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学洒脱斋夜话
2949800000078

第78章 山西有什么

没来过山西的人总要问:山西有什么?

是呀,以大中国的眼光看,山西有什么呢?

山西有古老的自然史。早在6亿年前元古代的吕梁运动中,山西地区的太行山、五台山、中条山、吕梁山等,就继泰山之后,从一片汪洋中脱颖而出,与屈指可数的另外几座山连结成华北古陆。此时,环目四望,整个神州大地都悄无声息地沉寂在茫茫大海之中,只有被称为扬子古陆和淮阳古陆的地方,偶尔出露一下海面,至于现在的闽浙一带,则只有几个极不显眼的零星小岛而已。山西地台横空出世之后,又经过了好几亿年,直到7000万年前的燕山运动结束,我国东部地区才浮出水面,连成一片高低起伏、山脉纵横、盆地罗列的陆地;西北部的天山、阿尔泰山、祁连山、昆仑山等巨大山脉继续上升,也露出了海面;接着西南部的藏北滇西一带,相继隆起了喀喇昆仑山、念青唐古拉山和横断山脉。一直到这会儿,除藏南地区、喜马拉雅山地区和台湾地区等仍然覆盖在浩瀚碧波之下,整个中华大地才显现出现代地形的雏形。

山西是我国开发最早的地区之一,旧石器文化遗址就多达200多处,其中西侯度文化遗址距今已有180万年,比出名早些的云南元谋文化遗址还要早上10万年之久。至于新石器时代的文化遗址嘛,数以千计,广泛分布于汾河、泠河、涑水河等地,充分证明早在6000年前,山西已经进入母系氏族社会繁荣时期。到5000年前时这里又成为黄河中下游龙山文化的重要集中地之一。相传,华夏民族的始皇帝,就曾把山西一带作为他率领黄河流域人民战天斗地的主要地区,尤其是被称为河东和平阳的晋南地区,养育了中国人类的祖先,为华夏文化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山西是中国史前三伟人尧、舜、禹建都立业的风水宝地。尧都平阳,就是现在的临汾,至今城南有尧庙,东北30公里外有尧陵。尧陵很特别,为纯净黄王筑成,高达50米,环周有80米,陵上松柏苍翠,周围土崖环峙,涝河经陵前南流,依旧古风蔚然。舜帝姓姚名重华,是有虞氏部落的首领,故称虞舜,继王位后建都蒲坂,就是现在的永济市。舜帝有庙也有陵,如今都成了十分红火的旅游景点。禹也姓姚,名叫姚文命,是夏后氏部落的领袖,所以称夏禹。他把都城建在安邑。至今夏县中条山麓有禹王城,河津黄河上有禹门口,芮城县城东南隅有大禹渡,相传都是大禹治水时工作和生活过的地方。

山西的“晋文化”源远流长,强大深邃,复杂多变,影响广远。有人说山西文化有“三大历史层面”:从西周初年晋国立国开始,到春秋末年韩、赵、魏三家分晋,再到战国末年为强秦所灭,经历800多年的发展演变,一步步由初级形态的“晋文化”升华为成熟形态的“三晋文化”,以其独具特色的文化风采,展现于中国古代地域文化园地;举凡西周以前山西地区的远古文化,皆属于三晋古文化的“前史”或“史前期”,也就是说在此之前的文化发展,为三晋古文化的崛起创造了历史前提,提供了历史根据,是三晋文化所由形成的深远的历史缘由;秦统一中国后,作为诸侯割据的晋与三晋国家不复存在了,三晋古文化这一特定历史条件下的产物也走完了自己的行程,但是这片土地上所蕴育的历史文化传统并未断流,反而在某种特定历史环境中深刻有力地发挥作用,影响和制约着中国封建文化和山西地区文化的发展,进一步展现出波澜壮阔的文化景观和丰富多彩的文化风貌。现在,对三晋文化特点的研究已相当深入:有学者讲民族融合性、兼容并包性、地域差异性和黜华尚实性的“四大特色”,有学者则持“二元论”:顺时应变的革新精神和兼容并蓄的开放姿态。

山西的帝王文化,大唐皇帝李渊、李世民,后唐皇帝李存勖,后晋皇帝石敬瑭,后汉皇帝刘知远,北魏皇帝拓跋珪、拓跋宏,还有中国第一位女皇帝武则天……都出在山西。山西成了出皇帝的风水宝地,太原因“龙城”之誉而名噪一时,吓得宋太宗赵光义亲临太原,下令火烧“龙城”,再水漫“龙城”,铲平城西边的系舟山,叫“拔龙角”,企图永断“龙脉”,再无威胁大宋江山的“真龙天子”问世!

还有独领商界风骚数百年的明清晋商和晋商文化。

还有关公和关公文化。

还有煤炭和煤炭文化。

还有佛教圣地五台山和佛教文化。

还有千年佳酿汾酒和汾酒文化。

还有山西老陈醋和醋文化……

山西值得向外人称道的东西还真不少啊!

那么,除此之外还有没有?还有什么?

现在,这套《中国与山西》丛书,就是想锦上添花,将另外四种山西“家珍”推向大中华的盛宴,以飨国人。它们是:《中国名人与山西》、《中国文学与山西》、《中国古建筑与山西》、《辛亥革命与山西》。

一、从古至今,历朝历代,都有无数中国名人活跃于山西这块土地上,他们或生于斯,或客于斯,都将自己的一段辉煌人生展现在山西,谱写出无数亮丽华章。他们之中有雄才大略、励精图治,从而成就了一番伟业的政治家;有运筹帷幄、决胜千里、战功盖世的军事家;有深谙儒、释、道、法、兵百家学说并自成体系的思想家;有才华绝代、作品不朽的文学家和艺术家;有精通医理、妙手回春的医学家;有诲人不倦、桃李满天下的教育家……这些名人,以其对社会和自然发展规律的真知卓识,以坚忍不拔的顽强毅力和无畏无惧的拼搏精神,为山西社会的发展进步,为国家的统一安定,为中华民族的独立解放和各民族的团结交融,为山西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都做出了重要贡献,给山西和中国留下了一笔十分珍贵而又丰厚的文化遗产。

二、中国文学历史悠久,其中古代文学长达数千年,可分为先秦、两汉、魏晋南北朝、隋唐五代、宋元、明清六个时期;1840年鸦片战争以后到1919年五四运动以前为近代文学;五四运动以后至今则属于现当代文学。

上古神话是我国文学的起点,它以丰富的想象表现了原始人同自然作斗争的进取精神,概括了中华民族的伟大性格,其中斗争精神和浪漫主义的表现手法,深远地影响着后世的文学创作。可以说上古神话既是我国的文学宝库,也是中国文学的土壤。应该指出,其中最为着名的《鲧禹治水》神话、《女娲补天》神话、《愚公移山》神话等等,都与山西这块热土有直接关系。山西还是孕育中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的少数几个风水宝地之一,其中采风于山西境内的《魏风》和《唐风》,内容丰富,名篇连珠,比如《伐檀》、《硕鼠》、《山有枢》、《无衣》等,已经成为千古绝唱。春秋后期,礼坏乐崩,维护奴隶制度的典章制度逐渐废弃,掌握文化的师、史流散到民间,他们设立私学,招收弟子,讲授学业。私学代替了官学,文化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普及,于是产生了新的知识分子群。他们来自不同的阶级、阶层,代表着不同社会集团的利益,围绕着社会、政治、人生、宇宙等问题提出了不同的学说,形成了不同的学派,儒、墨、明、法、道、阴阳各学派之间互相攻诘驳难,出现了学术上的百家争鸣局面。而其中十分着名的《荀子》和《韩非子》则为山西籍的荀况和韩非自着,各成一家,达到了战国时期论说散文的最高成就。唐代是我国文学创作全面发展、高度繁荣的鼎盛时期,尤以诗歌成就最为突出。唐代山西既是文风高炽之地,更是名家辈出之邦。山水田园诗派的先驱人物王绩,“初唐四杰”之首的王勃,山水田园诗派最高成就的代表者王维,边寨诗翁王昌龄、王之涣,新乐府运动的领军人物白居易,大历十才子中的卢纶、耿玮、吕温、畅当,文名盖世的柳宗元,开一代诗风的温庭筠,名冠唐末的司空图……真正是群星灿烂。唐以后历经宋、元、明、清、民国,直到新中国建立以后,山西在文学领域这种人杰地灵的大优势一直绵延不绝,蔚为壮观:关汉卿、白朴和他们的元杂剧,罗贯中和他的《三国演义》,傅山和他的《霜红龛集》,杨深秀和他的狱中诗,景梅九和他的《国风日报》,赵树理,马烽和他们的“山药蛋派”……无不对中国文学作出了独特的不能替代的贡献,占有一席永久地位。

三、建筑艺术被称作是一种“凝固的美”。古建筑的这种美,因其承载着深厚的历史文化积淀而愈发灿烂。中国古建筑的美更是源远流长,独具魅力。我们远古时代的建筑,虽然完整的实物早已消失,但却有丰富的遗址,既有穴居、半穴居的许多实物资料,又有巢居的许多实际资料。这些遗址,有些距今已7000多年,从发掘出来的化石看,发现当时人们已经用榫卯木结构形式,后来这种形式一直沿用下来,充满了古老的生命力。先秦时代到了殷、周,有了文字,有了金属,中国文明大步前进,已经出现了宫室,随着城市的出现,建筑形式也多样化起来,而且也出现了一套建筑的构成方法。

秦汉以后,国家经过数百年的混乱、分裂(魏晋南北朝),又走向统一(隋唐),使中国社会文化又前进了一大步。建筑文化当然也不例外。大唐王朝是中国历史上值得骄傲的时代,那时的建筑,无论宫殿、民居、寺庙等等,都很辉煌。随着佛教传入中国,古建类型上又多了几种形式,寺院、塔幢、石窟,这三种形态的出现,使中国古建形态更为丰富,并作为一种比较固定的形式流传下来。

宋代,中国封建社会开始走向晚期。这在建筑文化上表现得更为明显,一切都定型化,并且用文字表述出来,代表作就是北宋李诚编写的《营造法式》,它标志着中国古代建筑已经达到顶峰。宋代以降,虽然古建在形式上没有太大变化,但却是历史上最辉煌的时期,我们可以在元、明、清的许多宫殿、民居、寺庙、园林建筑中,看到数千年延续下来的整体的建筑文化。

可以骄傲地说,整个一部中国古代建筑史,从远古时代的穴居遗址,到明清时代的普通民居,在山西都有极为丰富的遗存,尤其宋以后的地上古建,占到全国的70%以上,位列全国第一。所以,有个通俗的说法是:要看地下的宝贝到陕西,要看地上的宝贝到山西。

四、发生在公元1911年的辛亥革命,推翻了在中国绵延2000多年的封建帝制,使中国人民从此走上要生存权利,要民主权利,要自由权利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道路。这件划时代的壮举在世界近代史上意义重大,已经写入许多国家的历史教科书。在这场翻天覆地的大变局中,山西省扮演了极为重要的角色:它不仅是继湖南、江西、陕西之后第四个高举义旗、宣布独立的省份,而且在武昌前线最困难的时刻,是它和清兵第六镇组建的“燕晋联军”异军突起,客观上起到了牵制清军,支援武昌前线革命军民的作用,如果进军北京的计划实现,中国的这段历史将会重写;革命果实落到窃国大盗袁世凯手里之后,山西又成为孙中山先生最寄于革命厚望的地区之一,他亲临山西太原,会见了一大批山西籍的同盟会员,共商反袁救国大计。山西军政府和后来的河东军政分府,都在抗袁反袁的斗争中走在全国最前列,发生了许许多多震惊中外、彪炳史册的重大事件,涌现了许许多多扶危定倾、可歌可泣的英雄人物。

总之,不论用怎样的大中国的眼光来衡量,“山西名人”、“山西文学”、“山西古建”和“山西辛亥革命”,在山西都享有名列前茅的盛誉,和其他山西的“国粹”一样,都是值得为人称道的,都是应该让更多的人们知道并理解的。在此特别应该说明的是,我们充分地展现山西,并不是想向世人炫耀说:我们山西从前阔多了!并以此沾沾自喜,故步自封。恰恰相反,我们是要从昔日的辉煌中获取自信、经验和再创辉煌的能力。这也就是我们编写这套《中国与山西》丛书的出发点。当然,限于学识水平和时间所迫,它难免显得粗浅毛糙,差强人意。还望读者批评指正。

(2004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