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农业林业现代农业知识读本
29435700000022

第22章 立体农业(2)

藕池适宜放养与单纯养鱼不同,必须选择好适宜鱼种。一般适宜放养耐低氧的鱼种,使其在较低水位的情况下,能够取得较高的产量。目前养殖较好的鱼种主要有:黄鳝:每亩(0.067hm2)投入体长10~15cm的种苗20~30条;泥鳅:每亩(0.067hm2)放养体长5~10cm品种3~5条;胡子鲶:每亩(0.067hm2)放10~15cm的种苗1000~1500尾;鸟鳢:每亩(0.067hm2)放养800~1000尾。

饲养管理:一是鱼种放养前要保持适当的水位,鱼种入池前要进行严格消毒。每亩(0.067hm2)用生石灰70kg。

二是要根据各种鱼食不同,选择鱼类喜食适口性饵料。饵料的投喂要四定:定时、定位、定质、定量。

三是要保持清新的水质,根据季节的变化和温度变化及时加注新水。

四是防止鱼类逃逸,经常检查排、溢水口的防逃设施并及时维修。

五是搞好疾病防治,导致鱼病的主要因素有营养不良,鱼体损伤,环境恶化,细菌侵入等。因此,必须加强化水质管理,确保饲料新鲜,保质保量投喂。每15~20天用1mg/kg的漂白粉溶液进行全池波洒,消灭病原体。发现寄生虫时可用90%的晶体敌百虫0.4~0.5mg/kg全池泼洒,药液入池后要观察鱼类活动情况,发现不适要及时换水。

六是每天要巡池检查,发现病死鱼要及时捞出,观察水质变化和鱼的吃食情况,做好日常记录以便总结经验。

(4)丝瓜或佛手瓜种植

4月5日~20日即清明之后谷雨之前。播种方法是在大棚硬化池外围两侧,单行穴播或移栽播种,株距2~3m,穴播丝瓜或移栽佛手瓜;丝瓜品种选择瓜条短粗的为好。田间管理同常规丝瓜或佛手瓜的种植。

(5)秋冬茬种植

10月上旬藕叶地上部分干枯收获后,清理地内藕叶秸秆,然后用铁锄刨松地面,每亩(0.067hm2)施底肥二铵20kg,硫酸钾10kg,土肥充分拌匀。棚藕采收后可种蒜苗、菠菜、油菜等耐寒叶菜。

5.小麦套种生姜立体高效种植为充分利用光、热、水、肥、土地等资源,发挥作物间的互惠作用。

(1)栽培模式

小麦采取沟垄种植方式,沟距60cm,其中垄宽40cm,沟宽20cm,沟底播种3行小麦;沟间距60cm,其中垄宽35cm。沟宽25cm,沟底播种3行小麦。立夏前后,在垄上套种1行生姜。

(2)技术要点

合理安排、轮作换茬

小麦、生姜间套种植,生姜是耐连茬的作物,在无病姜田,一旦发现病株,要及时换茬。

严格选地、施足基肥

小麦生姜的间套作必须有良好的生产条件和土壤基础,应选择土层深厚、地力肥沃、疏松透气、排灌方便的轻壤土地种植。在选好地后,秋播前要深耕细耙,科学配方施肥。并根据土壤虫情,每亩(0.067hm2)施入3%锌硫磷颗粒剂5~6kg或黑矾15~20kg土壤消毒。

选择品种、合理密植

小麦品种要选用株型紧凑、分蘖力强、成穗率高、穗大粒多、增产潜力大、抗倒伏的中熟品种。生姜选用姜块肥大、皮色黄亮、不干缩、未受冻、无病虫害的健壮姜种。姜种的处理要分困姜、炕姜、分选壮芽三步进行,以保证姜芽健壮。种植密度,小麦每亩(0.067hm2)播量6.5kg,亩(0.067hm2)成穗达35万穗;生姜采取带芽块横向平播于沟底,株距15~17cm,每亩(0.067hm2)种植8100株左右。

适期播种

小麦适宜播期为10月10日~20日,出苗后管理同常规大田。翌年5月至6月初小麦成熟时适时收割,只割取麦穗,留下60cm有麦秆遮阴。清明前后暖姜芽,采用塑料阳畦催芽。催芽前用多菌灵或G~1型生姜增产剂浸种,选择无风晴天将姜种放在地上晾晒,中午翻动1次,晚上搬回室内,堆积4~5天,保持11~15℃,使姜种“发汗”困姜。这样反复3次即可催芽,谷雨后打包上炕(一般在厨房内)即“炕姜”,开始温度不要超过20℃,以后逐渐升高并保持在23~25℃。约20天出芽。出芽后温度降低到17~18℃。催芽时间相对温度要保持在80%~85%。当芽长出花生米大小时,即可分芽播种。分芽时保证每块60g左右,并有1~2个半芽“分芽壮芽”。套种日期以5月4日~12日为宜。播种前3~5天,先在播种行内开15cm深,10cm宽的沟,每亩(0.067hm2)施优质圈肥1500kg或饼肥150kg,氮肥25kg,磷肥25kg,25%多菌灵1kg,混合后施在沟的阳面。播种时将芽块横向平播于沟底,株距15~17cm,亩(0.067hm2)播8100株左右,随后用湿土盖严,厚度4~5cm为宜。

(3)科学管理

防病除虫浇水

生姜套种完毕后要浇一遍水,浇水或雨后要及时划锄。播后15天生姜顶芽出土,应及时浇出苗水。一般每周浇1次水,追肥勤浇水,汛期注意水涝,特别是热雨后应及时浇清洁水凉井水。

追肥

在苗高30cm,具有1~2个分枝叶,轻施提苗肥,亩(0.067hm2)追施硫铵5~20kg。8月上旬生姜处在三马杈旺盛分阶段,也是其生长转折时期,亩(0.067hm2)追施豆饼或亚麻饲养肥100~150kg,复合肥25~35kg。

立秋排齐拔姜草后,补施秋苗肥,亩(0.067hm2)施氮肥80kg,磷肥,钾肥50kg。9月上旬生姜进入根茎生长盛期,为防止植株脱肥早衰,也可追施肥1次,亩(0.067hm2)追复合肥15~20kg。

中耕培土

结合生姜三马杈旺盛生长阶段的追肥进行第一次培土,拔麦草后在追肥的同时进行第二次培土,使原来的沟变成垄,垄变成沟。垄高10~15cm,宽25cm左右。

防治病虫害

生姜的病虫害主要是姜温病和姜螟虫。姜温病以预防为主,通过和无病姜种合理轮作换茬、土壤消毒、铲除病株等措施,加以综合防治。姜螟虫要在芒种前,即钻心虫产卵盛期,用90%敌百虫800倍液喷雾防治。

生姜不耐0℃以下的低温,在要10月中旬前初霜来临前收获,贮藏上市。

6.地膜玉米与香菇立体种植

(1)香菇陆地栽培养料制作

香菇陆地栽培养料以硬质阔叶树锯木屑为主,一般亩(0.067hm2)用锯木屑600kg、麦麸500kg、稻秸500kg、玉米面160kg、尿素21kg、石膏120kg,多菌灵7kg。将上述原料混匀,使养料含水55%~60%,用特制蒸煮器在98~100℃高温下蒸煮8小时,冷却到28℃以下时,即可铺料播种。

(2)播种

香菇播期

玉米套种香菇一般为夏、初秋季节出菇,选用高温型品种如武香1号,当气温稳定在5℃以上时,即可播香菇。根据不同地区气温,稳定时间可掌握在3月8日~10日或3月15日~20日不等。播种前,用刀片划开香菇菌袋,去掉老化的菌皮和有病的菌块,将菌种用粉碎机绞成豆粒大小的碎块备用,将事先做好的香菇畦床(玉米套香菇一般按1∶1种植,香菇畦宽60cm,高10cm,玉米行宽60cm香菇畦床中间留60cm作业通道),用10%敌百虫溶液喷雾,撒少量石灰消毒,然后铺上1.5m宽,0.015mm厚的地膜。播种时,2/3的香菇种与已消毒好的培养料混匀播于地膜内。1/3菌种播于表面压实,使菇床与地面持平。床面上间隔20~30cm斜放6~7根消毒好的通风稻草把,间隔1m左右通气草把,露出地面,盖上地膜之后覆5~10cm厚的土。

玉米播种

香菇播后50天,菌丝可长满菇床,应拨开覆盖的土层,播种玉米,约在4月底5月初。玉米品种可根据各地条件选择适宜品种。播种时,应在玉米播种行内双行、每穴2株,距菇床10cm处点种,以防根系拱破地膜。株距为30cm。每亩(0.067hm2)留苗2800~3000株,这样在玉米封垄后,叶片才能起到为香菇遮阴、蔽光作用。

玉米田间管理与大田相同,但玉米除草和病虫害防治避免涉及菇床。

(3)香菇打包、支拱、上帘及转色期管理

香菇播种后,经过40~50天的培养,菌丝即可穿透培养料,上下洁白一致长满料面,此时要及时打包,撤掉覆盖在地膜上的土,打开地膜,撤稻草,盖好地膜,并在地膜重叠处,每隔1m放一根消毒的木棍,之后立即支拱上帘,保持7~10天不翻动,促使菌丝恢复生长。

打包时间应选择在无风、阴天或早晨、傍晚进行,避免料面长时间暴露在空气中。打包时要边支拱边上帘,一定要到位,防止干料和感染杂菌。打包7~10天后,少数培养已开始转色,表明菇床进入转色期。转色期间,香菇菌丝需在散射光下生长,应注意避免阳光直射,要求通风良好,菇床湿度保持在60%~70%。

(4)越冬及翌年早春管理

11月下旬后,陆地香菇开始进入越冬管理。香菇菌种一般可抗—40℃的低温,因此越冬管理以覆土、盖草为主,厚度10~15cm。翌年春地气化通后,温度稳定在5℃以上时,即可揭去覆盖物,打开地膜,进行出菇管理。在3月10日左右。早春一般不需要特殊管理,但如果料面缺水,应补充水分,方法同第一年管理一致。从3月10日至5月1日,每亩(0.067hm2)可陆续产香菇500k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