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许在一年中,重阳是最撩人情思的时节。正所谓“九九重阳,登高望远,把酒临风,诗兴勃发”,不同的诗人唱出了不同的心声,传达了不同的人生况味,贡献了不同的审美创造。
重阳时节正值深秋,有澄净天宇,秀朗山水,碧涧红叶,含芳兰桂,斗奇金菊,有萧瑟西风,凋零草木,衰残百卉,鸣空归雁,宵征蟋蟀……重阳的景色是如此丰富,这与古代文人的种种情感几乎无不与之耦合,从而产生了许多重阳佳话。
王勃与重阳节
唐代著名诗人王勃的成名与重阳节很有渊源,王勃的那首脍炙人口的《滕王阁序》就是在重阳节这一天写出来的。据《旧唐书》载,唐高宗上元二年(675年)重阳节,洪州都督阎伯屿携文武官员欢宴于滕王阁,共庆重阳佳节。当时王勃的父亲担任交趾令,王勃前往探视父亲,九月九日路过南昌时,适逢盛宴而被邀入席。酒兴正酣,阎都督请各位嘉宾行文赋诗以纪欢宴之盛况,其实阎公是想让当时略具诗名的女婿吴子章好好展露一手,吴子章也已经准备妥当,只等当众吟咏,所有的嘉宾都深谙阎伯屿的用意,因此在座的诸公均再三谦让。不料王勃事先并不知道都督的用心,至王勃之末座时,王勃不谙此道,踌躇应允,令满座愕然。阎伯屿原本心中十分生气,派小吏在旁边看王勃书写,然后和众宾客登阁赏景,吩咐小吏随时通报。很长时间,小吏来报第一句“南昌故郡,洪都新府”,阎都督听后觉得老生常谈,实乃平淡无奇;小吏又报“星分翼轮,地接衡庐”,阎都督默然不语;及至小吏来报“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阎都督忍不住拍案叫绝,称赞天才之笔,急令众文武返滕王阁开怀畅饮,尽欢而散。王勃从此一举名震诗坛,此次盛宴,也因此段佳话而名垂文史。
陶渊明与重阳节
陶渊明与重阳节也有一段佳话。据史料记载,陶渊明最喜爱菊花,简直是个“菊迷”。在他心中菊花是经得起秋后风霜摧折的花卉,象征着高洁的品格。陶渊明生活在晋宋易代的乱世,不满当时的政治倾轧和官吏的腐败,也有高洁的品格,正和菊花的精神契合。他辞去官职,回到家乡柴桑(今江西)隐居,在宅旁东篱边种了许多菊花,朝夕观赏。他的名句“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历来为人传颂。陶渊明又喜欢喝酒,可是因为家贫,时常缺酒。那年重阳,陶渊明在篱边赏菊,却没有酒喝,不能一醉,多煞风景!他只得采了一把菊花在手里,嗅嗅嚼嚼,聊以为遣。古人认为菊花有延年益寿的功效,所以不但用来酿酒,也用来食用。屈原的《离骚》所谓“餐秋菊之落英”,即是一例。然而菊花毕竟不能代酒,陶渊明正在百无聊赖的时候,忽然远处来了一个白衣人,那人原是江州刺史王弘派来的差人,特地送酒给陶渊明。陶渊明喜出望外,立即打开酒瓮,对着菊花开怀畅饮,尽醉方罢。
李清照与重阳节
宋代女词人李清照也留下许多咏重阳的名篇,如她的《醉花阴 重阳》:“薄雾浓云愁永昼,端脑销金兽。佳节又重阳,玉枕纱橱,半夜凉初透。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莫道不梢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这首词不仅情意深挚,别具一格,独有韵味,而且还留下了一段有趣的佳话:《醉花阴 重阳》是李清照早期和丈夫赵明诚分别之后所写,它通过悲秋伤别来抒发寂寞与相思情怀,写出了她内心孤独凄凉的感慨。据《词苑丛谈》记载,李清照以此词赠丈夫赵明诚。明诚非常欣赏,“自愧勿如”,又一心想胜出,便“一切谢客,忌食忘寝者三日夜,得五十阅”,将李清照的那一闽也抄杂在里面,也不写清作者,拿去给好友陆德夫品评。没想到陆德夫在玩诵再三之后说,只三句绝佳。明诚追问是哪三句,陆答曰:“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这三句正是李清照所作。自此以后,明诚对妻子甘拜下风。
延伸阅读
重阳诗
重阳诗中既有诗人的性灵、心态、热情、才华的流动,又有民族的风俗文化的沉积。在重阳诗中,最炙人口的是唐代诗人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了,“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少一人。”这首抒情小诗是他17岁时所作。当时,诗人在长安谋取功名,繁华的帝都对一个少年游子来说,是举目无亲的“异乡”。而远在故乡的兄弟们今天登高时,身上都佩上了,却发现少了一位兄弟——自己不在内。但是他遗憾的不是自己未能和故乡的兄弟共度佳节,反倒是兄弟们未完全团聚。这正是此诗的深厚、新颖处,因而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千百年来,为人们所传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