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农业林业现代农业知识读本
29435700000020

第20章 旱作节水农业(2)

有机肥是农业生产的基础,旱作农业区更要强调有机肥投入。增施有机肥能提高耕作层土壤含水量,达到以肥调水的目的。

(3)推广秋施肥和旱追肥

秋施肥的试验表明:实施秋施肥的田块,亩(0.067hm2)产春小麦比春施增产24.8%。增施有机肥,结合秋施肥(秋后最后一次耕地施入)是增强作物抗旱能力,提高作物对水利用率,实现稳产、高产的重要措施。

旱追肥(或深施肥)是用特制施化肥的机械,由机引和畜犁将肥料精量播施于土壤一定深度和作物根毛区范围内。

(4)蓄水保墒耕作措施

通过合理的耕作措施把雨水蓄积起来。其基本的方法是:深耕蓄水耙耱保墒。冬春碾压,中耕除草。根据不同类型旱区及降雨集中特点,在雨季深翻蓄水,中耕锄草时开沟或内打横埂,创穴培垄等均可将降水拦蓄在垄间沟穴中,增加土壤透水性,使降水缓慢地渗入土层中,并减少蒸发。

(5)抗旱保水技术

通过应用保水剂或其他生物制剂拌种、浸种、蘸根、种子包衣、叶面喷施(根外追肥)、利用作物育苗基质等技术可减少叶面蒸腾,提高多种酶的活性和叶绿素含量,从而增强作物抗旱、耐寒、抗风蚀及病虫害能力,达到增产目的。

(6)地膜覆盖栽培技术

小麦覆盖栽培曾引进有覆膜穴播、膜侧栽培技术等,只有膜侧种植比较成功。许多地方还根据雨水季分布不均,秋季降雨较丰的情况推行“秋季覆膜、春季播种”的耕作方式,取得很好的效果。

总之,旱作农业技术的推广应用,重要的是各种技术的合理组合配套及分类指导,这还有待于科技人员和广大农民群众不断探索。

4.保水剂技术

在农林业生产上应用的高吸水性树脂俗称保水剂,它是一种新型功能高分子吸水材料,能吸收并保持自身重量百倍甚至千倍的水分。20世纪70年代中期,首先在美国研制成功,并在美国西部干旱地区推广。之后,日本、法国、加拿大、俄罗斯和中东一些国家也相继进行试验和应用。

保水剂在功能上,集保水、营养、调理、防病害等于一体;在性状上,要有合适的pH值,易复配,感观好;在用法上,多种方式直接简单应用和间接组配使用;在经济上,有极好的投入产出比,一般情况为1∶10~30,高者可达1∶100以上。

保水剂外观形态多样,以粉末和颗粒状为主,无毒、无臭、无害,以白色或淡黄色居多,pH值一般呈中性,不溶解于水,但能吸水膨胀,是一种调节水分的理想制剂。具有吸水性强、保水力大、释水性好、有效期长的特性。

保水剂具有:抗旱保水,提高水利用效率;改善土壤结构;降低土壤容重,增加土壤团粒体;促进作物生长发育,提高出苗度和成活率等功效。可拌种、蘸根,用作育苗基质或土壤直接施用,广泛用于旱区粮食作物、瓜菜作物、果树栽培和植树种草。

(七)旱区雨水集蓄及高效利用

集雨农业又称径流农业,主要是指通过一定的手段,把降雨产生的地表径流汇集贮存起来,在作物生长出现水分亏缺时进行有效补充灌溉,确保作物生长发育,以获得持续增产。

以我国北方为例,旱区年平均降雨量在250~600mm之间,大部分地区降雨集中在7、8、9三个月,约占全年总降雨量的60%~70%。冬春雨季的降雨量只占10%~15%,春旱在北方发生频率相当高。夏季降雨相对较多,然而雨量过于集中,阵雨、大雨、暴雨、冰雹时有发生,在丘陵山区。大多形成地表径流而流失掉,作物对雨水的利用率不足30%。如果把70%的径流水充分利用起来,可产生巨大的经济效益。其中,利用一家一户,修筑蓄水窖,把夏秋雨水积蓄起来,成为旱区雨水资源利用的一种新的方式。

(1)蓄水窖的组成

一个完整的蓄水窖系统主要由集水场、引水沟、沉泥池和蓄水窖四部分组成。

集水场

集水场的作用是收集降雨。一般山区坡地、乡间旧柏油路、田间压实路,直接或经过改造后作为集水场。还可利用300mm降雨量的地区,一个容量50~60m3的水窖,需要集水场0.08~0.134hm2。

引水沟

在集水场的下方是引水沟,其作用将集水场的水顺利地引流蓄水窖。在旱区,一条引水沟可能作用于多个蓄水窖。

沉泥池

设在水窖口近旁,一般长2~3m,宽1.5~2m,深1m。其作用是减少进入水窖的泥沙,窖口固定细眼铁网防杂质入窖。

蓄水窖

形状像埋入地下的水缸或暖水瓶(或脖细大肚的晏酒瓶)。窖脖直径50cm,高60cm。窖盖高1.5m,窖盖底直径4m。

窖体深4.5m,窖底直径3m,水窖总容积50~60m3。一个窖所蓄水可浇灌0.134hm2地2次透水。寿命可达10年,造价1200~1500元。

(2)雨水的有限利用与有限灌溉

由于蓄积的水量有限,因此在应用中必须是配天然降水,在作物播种到收获期间遇到降雨不足,土壤严重缺墒,水分亏缺影响到作物生长发育时,利用窖水进行有限补充灌溉。

坐水种

一般用点种作物时。每穴浇2kg左右。浇灌的水全部渗到土壤中后,再施于穴一边,另一边点上种子,覆盖上干土并轻压,用塑膜覆盖,可以抗旱20~30天,保证出苗率95%以上。

根际土壤注射灌溉技术

即用旱追肥枪安装在喷雾器上,依靠喷雾的打气压力,通过枪嘴将水注入到作物根际5cm土壤中。特点是灌水、追肥、根际施药一次完成。主要用于果树、瓜类、地膜玉米等稀植作物。

膜下灌溉

利用灌溉设备,将滴水孔插入地膜下方将水引入作物根际,减少水分蒸发损失。

地下灌和地上移动式灌溉

利用黑色皮管埋入土中固定到作物根际,需水时,打开阀门送水或将水管移动到田块浇灌。

(3)滴灌量及效益

根据宁夏、甘肃、内蒙、江西等地实际用水量及效果,利用窖水补充灌溉:每窖可补灌地膜玉米0.134hm2,确保玉米亩(0.067hm2)产400kg,每亩(0.067hm2)每次用水18m3。侧膜小麦0.134hm2,确保亩(0.067hm2)产200kg以上,每亩(0.067hm2)灌水量15~20m3。果树加压滴灌每亩(0.067hm2)用水16m3,蔬菜每亩24m3,每窖灌地膜西瓜1亩(0.067hm2)。确保亩(0.067hm2)产2500kg。每窖灌温棚蔬菜0.134hm2,每棚收入达6000元。

附:小麦膜侧种植技术要点

(1)选地整地

要选择地势平坦,保水保肥好的川旱地或台地、梯田、沟坝地,轻壤或中壤土质的地块,前茬作物收获后,深耕20~25cm,以充分接纳雨水,雨后浅耕耙耱。冬小麦临播前结合耕地施肥重耱,若地太虚可参耱实平。春小麦在白露前后适时浅耕收耱,翌年早春镇压打碾。通过以上精细整地,使土壤达到无土块、无根茬、无杂草,上实下虚,田面平整,墒情良好的标准。

(2)增施肥料

冬小麦播种前后结合浅耕每亩(0.067hm2)施农家肥2000~3000kg,尿素10~15kg,磷酸二铵10kg或普钙25~30kg,带种肥磷酸二铵3.5~5kg,尿素2.5~3.5kg;返青后旱追肥尿素5kg或碳铵25kg。春小麦秋施农家肥2500~3000kg,磷酸二铵10~15kg,尿素15kg或碳铵25kg,带种肥磷酸二铵3.5~4kg,尿素1.5~2.5kg;拔节期借雨或滴灌追施尿素5kg。

(3)配套农机具

配套农机具为机引和畜力两种覆膜播种机。机引铺膜条播机适应在地势平坦的旱川地、台地和塬地等比较大的田块使用;畜力铺膜播种机比较适宜在梯田和缓坡小坡地上使用。两种播种机均能一次性完成起垄、覆膜、播种、施肥等工序。

(4)种植规范

以60cm为一带,垄底宽30cm,垄高10cm,垄顶圆弧形垄间距30cm,每垄两边膜侧各种一行小麦,行距15cm。

(5)选择品种

根据不同气候类型区域选用适应品种,一般地选用抗旱性、抗倒伏、丰产性的强分蘖品种和大穗大粒品种。冬小麦干旱区选“洛夫林”、“77~7”,河谷川道区、阴湿区选用“中引6号”;春小麦干旱区选用806、602等。

(6)种子处理

用精选机精选种子,晾晒后进行药剂拌种或抗旱保水剂拌种。冬小麦用60%“3911”和100ml促丰宝或100g旱地宝加15kg清水稀释后喷洒在25kg麦种上,搅拌后堆闷12小时后播种。

春小麦采用冬小麦相同的方法用促丰宝或旱地龙拌种后再用25%可湿性粉锈宁按种子量的0.1%拌种。

(7)适期播种

冬小麦比当地常规露地种植适宜播期推迟3~5天,从9月10日至9月底,最适播期为9月中旬;春小麦比当地常规种植适宜播期提前3~5天,即3月下旬至4月上旬,最适为3月下旬。

(8)精量播种

冬小麦掌握为当地常规种植50%~60%的播种量,即12.5~20kg;春小麦掌握为当地常规种植60%~70%的播种量,即15kg。

(9)严格播种质量

机具起步时,要将膜头压紧压实,行走带度要均匀,膜边力求用土压严,不露边,膜上每隔2~3cm横压一土腰带,以防风揭膜。冬小麦播种深5~6cm。开沟犁口塞土挂柴要及时停走打通,并补种断垄部分。若未发现没补种上的,出苗后应及时补种。

(10)田间管理

出苗后及时查苗,发现缺苗断垄的行段,要用同种小麦品种浸种催芽补种,墒情差的要浇水补种;间匀丛撮苗;发现有因土塞犁口或提犁而流种形成的丛撮苗,在4叶期及时疏苗;发现有风吹膜或压土不严的地方,要及时雍土护膜,严禁家畜禽踩踏地膜,啃吃麦苗,确保地膜完整,麦苗齐全;防治病虫害;喷施叶肥,可在灌浆中期喷施促丰宝或植物动力“2003”,磷酸二氢钾、尿素等肥液或防病虫害药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