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会科学写作素材大全(超值金版)
29340900000036

第36章 谦虚谨慎

【范仲淹的《采茶歌》】一日,范仲淹(989~1052)请友人蔡君谟对自己的近作谈谈看法。当时范仲淹已是权势显赫的枢密副使,也已有文名,蔡君谟怕一语不当,得罪权贵,所以颇有顾虑。范仲淹看出了蔡的心情,极为恳切地说:“唐朝的魏征说过,‘兼听则明’,作文吟诗,也应多听听别人的意见,切不可孤芳自赏,妄自尊大。你不必顾虑,请对拙作多加指教吧!”蔡君谟听后,放下心来,坦率直言;“大人的新作《采茶歌》远近闻名;不过,以愚下之见,其中‘黄金碾内绿尘飞,碧玉瓯中翠涛起’一句,有些欠妥。”范仲淹问其故,蔡答道:“‘绿尘’、‘翠涛’,色彩鲜艳诱人;可当今名茶,其色贵白,绿色乃是次品。名贵的‘黄金碾内’、‘碧玉瓯中’泡着次等茶叶,这妥贴吗?”范仲淹听后,恍然大悟,连声说:“对!对!”接着又问:“依先生之见,应如何改呢?”蔡君谟说“只要将‘绿’、‘翠’二字改成‘玉’、‘素’二字就贴切了。”范仲淹立即采纳了蔡君谟的意见。■/摘自余绍荣等《名人轶事》

【名医不耻下问学医术】叶桂(1667~1746),号天士,苏州名医,著《温热论》,医案收在《三家医案合刻》中。有次,他给一举子看病,诊脉后,劝举子不必去应试了,因此病“必不可救”。后举子去一老僧处诊治,老僧叫举子多吃梨,“渴则生食,饥则熟食”或可救。举子照此而行,果然病除免死。叶天士听说后十分惊讶,当即改姓换名,拜老僧为师。在老师面前,叶天士勤奋好学,老僧对此弟子十分喜欢,每次出诊,总带着他,而且总是让学生先看,而后自己诊视,师生俩对病情的分析和治疗的意见,大多相同。三年后,老僧对叶天士说:张小三,你可以回去了,凭你现在的医术,已赛过江南的叶天士了。”原来这个张小三”,就是叶天士的化名。叶天士身为名医,不耻下问,老僧了解真相后,极感动,便把自己的全部医术传授给他。■/近代·徐珂《清稗类钞·艺术类》:淅中某孝廉入都,道经苏州,得疾,就诊于天士。天士诊之,问何往,曰:“会试”叶曰:“顷所患风寒,一药可愈。第内热已深,陆行,必患消渴,寿不逾月,毋往’……舟泊金山,共登览焉。寺有老僧,亦以医名。某中心惶惑,因更就诊,僧言如叶,而意若犹豫。某因请救,僧沉思曰:“登车之日,多载美梨,渴则生食,饥则熟食,当有验耳。”某如言食之,往返数月,竟无病。某归舟至苏,复见叶。叶大惊,问故,某具告之。天士乃变姓名往学于僧……学三年,尽得僧授而归,自是所药无不瘳矣。

【‘说吾孬者吾师也”】解放前,梅兰芳在一家大戏院内演出京剧《杀惜》,其精采的表演,赢得了观众阵阵的掌声和喝采声。突然,剧场里传来了“不好!不好!”的喊声,这是一位年长的老人发出的,并且边喊边摇着头。梅兰芳看到这一景象,感到有点迷惑不解,“这是怎么回事?”一下场,他来不及卸装更衣,就用专车把这位老先生接到家中,待如上宾,恭敬恳切地说:“说吾孬者,是吾师也。先生言我不好,必有高见,定请赐教,学生决心亡羊补牢。”老先生严肃认真地指出:“惜姣上楼和下楼之台步,按‘梨园’规定应是上七下八,博士为何八上八下,请问这是出于哪位名师所传?”梅兰芳听后,深感自己的疏漏,纳头便拜,称谢不止。此后,梅兰芳凡在当地演戏,都要请这位老先生前来观看,并虚心地请他指正。■/摘自许嘉利等《名人轶闻600篇》

【“我知道得太少了”】竺可桢是我国现代气象事业的奠基人。1974年1月23日,是他逝世前两个星期的日子,这天,照例有不少人来看望他,因他病情日重,竺夫人便把所有的亲朋好友留在房外。猛然间,竺可桢听到了外孙女婿的声音,便迫不及待地叫他进去。竺可桢的外孙女婿是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的研究人员,而竺可桢深感自己缺乏“基本粒子”这门新学科的知识,并为此着急而曾五次向晚辈求教。现在,他又抓住这个机会,要求“补课”了。竺老病重,听觉受到严重损伤,带上助听器也听不清外孙女婿的讲话,只得要求把讲的写下来。竺夫人劝他休息,竺老缓慢地吃力地说:“不成!我知道得太少了。”当他听完了国外研究基本粒子的近况,以及杨振宁的《规落场》取得的新进展后,满意地笑了。■/摘自许嘉利等《名人轶闻600篇》

【功劳各半】法国的两位科学家普鲁斯特和贝索勒,围绕着定比定律进行了长达九年的论争。最后,普鲁斯特发现了定比定律,成为这场大辩论的获胜者。贝索勒虽然失败了,但他却为科学论争中发现了真理而欣喜万分,真诚地向普鲁斯特致函祝贺。而普鲁斯特则向贝索勒倾吐了衷心的感谢之情:“要不是你的质难,我是难以深入地去研究定比定律的。”并向人们宣告:发现定比定律,贝索勒有一半功劳。■/摘自许嘉利等《名人轶闻600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