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会科学写作素材大全(超值金版)
29340900000005

第5章 人性·人格类(4)

孙天帅没有迟疑,怒气冲冲地踢开凳子,撕掉挂在胸前的厂牌,大踏步走出了车间······

消息传出后,舆论界哗然。人们义愤填膺地指责金珍仙的恶行。激愤之余,人们猛然想到了那位唯一不肯给金珍仙下跪的小伙子。然而,孙天帅已不知去向。于是,一则特殊的“寻人启事”上了报纸、电台。

今年8月31日,在河南省邓州市十林镇王河村孙河组,笔者见到23岁的孙天帅,他高中毕业,共青团员,眼睛里透着一股刚毅的神气。“金珍仙要我跪下,不仅侮辱了我的人格,也侮辱了我们的国洛。这是奇耻大辱,我说啥也不能接受。”他说,“我父亲是个不为五斗米折腰的硬汉子,从小他就教育我做人要讲骨气。”孙天帅的家里并不富裕,三间普普通通的瓦房里没有一件像样的家具。孙天帅的奶奶已经80多岁了,她说:“打老日那阵子,小日本鬼子拿着枪咱都没给他低过头,现在咱咋能给外国人下跪!”而他60多岁的老父亲,则欣慰地说:“天帅能这么做,我感到很高兴。咱宁可不要钱,也不能失去气节,不能做个没骨气的人。”

“你被金珍仙炒了鱿鱼后悔不后悔?”笔者询问年轻的孙天帅。孙天帅承认“出外打工就是想多挣几个钱。但不能为了钱丧失了自己的立场、自己的尊严、自己的人格。贫穷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没有骨气 。一些外国人为啥瞧不起我们,这并不是因为他们强大,而是我们的一些人太懦弱了。我们虽然穷,但人穷志不能短。我觉得我这样做,不仅是在维护我自己的尊严,也是在维护我们国家的尊严、民族的尊严。要说后悔,我就后悔当初为啥就没有阻止住工友们下跪!”

120多名中国工人被迫向韩国老板下跪的事一经披露,立即在社会上引起反响,著名作家梁晓声专门为此撰写了《伤心一跪》一文,呼吁国人无论在什么情况下,都不要丢掉民族气节。显然,在此等场合,这既是人格问题,又是国格问题。

在家乡,乡亲们听说天帅做出了这等子事,都夸他有骨气。邓州市市委书记王英杰感慨地告诉笔者:“我们为有孙天帅这样的青年而感到自豪。他是我们邓州市140万人民的优秀代表。”

孙天帅离开“瑞进”后,一些企业老板纷纷争抢这个有骨气的小伙子 。而家乡邓州市市委市政府却明确表示:要把孙天帅留下,安排好工作。孙天帅说:“一个人只要有骨气,就能受到别人的尊重。”■/参摘赵李《寻访不跪的人》,《周末》1996年9月28日,原载《工人日报》

【容国团为国夺冠】乒乓球运动员容国团从香港回到内地后,常常想这样一个问题:“外国人能得到世界冠军,我们中国人为什么不能?”1958年,他在一次誓师大会上发出这样的誓言:“我要在3年内夺取世界冠军!”为实现这个目标,他在提高球艺的同时,针对自己的弱点,努力增强体质,磨炼意志。终于,在一年后的25届世界乒乓球锦标赛上夺得了男子单打冠军,成为中国第一位世界冠军获得者。他还是26届男子团体冠军的主力队员之一。作为教练率领女队在第28届世乒赛上夺得女子团体冠军。为自己订一个目标,也许看似遥不可及,但只要朝着这一目标努力,就有成功的希望。

【北大毕业生卖肉】2003年,北大毕业生陆步轩因为在西安市街头经营一家名为“眼镜肉店”的小肉铺而被媒体炒得沸沸扬扬。一时间陆步轩成了公众人物,接到的聘书达200多份,甚至一家美国公司的经纪人也准备与陆步轩进行合作。人们关注陆步轩事什的背后,我们可以看出很多问题,其中一条也许更直接、更能接近真相:北大学生为什么不可以卖肉?在大学生就业成为一个严重社会问题的时候,大学生的理想与现实之间必然会有一些空格。要解决这个问题,就得首先把这个空格考虑进去——大学生应当放弃“精英心理”,以一个普通人的心态去选择岗位。毕竟,谁都得首先解决吃饭问题。挥刀剁肉即便不是北大才子的理想,但却能维持一家人稳定的日常生活。当我们谈到“北大才子卖肉”现象之时,有没有想过我心里的盲目从众心态?也许北大才子可以做出更大的贡献,但他当街卖肉也是为社会做贡献。从这一角度分析,不卖肉的北大才子和卖肉的北大才子没有更多的不同。这才是我们应该持有的立场。

【尊严的含金量】80多年前的一个冬天,美国南加州沃尔逊小镇上来了一群流亡者。镇长杰克逊给一批又一批流亡者送去粥食。这些流亡者接到东西后,连一句感谢的话都来不及说,就狼吞虎咽,大口大口地吃起来。只有一个人例外。当杰克逊将食物送到他面前时,这个脸色苍白、骨瘦如柴的年轻人问:“先生,吃您这么多东西,您有什么活儿需要我做吗?”杰克逊大叔想了想:“不,我没有什么活儿需要您来做。”那个流亡者的目光顿时黯淡下去了,说:“先生,那我就不能随便吃您的东西,我不能没有经过劳动,便平白得到这些东西!”杰克逊大叔思忖片刻说:“小伙子,你愿意为我捶捶背吗?”说着就蹲在那个年轻人跟前。年轻人也蹲下来,认真而细致地给杰克逊大叔轻轻地捶背。捶了几分钟,杰克逊大叔很惬意地站起来说:“好了,小伙子,你捶得真棒,刚才我的腰疼,可现在,它舒服极了。”说完,将食物递给那个年轻人,年轻人立刻狼吞虎咽地吃起来。杰克逊大叔微笑着注视着他说:“小伙子,我的庄园需要人手,如果你愿意留下来,那我可就太高兴了。”那个年轻人留了下来,并很快成了杰克逊大叔庄园里的一把好手。过了两年,杰克逊大叔把女儿玛格珍妮许配给了他,杰克逊大叔告诉女儿:“别看他现在什么都没有,可他百分之百是个富翁,因为他有尊严!”20多年后,那个年轻人果然有了一笔让整个美国人都羡慕的财富。这个年轻人就是美国石油大王哈默。哈默先生是西方石油公司的总裁,世界顶级的大亨,他由流亡的饥民成长为石油大王的传奇经历,令人赞叹。其实哈默先生成功的关键就在于他能固守人的尊严,决不白白地接受施舍。因为他知道,丧失了尊严,就失去了人最有价值的东西。

【车尔尼雪夫斯基的理想】 17世纪初,莎士比亚以理性的语言和感性的形象表达了他关于人的理想;19世纪中叶,车尔尼雪夫斯基也曾这样表达他的人的理想,但是,由于社会背景不同,“理想”的内涵不同。车尔尼雪夫斯基评论18世纪德国戏剧家、理论家莱辛时说:“这个人的人格是那样崇高伟大,同时又那样可爱和完美,他的活动是那样纯洁而有力,他的影响又是那样巨大,……独创的才智,极其高贵的品格,坚强的意志,热烈而又柔和的灵魂,容易对世间一切美好事物产生同情的心灵,强烈而又纯洁的热情,没有一点罪恶或瑕疵而是充满着斗争与活动的生活……都集结在他的身上了。”他借对莱辛的评论,提出了勾划了关于人的理想。在小说《怎么办?》里,他塑造了一个“特别的人”拉赫美托夫。这是一个正直的、坚强的革命活动家,为了人民,他背叛了自己的贵族家庭,放弃一切享受,过着苦行憎似的俭朴忘我的生活。作者说:“他的事情多得没有底儿,可又全跟他私人无关”他对他所爱的女性说:“我不应该恋爱……像我这样的人,是没有权利把任何人的命运跟我自己的连在一起的。”(车尔尼雪夫斯基对未婚妻也说过这类话)他为人民的幸福而斗争,这就是他终身的事业。他在对人民的热爱中得到乐趣和幸福。车尔尼雪夫斯基说:“这是优秀人物的精华”,好比“茶中的茶素,酒中的馨香,盐中的盐”。后来,俄国著名革命家普列哈诺夫说:“我特别敬爱的是拉赫美托夫。……我要做一个车尔尼雪夫斯基心目中的这位十全十美的英雄人物。”其实,车尔尼雪夫斯基本人也就是这样的人。他把自己完全奉献给了俄罗斯人民,为反对专制农奴制度而斗争一生。囚禁两年,矿山服苦役7年,西伯利亚流放终生(21年),以及多种多样的威胁利诱,都不能使他屈服。普列哈诺夫称颂他是“文学中的普罗米修斯”。/事见〔俄〕布罗茨基等《俄国文学史》下卷

【海涅为何而哭】 西方具有人文主义思想的艺术家、诗人,大都像莎士比亚那样,把人看作是高贵的、伟大的、优美的。但在实际生活里,人的“优美的仪表”被摧残,“伟大的力量”被压抑,“高贵的理性”被扭曲。苏联作家巴乌斯托夫斯基说:“无怪海涅(德国大诗人)到罗浮宫(巴黎博物馆),久久地坐在密罗斯的维纳斯(阿佛洛狄忒一维纳斯是古希腊罗马神活中爱情和美的女神)雕像前哭着。哭的什么呢?哭的是一个人被侮辱了的完美,哭的是那走向完善之路既艰难且遥远;而把自己智慧的光辉都赠给了人们的海涅,已经达不到他那不安的心灵所终生向往的天国了。”■/参摘〔苏〕康·巴乌斯托夫斯基《金蔷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