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学洒脱斋夜话
2949800000039

第39章 崔铁牛

我想再加一个别致点的题目——《有一个水文化特级传播大师》。

这位水文化特级传播大师名叫崔铁牛。

崔铁牛的实际职称是主任记者,相当于副高级别。这实在委屈了他,至少我为他抱不平。你抱不平算个啥?你不过是一个区区文人,你以为你是谁!可话又说回来,我虽然无权无势,不能给崔铁牛上正高加工资,可我能用心评他为“水文化特级传播大师”,请问谁能管得着?

别以为我是故弄玄虚,更别以为崔铁牛是浪得虚名。

公元1959年,17岁的崔铁牛来到汾河水库当工人。小青年个头不高,精干利落,一对比常人大一圈的黑眼睛滴溜溜放亮,心灵手巧,能写写画画,很快就崭露头角,抽调到大队宣传队发挥特长,从此这就跟中国的水文化打上了交道,一年、二年、八年、十年、三十年、五十年……如今奔70岁的人了。水库宣传员、水利勘探队车间干事、水利厅宣传干事、中国水力电力报(中国水利报前身)记者、中国水利报山西记者站站长……如今身退而心不退笔不退。

崔铁牛先生这几十年一贯制地传播水文化,成果如何呢?这本40多万字的文集是精选而成,全部文稿当然要比它多得多。现在就来看这本由资深编辑杨文女士选编的《崔铁牛自存文稿》。

作为一名新闻记者,发消息写通讯当然是本职主业。作为水利记者,崔铁牛干得相当出色:不仅写作勤奋,出手快捷,数量惊人,获奖多多;而且善于将新闻的时效性、真实性和可读性较好结合;贴近现实、贴近生活、贴近群众,坚持以正面报道为主,同时敢于揭露鞭笞社会丑恶现象;更可贵的是,他在长期的学习和实践中逐渐明确认识到,中国水文化是中国文化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举凡中国历史、经济、政治、军事、环境、文学、艺术、哲学、建筑……直到寻常的生活饮食,没有哪个领域是与水文化无关的,真是涉猎甚广,内涵极为丰富,其核心就是兴利除害,实现人水和谐,与整个中国文化所追求的天人合一、和谐美满是一脉相通的!什么“道法自然、治害为利”、为民造福的理念,“全面规划、综合治理”、遵循自然规律、多方永续受惠的理念,“正本清源、细水长流”、保护水环境、珍惜水资源的理念等等,都应该成为人们的人文素质和精神底蕴,成为构建中国和谐社会的文化实力。有鉴于这种清醒的“水文化意识”,所以不管他写获得一等奖的《河东散记》等长篇通讯,还是写《钱正英看望“草木英雄”》等这样的短小消息,无不体现着和展示出中国水文化这一种“大认识”的关照与贯穿,使作品就此获得一种独特的个性和品位,一看就知道是“崔”字号的手笔。

如果说受新闻稿的时效性和篇幅的限制,崔铁牛的通讯和消息还不足以显示其水文化的认识和修养水平的话,那么就看看他的散文,尤其是散文中的随笔吧。书中只选了不多的18篇,不过已经完全可以管中窥豹了。

散文、随笔已完全进入文学范畴,除了得有够水平的文学性之外,还得有形散神不散的思想性。作为以传播水文化为基本内容的崔记散文,毫无疑问达到了这个标准。就语言的凝练、生动和优美而言,当然不能说崔铁牛先生已经达到多么高级的境界,但秦牧讲的“写散文最不能丢的是‘思想的红线’”,这一条崔先生确实做得很好。不论是以写人、记事为主的《李冰石像前的随想》等叙事散文,还是以状物、写景为主的《沙棘的风采》等抒情散文,都有着一条意境深邃、寄志高远的“思想的红线”,也就是从中国水文化富矿床上敲击出、提炼出的一个活的灵魂。

说到崔铁牛散文随笔的思想锋芒和战斗激情,不能不特别提出《大堤上的硕鼠》。任人皆知,官场腐败现象,是中国历史上久治不愈的“传统癌症”,扩散至今,导致党内腐败进一步恶化,已经成为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构建和谐社会的最大障碍之一。一切有识有志有胆有勇之士,如不能在反腐倡廉中恪尽绵薄,则枉为当代中国人!崔铁牛先生以一篇动人心魂的《大堤上的硕鼠》,交出自己合格答卷。

《大堤上的硕鼠》以借古喻今的明锐姿态,以皇皇近万言的刀笔文字,历数清朝嘉、道年间水利官场的种种积弊和腐败现象,上至皇帝的昏聩无能,下到各级河道官员的贪腐成性,实在触目惊心,骇人听闻,唤起人们消灭硕鼠的冲天义愤和追求河晏海清的美好社会理想。一个水利新闻记者能够留心于此、笔耕于此、战斗于此,足令那些醉心风花雪月而恬然不知国艰民苦的所谓职业作家汗颜。

会写新闻的作家极少见,会写小说的记者也不多。会写新闻又会写小说的崔铁牛就显得很是可爱又可贵。书中自选的9篇中短篇小说虽然难称精品,但足可诠释这种可爱与可贵。

崔铁牛这些借小说文本作载体的作品,其内容和题旨仍然不离水文化,只是将水文化的丰厚内涵和终极价值推演到更高极的境界而已。

这些小说都讲了怎样曲折动人的故事?塑造了怎样鲜活典型的人物形象?语言和技巧达到了怎样的程度?……读者见仁见智,自会议论。笔者就不必置喙了。想多说几句的是《柳暗花明紫虚河》,是它那一禀《大堤上的硕鼠》的凛然正气,对当代“河道官员”的褒贬评判。

这部小说的初稿我就看过,记得是11万字,说是个长篇也行。以河道清障为新鲜内容,以《官场现形记》的批判现实主义笔法布局行文,情节真实感人,对话极有角色个性,人物活灵活现,尤其思想锋芒毕露,是讨伐鞭笞当代腐败现象的不可替代的文学版本之一。可惜杂志社顾及自身生存安危,不得不让作者一改再改,改到最后也未能面世。现在终于出版,但“邻女已改旧模样”了。不过虽然如此,其灵魂到底未丢。

一个中国当代普通的文人,倾其毕生之力,学习中国和世界水文化,并研究它,发掘它,赞颂它,扞卫它,成绩斐然,功在人心。在笔者目力所及的范围内,像崔铁牛先生这样出类拔萃者,实在罕见。我封他一个水文化特级传播大师并不为过。

这又提到职称,就再说说崔铁牛先生的副高。没评上正高职称,非年限不够也,非表现不佳也,非业绩不大也,恐怕主要是学历不高也。崔铁牛者,初中学历也。那么为什么不上高中、上大学、考研考博?非无能也,是无运也,无命也!公元1958年夏,崔铁牛先生肄业于全省着名的临晋中学。此前一年,发生了“伟大的”反右派运动。一个小小中学校,抓出4个大右派,其中就有崔铁牛先生的父亲崔励堂老先生。他的“滔天罪行”就是说了“马放南山,刀枪入库,太平盛世”12个字,说这是“历史反革命分子”对新社会的嘲讽与恶攻!崔老先生新中国成立前曾任山西督军府无线电台台长,后来参加和平起义投奔新政权,按说是有功人员,现在却不明不白地成了“历史反革命分子”。惩罚是严厉的:遣送原籍农村监督劳动改造。于是包括崔铁牛先生在内,全家一体失去城市户口和待遇,过起“另册”日月。真是祸不单行。崔老先生一次在秋田锄草时,不小心锄掉3棵葵花苗,立时被打成现行反革命分子。至此,历史反革命分子、右派分子、现行反革命分子,加上原先就有的富农分子,四顶铁砣似的政治大帽重叠扣上,压得崔老先生及全家再难喘气伸腰。崔铁牛再聪明有才,你还想升学深造吗?那叫门都没有!也算天无绝人之路,遇上太原电机厂招工,崔铁牛干脆远走他乡隐于市,一混混进工人阶级队伍,跳过年又混进汾河水库,历经政治运动居然没有被清洗出去,还不算你拣了个天大的便宜?

有好话说“英雄不问出处”。可到评职称的时候,哪里能做得到?相反,同志们先得问你出处。轮到崔铁牛,这就是他的出处!他取用笔名“村夫”,分明清楚自家出处委实低微,草根平民一个,难登庙堂之高,难得青云之志。

现在看来,这样的出处对崔铁牛先生不好吗?好得很!逼你发愤,逼你自强,逼你忍常人之不能忍,想常人之不敢想,做常人之不会做,坚忍不拔,披肝沥胆,吞泪舔血,不达成功誓难为人!到如今,天下有正高职称的人多如过江之鲫,有几人跳过龙门?崔铁牛头无正高桂冠,却也才子榜上有姓名,专业圈里称大腕,强似金玉其表败絮其中的一堆人间垃圾。我那个“水文化特级传播大师”的雅赠,你就拿它去玩吧!崔先生。

据说崔铁牛先生退休之后,读书写作之余,又拣起了水墨丹青老本行。挺好的。未曾细问涉笔何趣,不过我敢断定,泼墨彩绘处,必定仍然离不开水文化。只待画作展示时,再有惊人之处。

(2008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