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现代西游记
29336400000021

第21章 狂欢诺丁山

结束了一轮的探宝,回到伦敦,想好好休整一下。不过,伦敦这个城市,永远让人静不下来,一年到头,总会有吸引你的东西。就像塞慕尔•约翰逊(SamuelJohnson1709~1784)说过,“当一个人厌倦了伦敦时,那么他就厌倦了生活”。

每年八月最后一周的周末,欧洲最大的狂欢节——诺丁山狂欢节(NottingHillCarnival)上演了。以一部《开心经》开始取经,当然求之不得。

从1959年,诺丁山狂欢节起源,已经有将近半个世纪的时间了。1948年,二战结束没多久,一艘轮船将英国在加勒比海征召的黑人雇佣兵运送到伦敦。经过大战的洗劫,德军轰炸后的伦敦,到处是废墟,人们奋力求生,工作机会不多。黑人大量在伦敦留居下来,遭受排挤和歧视。1958年发生了一系列针对黑人的袭击,到8月底,冲突扩展到伦敦西部的加勒比海黑人的集聚地诺丁山。

《西印度公报》的创建人克劳迪娅•琼斯说,“我们需要做点什么,把诺丁山的气味搞干净。”有人说不如举办一个狂欢节。大家都觉得搞笑,因为,在没有高温天气,以温文尔雅的绅士风度为荣的伦敦人前,搞狂欢听上去很滑稽。

但是琼斯还是说服了有关机构,1959年1月30日,以“一个民族的艺术就是他们自由的起源”为主题,伦敦第一届加勒比狂欢节在市政中心开始了。当时这个活动,以少年儿童为主、而且,数量上也只有一小群人,穿着民族服装,敲着钢鼓在街上走一圈而已。

起初,黑人文化那种吵吵闹闹和强烈的音乐节奏在英国受到歧视,但是,随着狂欢节的影响力不断加大,其他少数民族也积极参与了进来,英国白人也开始认同,并加入了进来。到今天,狂欢节演变成欧洲最大规模的多元文化节之一,成为英国多元文化的象征之一。

诺丁山街头狂欢节为期2天,第一天狂欢活动的主角还是起源时的儿童专场,第二天进入高潮,进行成人的狂欢活动。

诺丁山狂欢节以浓郁的加勒比海情调著称。每年人们会精心准备华丽而有特色的服装和面具,因为诺丁山狂欢节有如一场奇特的化妆舞会,如同人体博览会一样。不同的民族,都希望在这个世界上各种民族集聚最广泛的城市,向世人展现他们最精彩的一面。

一辆辆大卡车,载着巨型的音箱,一路过来,震耳欲聋。钢鼓乐队、卡里普索歌曲、索加音乐,各种民族音乐精彩展示,唯恐音响不够响,唯恐有人听不到。站在车前,强烈节奏足以令心跳加速。加勒比音乐不再被欧洲人视为低等音乐,狂欢节把欧洲人的精英传统经过颠覆,变成了大众文化。

为纪念英国废除奴隶贸易200周年,诺丁山狂欢节喊出了“解放所有人”的响亮的口号。

人们脸上涂抹着各色颜料、可以不分种族,抱在一起跳舞,妖艳的女郎,甚至,可以楼着一向不苟言笑的英国警察合影。

五颜六色的孔雀羽毛、粼粼波光闪动的胸甲将将近5公里的诺丁山主要街道的天空染红成美丽的焰火。

参加诺丁山狂欢节的人数可以到达数百万。仅一组数据,就可以说明狂欢节的“食量:在短短两天时间内,人们吃掉5吨鸡肉、1.6万个椰子,另外喝掉1万升啤酒和2.5万瓶朗姆酒。

伦敦,目前居住着来自世界一百多个国家的各种民族,是世界上最纷繁复杂的城市。外来人口,不仅带来了新的文化、推动了旅游,同时,也解决了伦敦长期的劳动力短缺等困境。但是,不同的种族的也会出现摩擦,种族歧视现象还是存在。而且直到现在,伦敦的种族歧视还根除不了。但是,伦敦人,还是对此进

行了很有效的管理。他们专门立法,禁止种族歧视,而且,对本民族要求特别严格。如果一个英国白人,稍有不逊的语言,就会马上会冠以“种族歧视”,有牢狱之险。

现在上海、北京等大都市,也面临着越来越多的外来人口的压力。随着外来人口的到来,我们的社会却出现了不和谐的声音:把外地人统称为“乡下人”、台湾人称为“台巴子”(台湾来的乡巴佬)、老外则是“鬼佬”,嗤之以鼻,只有他们自己人种最高贵。

现在,北京、上海等大城市,越来越国际化了,北京奥运、上海世博等让中国与世界的距离更近了,我们该作怎样的准备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