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做好难做的事
29395700000039

第39章 攀附贵人不可生拉硬套

生活对人们说:“你必须求人。”求人是成功人生的通行证。要求人成功、达到自己的目的,必须先了解对方乐于接受什么样的方式,才能在求人时顺势推展,见机行事,取得预期的结果。

有一句经典的话这样说:一样的米养百样的人。从人物性格的多重性和差别性来看,这句话是很正确也很实用的,因此在求人过程中必须针对不同的人做不同的分析。

据说,唐朝大臣姚崇与从丞相张说的关系相处的很不好。姚崇病重的时候,害怕他死后张说会加害他的儿子,于是把儿子们召集到病榻前说:“我和张丞相积怨很深,现在他碍于和我同朝为官,不敢加害于你们,但是以后就不一定了。在我死后,他肯定会来吊丧。它喜欢珍宝美服,你们就将我的珍奇珠宝、美服和贵重器物都摆在庭前。如果他感兴趣的话,就都送给他,并请他撰写一道碑文,然后立即誊写,一边迅速刻入石碑,一边进呈给皇上。如果他反悔,想要回碑文,就告诉他已经刻在石碑上了,并且已经呈给皇上了。这样,他就没有理由加害你们了。”

一切如姚崇所料,张说收下了珍宝,并“大度”的写了一篇满是溢美之词的碑文,但过了几天他果然反悔了,前来索要碑文,却被告知已刻上石碑,并呈给皇上了。他也只能无可奈何。

求人办事就像给人看病一样,只有找到切入点,问题才好办。姚崇之所以能“求”张说为他写碑文,并避免了张说加害他的儿子,就是因为找到对方的病因,之后“对症下药”,于是一下子“药”到“病”除。

因此,人们在求人办事的时候,一定要多下功夫,多观察了解对方在日常生活的行为方式和思维习惯,找准对方的“病症”所在,然后对症下药,他人才能为你所用。

美国斯坦福大学社会心理学家弗里特曼和弗利哲两位教授,曾对学校附近的一些家庭主妇作了一个有趣的实验,以调查在求人办事时怎样才能将分寸把握得恰到好处。

他们打电话给一个叫彼得的太太:“这儿是加州消费者联谊会,为具体了解消费者的消费实况,我们想请教几个关于家庭用品的问题。”

“好吧,请问吧。”

于是他们提出了一两个例如府上使用哪一种肥皂等简单的问题。过了几天,他们又打电话:“对不起,有打扰你了,现在,我们为了扩大调查,这两天将有五六位调查员到府上当面请教,请你多多支持这件事。”

这件事最后被同意了,原因是什么呢?只因为有了第一个电话的铺路。对于其他没有打一个电话,而是直接在第二个电话中提出拜访客户的请求,大多数的人都选择了拒绝。最后,得出的结果是,前一种方式的成功率是52.8%,而后一种的成功率只有22.2%。

所以,求人办事,应由小到大、由浅至深,由轻加重,不要一开始就提出太大的请求,这样容易遭到别人的拒绝。应该拿捏好分寸,不能太急,让别人一步一步地接受你的想法和请求,才能达到办事成功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