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会科学金羊毛的寻找者
29419200000112

第112章 民俗学家金荣华教授

陈劲榛

金荣华先生,江苏无锡人,1936年生,在上海读小学。1949年到台湾读中学、大学、研究生。台湾师范大学中国文学研究所硕士,美国威斯康辛大学硕士,法国巴黎大学作研究。曾任台北中国文化大学中国文学系主任、中国文学研究所所长,现任台北中国文化大学中国文学研究所教授、博士导师,台北中国口传文学学会理事长。

金先生受中国文化熏陶,游访世界各地,见深识广,凡所论著,往往涉及中外材料之比较研究,撰有《比较研究》一书。金先生关心民间文学民俗学几十年:(1)组织考察队伍,在台湾各地进行民间文学与民俗事象考察。先生主张保留讲述内容的文学性和科学性,因此以不干涉讲述者叙述活动为原则,尊重讲述人的讲述习惯和叙事风格,并以严格的态度和方法写录为文字,以期文稿能反映讲述内容之真意。成果已经出版《金门民间故事集》,和台东卑南、台东鲁凯、台北乌来乡泰雅、高屏地区鲁凯等原住民族故事集。花莲阿美族和澎湖汉族故事集也将陆续面世。先生所整理的故事集,以保存讲者原意和讲述风格为原则,每一故事之后附有讲述者、讲述时间、故事来源等资料,并且作情节单元和故事类型分析,并附民俗调查实录。此等编集方式,在海峡两岸学界应属绝无仅有。(2)先生以民间文学有声于时,《民间故事论集》为其力作。其论有古今比较,中外比较,对故事之探索及有关民俗的阐发。(3)先生研究民间文学几十年,以比较研究法为主要进路。比较研究法的基础工作是情节分析和故事分类。在情节分析方面,西文Motif一词,国人多译为“母题”,由是滞碍四起,曲解横生。先生铸“情节单元”为Motif之对应词,以论民间叙事作品与讲述活动,则义理畅达,能为民间故事之有效说明,因此渐被两岸学者所接受。在故事分类方面,先生对于目前国际最通行的AT分类法,既不主张废置,又不生搬硬套于中国国情之中,因此既运用纯熟,又迭有修正。曾著《六朝志怪小说情节单元索引》一书。先生今就大陆同好所编《中国民间故事集成》各省卷本,撰写《中国民间故事集成类型索引》。(4)先生身处学院,勤勉著书以外,教学工作也甚见绩效。主讲民间文学(兼及民俗)、比较文学、敦煌学及其他课程多年,指导硕士、博士生六十余人,范围广博,与所学相称。5.先生认为民间文学工作须有团体来凝聚力量,一贯支持台湾中国民间文学学会的工作;1999年又创办台湾中国口传文学学会,以整理、研究、推广民间文学为宗旨。学会成立的目的之一,在于加强和大陆民间文学、民俗学者的联系与交流。创会一年多,先生曾率队到保定、北京等地进行研讨交流活动。2000年5月份又与台湾原智大学合办海峡两岸民间文学学术研讨会,邀请大陆学者来台畅谈成果,交换心得。目前,先生正带领台湾中国口传文学学会会员从事台湾省桃园、新毛、苗栗等地区民间故事的搜集整理工作。

先生研究以民间文学为中心,兼及各方。他曾与台湾学人合写《中国文学史》,至今盛行不替。早年研撰中外交流史论文,出版《中暹交通史论丛》、《中韩交通史事论丛》、《真腊风土记校注》。清末敦煌文物大量外流,学界向来引为憾事,先生撰《敦煌文物外流关键人物探微》、《敦煌学概要》、《敦煌吐鲁番论集》,多前人所未曾论。先生阅读中外各方古籍,撷书中俗写异体,编《韩国俗字谱》、《敦煌俗字索引》、《元杂剧中之异体字整理》等书。总之,先生长于谋事,精力过人,援所见之广,成其所得之深,精进不已,时有创发。

(原载《广西民族学院学报》2000年第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