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会科学金羊毛的寻找者
29419200000107

第107章 民俗学家刘守华教授

周耀明

在中国民间文学界,只要一提到故事学,人们总会和刘守华教授联系在一起。作为中国故事学会副主席、亚洲民间叙事文学学会理事,他为中国学派故事学的建立已经作出并正在作着巨大的贡献。

刘守华教授1935年8月出生于湖北仙桃,从小就接受了民间文学和民俗文化的熏陶。1953年他进入华中师范学院中文系就读,正式接受了民间文学和民俗学理论的系统学习和训练。大学四年,收集各种民间故事和民间童话的小册子成了他最大的课余爱好。而当年中国社会兴起“向科学进军”的热潮时,他则毅然选择了研究民间童话为“进军”方向。1956年,刚二十出头的刘守华凭着他的勤敏和执著,完成了一篇长达四五万字的童话研究论文,在中国民间文学界崭露头角。

1957年大学毕业后,他被留校任教,从此开始了长达四十多年的民间文学研究和教学工作,先后在国内外报刊上发表了民间文学与民间文化研究文章二百余篇,出版有《略谈故事创作》(长江文艺出版社1980年版)、《民间文学概论十讲》(湖北教育出版社1985年版)、《口头文学与民间文化》(中国文联出版公司1989年版)、《道教与中国民间文学》(台北文津出版社1991年版)、《文化学通论》(高等教育出版社1992年版)、《民间文学导论》(长江文艺出版社1993年版)、《日中昔话传承之现状》(与野村纯一合编,日本东京勉诚社1996年版)等学术论著十余种,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并先后担任华中师范学院、华中师范大学中文系主任,华中师大民间文化研究中心主任等职,为培养中国民俗文化学术新人而呕心沥血。为了表彰刘守华教授在民间文学研究和教学上所取得的突出成就,湖北省人民政府先后于1991和1998年给他颁发了首届文艺明星奖和教学一等奖。

然而,刘守华教授最为海内外学人所称道的学术成果,还是在故事学研究方面。其中他于1985年出版的《中国民间童话概说》(四川民族出版社)因“观点新、资料新、方法新,建立了独创性的民间童话科学新体系”,被国内外学术界称为“我国第一部全面系统论述中国各族民间童话的思想和艺术、探讨童话艺术发展史及其民族特色的专著”,1995年获国家教委主办的全国高校首届人文社科研究优秀成果二等奖。1986年出版的《民间故事的比较研究》(中国民间文艺出版社)以开阔的学术视野和整体审视、宏观比较的方法,开创了民间文学比较研究的成功范例,1990年获全国首届比较文学图书评奖二等奖。1988年出版的《故事学纲要》(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第一次建构了中国故事学的完整体系;1995年出版的《比较故事学》(上海文艺出版社)则在《民间故事的比较研究》的基础上更系统、更科学地建构起中国比较故事学的理论大厦;1999年出版的《中国民间故事史》(湖北教育出版社)则更是被学术界称为“一部开拓性的前所未有的中国民间故事史的权威著作”,2001年在全国民间文艺学术著作山花奖评选中,当之无愧地被评为一等奖。

最近,刘守华教授所主持的教育部“九五”重点科研项目《民间故事类型与传承研究》已经结题,其专著即将由华中师大出版社出版。刘守华教授不愧为中国学派故事学的垦荒者、引航人,我们衷心祝愿他能在民俗文化学研究和教学中取得更大的成就!

(原载《广西民族学院学报》2002年第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