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把节是中国西南地区一个古老而影响重大的民族节日,火把节不仅有着丰富多彩的活动内容,而且包含着深刻丰富的文化内涵。
火把节是中国西南少数民族的古老而又重要的传统节日,它蜚声海内外,被称为“东方的狂欢节”。火把节的大致时间是农历的六月二十四日,但不同民族举行火把节的时间不尽相同。
关于火把节的起源,专家认为它根植于古老的火崇拜。但是,不同民族出现了一些不同的神话传说来阐释“火把节”的来历,比如,凉山彝族的传说是这样的:
天上的大力士与地上的大力士相约在六月二十四日摔跤,结果天上的大力士被摔死了。天神大怒,派蝗虫到人间讨命债。铺天盖地的蝗虫吃了三天三夜,几乎吃光了所有的庄稼。人们为了保卫家园,一齐高举火把烧蝗虫,烧了三天三夜,最终将蝗虫消灭了。为了预防蝗虫再次侵害,彝民在每年农历六月二十四日都会举起火把,祈求丰收。
“火把节”虽然只庆祝三天三夜,但是,人们却很早就开始准备了。不仅要准备火把节的祭牲品,还要准备家人的过节服装。有些彝家姑娘们要准备头帕、彩衣及彩裙等,有的姑娘还要为自己的情人赶制衣裤、腰带及花包;小伙子们也为自己的情人购置银领扣、耳环或耳坠,有的甚至专为情人赶制蓝色披毡、买黄布雨伞等。在彝族村寨中,全村还要集资买一头或数头牛来宰杀,以示众人一心敬火神祛灾。
火把节第一天的清晨,家家户户把屋内外打扫得干干净净,男女老少都穿上节日盛装。女人们准备节日饭,男人们一早就去指定的地方,杀寨子里集资买来的过节牛,然后再把牛肉宰好分给各家各户,传说吃了牛肉会吉祥平安。下午,各家各户忙于宰杀各自准备好的祭牲品,并祭祀祖先。当夜幕降临,年轻人把早已精心预备的火把拿出,从屋里点出门,举火把先绕屋转一圈或三圈,转完后走向自家的庄稼地绕一圈或穿过,这时口中大声念道:“烧掉害虫,烧掉害蛾,烧掉贫穷,烧掉饥寒,烧掉饥荒,烧掉死神,烧掉瘟神,五谷饱满,六畜发展,人丁安康。”然后与其他的火把汇合,形成一条条“火龙”。这样,冲天的火光,震天的喊声,使寂静的山寨沸腾起来。
火把节的第二天是最热闹的时候。一大早,身着节日盛装的男女老少便从方圆几十里、上百里的地方赶来,潮水般地涌向指定的活动场地。姑娘们身着美丽的服饰,手执独具一格的黄油伞,据说这是因为在强光透射下,姑娘的脸被映衬而呈现微黄色,显得格外美丽;小伙子们披着蓝白披毡、察尔瓦,束着腰带,戴着红樱竹斗笠,聚集在草坪上举行选美、赛歌、摔跤、斗牛、赛马等庆祝活动。选美活动将彝族的服饰美、音乐美、舞蹈美、形体美和心灵美融为一体,展示出彝族独特的审美情调。夜晚盛大的火把游行、达体舞表演和篝火晚会,充分展示彝族人们热情奔放的性格和能歌善舞、蓬勃向上的精神风貌,这也是火把节被称为“东方狂欢节”的主要原因。
火把节的第三天被称为“送火神”或“送节”。夜晚,村子里游龙似的火把,聚集在一处,以表示全村人团结一心防御自然灾害。人们各自要用火把燃剩的蒿杆做成猪、牛、羊、马槽型搭好,或把竹子劈成两半做成牲畜喂盐槽,再拾些小石头放在槽型的蒿杆上,一般在每个槽上放九个小石头,表示无数,口中念道“通过这次火把节,但愿本家粮食堆成山,牛羊遍山坡,美人、勇士、能人、万物聚我家”等祝福语,以求家人安居乐业,吉祥如意。
总之,火把节可以说是一个融敬火神祭祖、驱虫避灾及祈求风调雨顺、幸福安康等的综合性节日。
延伸阅读
纳西族的火把节传说
在纳西族中,人们流传的关于火把节来源的传说与彝族的传说不同。
有一天,天神子劳阿普在云河边游走玩乐,忽然听到民间有丝竹歌舞之声。人间生活的恬静美好令他十分嫉妒与恼怒,就差遣一名天将到人间,让他把大地烧成火海。这位天将变做一个老人来到人间后,遇到一个带着两个孩子的纳西族男人,奇怪的是,这个男人背着大男孩而牵着小男孩。他不解地询问,才知道牵着的小男孩是这个纳西男人自己的孩子,而背上背着的邻居家的孤儿,纳西男人要给他特殊的照顾。天将深受感动,内心不愿将大地毁灭。他想出了一个主意,即在六月二十五日那天,大地上的人们全部燃起火把,这样天神子劳阿普就会以为大地真的被烧毁了。纳西男人和他的族人躲过了天地毁灭之劫,为了纪念这件事,从此纳西族就有了一年一度的火把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