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现代西游记
29336400000024

第24章 行善积德

在英国,你走在马路大街上,经常会遇到一些友善的向你要钱的人。其实,别误会,他们并不是要饭的,他们是在为慈善机构募集。这种行为一般称为Charity。我们来看看这本《善行经》。

英国的慈善组织(CharityOrganization),比较常见的是志愿者和社区组织(Voluntary&CommunityOrganization)。这种组织,主要以非营利或非政府为特点,包括民间公益性组织和各种互益性组织。

英国人的乐善好施,享誉全球。这归功于英国的民间公益组织的悠久的历史。早在12到13世纪,英国出现了500多家民间慈善组织。1601年,颁布了世界上第一个关于民间公益组织的法规——《慈善法》。18世纪以后,伴随着日不落帝国的日渐强盛,出现了大批慈善机构,越来越多的人们关心和参与社会公益事务中来。慈善组织对整个社会的影响也越来越大,为人们广泛接受。

二战以后,英国工党政府上台,推行慈善机构“国有化”,将原来由许多慈善组织提供的社会公益服务,接管成为政府公共服务。布莱尔执政以后,推行“慈善机构现代化”,强调要建立一个强大的、积极活动的民间公益机构,使政府和民间公益机构紧密合作。

民间慈善组织的主要活动包括:扶贫救济,教育援助、科研支持、健康卫生、环境保护、保护历史文化遗产、动物保护、宗教慈善、社区福利、赞助业余体育运动,促进改善人权,帮助无家可归者等等。

为推动民间公益事业的发展,英国政府每年投入巨大的财政支持,提供给民间公益组织的财政资金达33亿英镑,其中一半通过发行的彩票获取收益。同时建立了一整套完备的行政支持体系和独立于政府体系之外的一个庞大的登记、监督体系。

民间慈善的发达,很大一块的来源是民间资金筹措。几乎每个小区,都会有慈善店。全民的慈善意识也非常强,比如家里有不用的旧衣服,或者器具,她们会清洗干净后,包装起来,放在慈善店的门口。所以,每天一早,在慈善店门口,准能瞧见一堆捐赈品。

慈善活动,在英国更是日常生活中习以为常的事情。而本文开头,你在街上遇到,向你要求募捐的,很有可能是大学的在校大学生的志愿者。此外,各类慈善活动也经常发生,比如每年从伦敦到海滨城市布莱顿,就举办长途自行车慈善活动等。2007年,在温布利体育场举办的一场主题为为我们生活的地球(LiveEarth)慈善音乐演唱会,更是吸引了十余万观众。募集了上百万英镑。

民间机构的筹款能力非常强。在我们发生四川大地震时,英国政府和慈善机构在第一时间就对中国提供了援助。一些民间机构,如“拯救儿童”(savetheChildren)和英国慈善团体“乐施会”(Oxfam)等,更是鼎立相助,仅乐施会,就为四川大地震成功筹集了796,000英镑(相当于一千多万人民币)。上面我们提到的流行乐坛巨匠埃尔顿•约翰爵士,地震后几天后,就举办大型演唱会,要求为灾区死难者哀悼一分钟,并募集数百万元。

尽管在这次四川地震中,国内也掀起了覆盖全民的救灾捐献活动,但反观我们社会,民间的慈善活动,则还刚处于起点。据2008年7月3日人民网报道:凤凰卫视一期节目,辩论王石的万科“捐款门”时,身为嘉宾的《慈善家》杂志社社长王立伟透露了一个令人咋舌的信息:“诺而不捐”是慈善潜规则,平常年份的到账率也就7%。

看一下几个比较好的统计数据,1998年洪灾,企业承诺捐款达6亿元,但当年底兑现到位的捐款仅有一半。2008年雪灾中,湖北省民政厅公布消息,1.06亿承诺捐款实际到帐仅7383万元。

很多英国富人,并不十分重视富人们谁比谁钱多,而往往更看重谁比谁捐钱多。英国维珍集团总裁理查德•布兰森(RichardBranson),捐款高达30亿美金来拯救地球。同样英格兰血统的比尔•盖茨,更是提出归隐山林,全身心投入慈善事业,将其580亿美元,全部用于慈善。

从中国古代。我们素有“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之乐善好施的传统美德。到了现在的中国社会,反而出现了中国富人的“爷爷管到孙子”、“肥水不流外人田”价值观。目前,中国的慈善环境,也尚处于初级阶段,慈善机构运作流程远远不够规范,中国税收制度对富人慈善行为的激励动力也不足。我们是否应该学习一下英国的经验,让中国也诞生几个比尔•盖茨和理查德•布兰森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