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做好难做的事
29395700000018

第18章 如何引起上司对你的重视

毫无疑问,人就是一种习惯性的动物。无论我们是否愿意,习惯总是无孔不入,渗透在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很少有人能够意识到,习惯的影响力竟如此之大。

有调查表明,人们日常活动的90%源自习惯和惯性。想想看,我们大多数的日常活动都只是习惯而已!我们几点钟起床,怎么洗澡,刷牙,穿衣,读报,吃早餐,驾车上班等等,一天之内上演着几百种习惯。然而,习惯还并不仅仅是日常惯例那么简单,它的影响十分深远。如果不加控制,习惯将影响我们生活的所有方面。

习惯就像一只巨大的飞轮……正是它,使得那些从事最艰苦、最乏味职业的人们没有抛弃自己的工作;也正是它,注定了我们每一个人都只能在自己所接受的教育和最初选择的范畴内与生活展开搏斗,并为那些自己虽然并不认同,但却别无他选的某种追求而付出最大的努力;还是它,把不同的社会阶层清晰地区分开来……

每个人都渴望成功,而成功并非机缘巧合。你可曾留意过成功者与平庸者的不同?两者的迥异之处往往在于各自的生活和工作习惯,或使你止步不前,或使你急流勇进。

“习惯”在每个人生活和事业中表现出来的强大的力量,我们如何利用这种力量,发挥潜能,改进方式,使个人最终获得成功?

如果抽象地讲,就是:行为变为习惯,习惯养成性格,性格决定命运。一个动作,一种行为,多次重复,就能进入人的潜意识,变成习惯性动作。人的知识积累才能增长,极限突破等等,都是习惯性动作、行为不断重复的结果。如果学会运作潜意识技巧,就可以建立一种自动运作的“长效机制”,从而达到人生的奋斗目标。

一般来说,常见的坏习惯都包括以下几种,只要学会了包装自己,把自己不受欢迎的坏习惯戒除掉,你还人重新受到人们欢迎的。

1不要当众打呵欠

当你与别人在一块谈话的时候,尤其是当你的朋友在滔滔不绝地发表意见时,那时你也许感到疲倦了,这时,你千万要耐住性子不让自己打呵欠。

在大庭广众中,你能忍住不打呵欠吗,假使是你和你的老朋友谈话,你知道在老友面前打呵欠会引起老友不快吗?打呵欠在社交场合中给人的印象是,表现出你不耐烦了,而不是你疲倦。

2.不要当众掏耳和挖鼻

有些人爱手痒,只要他看见什么可以用,就会随手取一支来掏耳朵,最忌讳的是在餐室,大家正在饮茶、吃东西的当儿,掏耳朵的小动作,往往令旁观者感到恶心,这个小动作实在是有伤大雅,而且失礼。即使你想“洗耳恭听”,此时此地也不是时候。同样,用手指挖鼻孔这个动作也是很失礼的。

3.要严守时间

有一位小姐,她是一个漂亮而且很可爱的人。然而,她有一个很令人头痛的坏习惯:不守时间。

有很多次朋友们在车站等她一起去旅行,大家都到了。而她,左等也不来,右等也不来,有的人坚持要等她,而有些人早已经等的很不耐烦了。

她终于来了,仍然那么轻盈,那么潇洒,那么清新飘逸,同时又那么清甜,那么愉快,那么悠然自在若无其事,在别人的埋怨声中,她竟然一句道歉的话也没有说。

也许人们不能猜出他心里究竟是怎样的想法,不过,渐渐地她就被摒除在社交生活之外了。因为人们越来越对她反感,觉得她每次浪费别人这么多时间,是一种不可饶恕的行为。这种情形,人们是绝对应该避免的。

4.不要借东西不还

在人们一般的社交活动中,尽量避免借用别人的财物,除非万不得已,否则千万不要犯这社交上的大忌。尤其是手表、车子、照相机等是最不放心借给别人的。这些东西,在自己手里损坏了,没有话说,倘若在别人手中损坏了,心里总是很不自在,叫人赔偿也不是,不叫人赔,又白白地受了损失,人们往往都会有这种心理,因此也都避免向别人借用物件。至于钱呢,那就更紧张了,人人的收入支出,都有预算,一项一项分配好了,如果别人借了不还,岂不打乱了别人的生活?更何况,一般人的钱财多数都是花费一番心血所得,造成别人金钱上受到损失,就是等于让别人白白地为你做了几天没有报酬的工作,这样的事情是多么不公平啊!

5.不要喜欢和人争辩

在社交场合,无论你自己有多么丰富的知识,也不要借此来压倒别人,使人难堪。在别人愿意听你的意见的时候,你可以把你所知道的讲出来,让别人当作一项参考。同时,还要声明你所知道的是极有限的,如果有错误,欢迎大家不要客气指出来。

在听到自己不以为然的意见的时候,到底应不应该起来反驳对方呢?这就要分以下几种情况而定了:

如果在座的人,彼此都很熟悉,而且大家还经常会在一起讨论问题,那么,就应该根据自己所知,讲出自己认为正确的道理。事实的事物,照实他讲出来,给大家做一个参考。否则互相讨论也就没有了意义,而且也就犯了对朋友不忠实的毛病,会被人家称作“滑头”。不过在态度上应该谦虚,不要因为自己知识丰富,就显示出自高自大、自命不凡的气势来。

如果你周围的人,大家都是初识,你对他们的脾气、身世、人格、作风都不大清楚的时候,那么一些你不同意的意见最好不要提出反驳,也不必随声附和,冒充知音。如果别人问到你时,你可以推说:“这几点,我还没有好好想过。”或者说:“某人的话,也有他的道理,不过,各人看法不同,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不能一概而论。”如果一个场合你比较陌生,这不能够称作“滑头”,但如果自己明明不同意的意见,也大点其头,大加赞许,那才是真的“滑头”,虽然能够骗住那个发表意见的人一时的高兴,但却被那些冷眼旁观的人所不齿,对你的信任也会丧失。

在大庭广众之下,如果有人发表荒谬至极的意见,或散布对大家有害的谣言,这个时候就应该提出反驳。但是,在这种场合,就多少需要一点说话的技巧,一方面一针见血地揭露出对方的错误,另一方面又能够以轻松幽默地争取到大家的同情。切忌感情同事、口齿不清,不但把空气弄得太过于紧张,而且也不能让人明白你的意见。在这种时候,需要进行十分周到的考虑。

如果是自己很熟悉的朋友在社交场合说了一些不得体的话,或是发表了很不正确的意见,那么,就要设法替他“解围”。那就是想出一些表面上和他不冲突的话,而实际上却是在为他补充,叫别人觉得他的意见并非完全错,只是有点偏差,或是他的本意原非如此,只是措词上有一点不妥而已。但事后,却应当单独地向他解释,把他的错误指出来。

总之,人们一见面,总不免要说话,也就不免会听到自己不同意、不满意的话。对这些话,要采取什么态度,是应该根据当时情形,好好地考虑一下。

所以当我们要革除某一项坏习惯,必须尽量收集那些坏习惯的缺点,并且对这些缺点加以客观地理解。我们对某一项的缺点了解得越多,改革起来也就越轻松省力。例如:美国有一种教室开放给学生参观,并且欢迎学生到那间屋子里去抽烟,可是有很多人到那教室以后就不敢再抽烟了。这是为什么呢?因为在那教室抽烟,自己可以清楚地看到烟对身体的各种坏影响—烟对肺部、肝脏、肾脏、神经系统、胃部、肠的蠕动、内分秘……等的害处。

只有当我们对坏习惯的害处澈底明白以后,我们才会对它深恶痛绝。一有了深恶痛绝的情绪,我们才容易把坏习惯连根拔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