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会科学金羊毛的寻找者
29419200000064

第64章 民俗学家邱国珍教授

江帆

温州师范学院的民俗学专业于2003年被国家教育部批准为硕士学位授予单位,成为国内高校中为数不多的民俗学硕士点之一。温州师范学院的民俗学专业从开设至今不过短短3年,何以会有如此迅速的发展,主要是与该校的一位得力而又干练的女民俗学者的积极努力与大胆开拓分不开的。这位女学者就是邱国珍教授。

邱国珍1954年生于江西省波阳县。同这个年龄的许多人一样,她是在下乡插队当了数年知青后才考入大学的。在大学读书时,她便开始了文学创作,直到毕业后在江西师范大学执教多年,她一直专注于此,发表了很多文学作品。自1986年起,出于对普通民众生存状态的关注,她开始从事民俗学研究,将理性的探询目光投向普通民众的日常生活。随着研究与思考的深入,一些成果在国内民俗学界很快得到了认同与好评。

2000年,她调入温州师范学院,在积极创建民俗学专业、展开教学的同时,对区域民俗文化研究方面有了新的拓展,尤其是当地少数民族畲族的民俗文化,更成为她关注的焦点。为此,她从浙江到福建,从江西到广东,几乎走遍了畲族的村村寨寨。由她主持的“畲族民俗文化与民间文学”研究,也很快被列为国家社科基金项目。

邱国珍的民俗学研究主要具有以下特点:第一,从自己熟悉的生活人手,进行区域民俗的调查与研究。在江西期间,邱国珍主要着手的是对江西特色民俗的调查与研究,她的研究对象都具有鲜明的区域文化特征和突出的行业特点,如景德镇的瓷业民俗、樟树的药业民俗、鄱阳湖的渔业民俗等。此间,较有代表性的研究成果是《景德镇瓷俗》与《樟树药俗》两部专著。第二,从女性视角研究民俗。她一直很关注中国女性的生活状况及其前途命运,发表的第一篇民俗学论文《哭嫁面面观》,就是从女性视角对这一古老民俗进行的文化反思。此后,她在江西期间主持了江西省“十五规划”项目课题《江西女性民俗研究》。迁居浙江后,《温州女性民俗研究》又成为她目前的研究课题。第三,从自己的知识积累和兴趣爱好出发,致力于医药民俗研究。目前她已发表的医药民俗研究论文有《中国医药民俗论纲》、《宗教与中国医药民俗》等;由她撰写的30万字的《中国民俗通志·医药民俗志》也即将由山东教育出版社出版。2001年11月,在中山大学举行的“现代社会与民俗文化传统”国际学术研讨会上,她发表了论文《中国医药民俗论纲》,一些专家学者称之为是民俗学领域中的“补白”性研究。

邱国珍以她的勤奋与聪慧在民俗学研究上取得了不菲的成就。她现在是中国民俗学会常务理事,中国写作学会理事,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十五”规划学科组成员,温州师范学院社会学民俗学研究所所长,多项国家级、省级学术课题的主持者。但她对这些看得很淡,她认为,民俗学是一种眼光向下的学问,是传达民间声音和关心民众生活的一个重要渠道;并希望能通过自己的民俗学调查来反映民众心声,推动农村的改革发展。对于这样一个有良知、有责任感,人生与事业都处于上升状态的民俗学家,我们有理由相信她今后的人生与学术之路会走得更好。

(原载《广西民族学院学报》2003年第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