的生存空间,他们开始了变革。首先是文艺的复兴,在托马斯•莫尔(1478-1535)、莎士比亚(1564-1616)等一批敢于思考、敢于冲破传统的先驱的带领下,孕育了让这个国家真正强盛起来的工业化革命。

他们向全世界学习,中国也成为他们学习的榜样。早在1751年他们成立了RoyalWorcester皇家瓷器厂,并于1756成立了RoyalStafford皇家瓷器厂等。英国人的成功,是他们不只是进行简单模仿,18世纪,他们制造的瓷器已能进行工业化量产,精美程度,部分甚至已经达到和超过了他们的老师——中国。

在沉醉我们于地大物博、人口众多、文明古国,吃着几千年祖先的遗产,夜郎自大的时候,强烈的危机感,激励英国人不断创新。18世纪初英国著名政治家亨利•博林布鲁克(HenryBolingbroke)就说过:“我们的民族生活在一个岛屿上……我们必须记住,我们不是大陆的一部分。”

他们从中国学会了火yao,从而造出了枪炮;学会了指南针,从而生产出了可以远征大海的战舰。包括学习中国,让他们第一次有了领先于世界的工业和技术。

在有了这一切的基础后,他们开始了征服整个世界的雄心。居住小岛,他们血液中,就有对大海的特别依赖。海洋给他们带来外部世界的资源和文明。随着中世纪国际贸易的逐渐发达、资源贫乏的英国,出现了很多血腥的高等动物——海盗。没有可以与人交换的资源,怎么办?抢呗!

干着杀人越货的,不但有亡命天涯的船员水手,更有一些庄园主和商人。英国皇家,不但没有禁止,相反进行了鼓励。1573年德雷克船长将从西班牙人手中抢来的财宝,献给伊丽莎白女王,女王竟然还授予爵士封号。海盗们长期的海上劫掠的经验,造就了日后战斗力旺盛的英国皇家海军精英。

他们驾驶船只,四处寻找所需要的资源和更大的生存空间。一旦抢到财宝,或有重大发现,举国庆贺,良莠不分,甚至把一些强盗,也奉为英雄。他们也害怕报复,危机感加快了创新和发明,坚船利炮,越来越先进,以确保领先于其他国家,以保住所获果实。

反观中国,近百年受列强的欺凌,也学会进行了一次次的变革,推翻了清政府、赶走了日本兵。现在,我们也开始强盛了起来。但是,我们的一些成功往往只是简单的模仿,还有不少还是一代人,靠人海战术,用最廉价的劳动力换来的。

2008年,鲍里斯•约翰逊竞选成功,担任伦敦新市长。这张著名的大嘴嘲笑中国:“对人类文明无丝毫贡献”。尽管这话听起来不舒服,但自问,有多少创新是我们自己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