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农业林业现代农业知识读本
29435700000016

第16章 设施农业(2)

遮阳网覆盖技术。该技术主要用于夏秋栽培或育苗。通过采用不同规格的遮阳网和不同的覆盖形式,利用耐热品种进行“补伏缺”栽培或夏季育苗。

(3)水、肥、光、温调控技术

一般早春茬每亩(0.067hm2)施有机肥4000kg左右,秋冬茬施有机肥2500kg左右。并配合施用N、P、K、B、Zn多元复合肥50kg左右。具体施肥原则是:基肥为主,追肥为辅;有机肥为主,化肥为辅,并采用“以水调肥,随干随浇”的办法。

在棚室内采用适温管理法,即以所种植蔬菜品种生长阶段所需要最适温度作为温度调控标准。当棚温开始上升到适温下限时,可在一侧通风,上升到上限时,全面通风。反之,当棚温下降到适温上限时,开始部分闭棚,降至下限时,全棚关闭保温。

夏季则采用遮阳网覆盖遮阳、降温、保湿和防暴雨冲刷。光照的管理,主要通过采用多功能膜,尤其是无滴性好的流滴膜并及时揭盖草苫和内套小棚膜来调节。

(4)间、混、套等立体种植技术

在栽培生长期长的高产高档蔬菜大棚或日光温室中,为了提高设施利用率,一般可进行间、混、套种。如利用棚架在春辣椒、茄子行间内套种丝瓜和扁豆;春黄瓜套种豇豆;春番茄套种西葫芦,芹菜与小白菜混种等;在棚内两侧底矮处种菜豆、葱、蒜、韭、萝卜等,以增加产量,提高效益。

(5)电热丝及多层覆盖育苗技术

春提早栽培蔬菜,可采用800~1000W电热丝铺设育苗或选择冷尾暖头,采用多层覆盖催芽育苗,多层覆盖育苗,多采用遮阳网或旧棚膜+大棚+草帘+中棚+小棚+地膜多层覆盖,床温可比室外提高15℃以上。

(6)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

由于棚内温度高、湿度大、光照弱,因而病虫害发生早、蔓延快、危害大,必须按治早、治小、治了的原则,采用综合防治措施。一是选用抗病虫品种;二是通过嫁接培育壮苗;三是合理轮作换茬;四是加强棚内温度、湿度、光照调控;五是增施有机肥;六是加强水肥协调管理;七是推广使用防虫网;八是推广使用除草地膜;九是推广无农药防治技术。比如:高温闷棚技术是防治棚室内蔬菜病虫害的有效无农药防治技术措施,利用高温闷棚的办法可以有效防治霜霉病、白粉病、角斑病、黑星病等多种病害。具体方法是:晴天中午前后,浇水后,将棚室密闭,使温度升高,当温度达到46~48℃时维持2小时左右。立即通风。

(7)CO气肥使用技术

塑料大棚和日光温室栽培蔬菜为了增温保温,基本都保持封闭状态,通风换气不畅,因此棚室内常出现CO含量不足,使蔬菜经常处于对CO的饥饿状态。进而明显地影响到蔬菜正常光合作用的进行,导致棚室蔬菜产量降低和品质变劣,而通过施气肥CO的途径可有效提高棚室蔬菜产量。

双微CO气肥是颗粒状固体。每袋1kg,每粒10g,施用方法是采用“穴施法”。即在棚室中植物畦垄上,每立方米挖3cm深的穴1个,每穴施放1粒并覆土,土壤保持疏松,相对湿度在80%左右,产气期土壤温度控制在18℃以上,施入后第3天,开始产生CO气体,约在15天为产气高峰(与不施相比增加600×10—6),以后产气量逐渐下降。

(8)有机生态型无土栽培技术

无土栽培从实验室走向生产车间,国外始于20世纪60年代,我国起步于80年代中期。但不论国外还是国内都是用营养液来灌溉作物根系的,植物需要的16种元素,除C、H、O(从空气中和水中吸取外)其余13种元素N、P、K、Ca、Mg、S、B、Zn等都是从化肥配制的营养液中吸收,且不说营养液配制难以被一般生产者掌握,仅设施工艺的复杂而造成的高成本,就限制了无土栽培技术的普及推广。特别是营养液中硝态氮的含量占总氮量的90%以上,必然导致蔬菜产品中硝酸盐含量超标,不符合绿色食品的生产标准,即使在国外也没有大规模发展起来。

有机生态型无土栽培的设施非常简单,只用木板、木条或砖就可建好基质槽,内放沙子、煤渣、珍珠岩、草碳、作物秸秆、再配上经过高温消毒的畜粪,不需配制营养液,只需适时浇水就可进行种植生产了。中国农科院通过对此试验,有机生态型无土栽培系统与深流液栽培系统、营养液膜栽培系统等水培系统相比,一次性投资节省60%;与袋培、岩棉培系统相比,一次性投资节省40%;与槽培系统相比,一次性投资节省20%;与传统的营养液无土栽培相比,每年光肥料成本节省60%。由于只施有机肥,不仅产品品质大大提高,最关键的是达到了“绿色食品”的生产标准。

有机生态型无土栽培技术,是利用有机态肥代替营养液,不仅大大降低了成本,而且操作管理方便,产品无污染,更符合生态农业、绿色农业的发展潮流。该技术不仅在农业生产上前景广阔,城市居民也可在庭院、阳台进行种植。

有机生态型无土栽培温棚和普通日光温室并无大的区别,但在种植方式上看,例如西红柿、茄子、黄瓜等蔬菜却不是栽在土中,而是种植在凸起的地面3块砖高的基质槽内的基质里。基质是由炉渣、风化煤、细沙、珍珠岩、锯末、作物秸秆等组成,上铺塑料薄膜,菜茎穿膜而出,膜下铺设着黑色的塑料滴管带。在基质底部的砖层下铺一层更厚的塑料膜,将基质与地面隔开,防止病虫害侵入。

3.棚室蔬菜特殊天气的管理技术

采用棚室栽培的蔬菜,经常会遇到阴、冷、雪、雹、霜等恶劣天气的侵袭,管理不妥,往往会造成一定经济损失。为此,要经常收听天气预报,根据天气动态做好管理工作,防患于未然。

(1)室外保温措施

遇到特殊的低温天气,温度降低激烈时,在室外增加保温设施,防止热量外散和冷空气的侵入。

设防风障

在温室的迎风面距温室1~2m处,用玉米秸秆、高粱秸秆、黑麦秸秆等做风障。

挖防寒沟

因土壤温度传递水平方向快于垂直方向。如在棚室四周(或前部)挖宽50cm、深50cm的防寒沟,填满炉灰或麦秸玉米秸或马粪盖严,可防棚室内土壤热量向外扩散,室外寒气向内透入,提高棚内地温4℃左右,这是冬季最重要的防寒措施。

增加覆盖物

在草帘下面覆盖6~8层纸被。紧急时可用旧棉被,旧毯覆盖,在各部位衔接处,发现有缝隙立即压平封严,以防寒风侵入。及时揭开覆盖物争取较长时间的光照时间,阴天也要揭开覆盖物,利用散射光增温。生产中常发现一些菜农在阴冷天气整日甚至连续数日不揭覆盖物,这样会使秧苗生长衰弱,待天气回暖后,揭帘见光时易造成萎蔫死亡(俗称闪苗)。阴冷天气还可以使用强力光合灵来调节植物生长,并经常注意膜上的水滴、尘物以及积雪要及时清除,以增加透光度。

(2)室内保温增温措施

设二层膜

在寒冷季节,温室内加设二层膜,在温室内棚膜下面拉上长铁丝搭上薄膜,夜间把薄膜从两侧展平遮满棚顶,早晨日出后再把薄膜拉向两侧。

烟道增温

通过火炉烟道散热增加棚室内温度。

热气增温

有条件的地区,可以引入电热厂、化工厂、造纸厂、酿酒厂、冶炼厂等排出的热气或蒸汽作棚室的热源。

地热线增温

在温室的地面设置地热线,将其埋入地下10cm处,待有寒冷天气插上电源,通电增温。

酿热物增温

在栽培畦下埋10cm厚半腐熟有机肥。

挂反光幕

在温室北墙上张挂反光幕,不仅能使室温提高3~4℃,而且还可使地面增光40%~50%,蔬菜增产20%左右。

灯泡补光增温

为解决燃眉之急,在棚内每50m2挂一个100W的灯泡,增加室内的光照,用日光灯、高压汞灯、弧氙气灯为好,使灯和植物叶子保持50~60cm的距离,冬季补光可在日出后进行,每天2~3小时,待室内的光强增加后停止。阴雨天全天可补光。

(3)防大风天气

白天将透光覆盖物固定好,不使其被风吹跑,夜间要盖严、盖好。否则,一旦被风刮掉秧苗极易受冻,中后期要避免冷风从底角直接吹入,以免损伤秧苗。

(4)防降雪天气

白天降雪要盖好草苫,雪停后立即清除积雪,翌晨雪停后及时扫雪,保持覆盖物干燥,并及时揭草帘,使秧苗见光,连阴雪天气之后骤晴,揭去覆盖后要注意观察秧苗变化。如此反复,经2~3天即可转入正常管理,若揭开不管易造成“倒苗”。

(5)防雨雹天气

白天降雨,及时揭去覆盖物,防止纸被、草苫等被雨水淋湿,影响保温效果,但不得使雨水淋入畦内植株上;夜间降雨,雨后抓紧把覆盖物晒干。如遇冰雹及时覆盖草苫或帆布篷帐,以保护棚膜,下过后及时清除揭去盖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