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波的故事告诉我们,所谓成绩远不是一个人取得的,特别是在那些大公司里,你所做的每一件工作都跟你的同事、上司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如果你取得成绩后独自享受的话,又怎么能得到别人的喜欢?就像吴波一样,得罪了同事,就等于得罪了客户!
然而,现在很多刚进入职场的年轻人,都是吴波的这个态度,他们有目标,有活力,能够创造很大的成功,但往往会把这份成功的荣誉都归于自己。他们会变得有些目中无人、骄傲自大。这样的人,怎能在职场上立足?
也许你会觉得,我自己已经很低调了,可为什么依旧受到了团队排斥?这是因为,你忘记了“荣誉共享”原则。
侯涛是北京一家知名杂志的编辑,平时他跟同事们关系处得很不错。可是,如今他却成了孤家寡人。
前不久,侯涛在杂志的几个版面上策划了一个观点新颖、内容独特的话题,让杂志在当月大卖,因此他得到了上级机关颁发的奖金。不仅如此,上司另外给了他一个红包,并且当众表扬了他的工作成绩。侯涛得到荣誉后,本来是想更加努力地为工作付出,争取取得更大的成就,可是他发现,同事们对他已经没有往日的笑容。并且,同事、上司似乎都在有意无意地与他过意不去,并处处回避他。
原来,侯涛在得到荣誉后,犯了“独享荣誉”的错误。他在得到奖励之后,他应该先将这份功劳“还给”领导,然后跟同事们一起分享他的荣誉,譬如可以拿出一部分奖金,请大家吃一顿饭,告诉大家,他之所以取得这些成绩,是因为得到了大家的帮助。
工作中取得的成绩的确会给你带来荣誉,但别忘了,这份荣誉也有别人的一份。更重要的一点是,在职场里你取得了成绩后,很容易给别人带来一定的压力。如果此时你不把荣誉共享,自然会受到大家的孤立,特别是那些心存忌妒的人,不管他参与与否,总想去分一杯羹,你若不给,他就说你的坏话,造你的谣言。
俗话说:“舍得舍得,不舍不得,有舍才有得,要得就要舍。”很多时候,只有懂得“舍去”,才会理解真正的“得到”。越是好的东西,越舍不得让给别人,这是人之常情,好吃的东西大家都想吃。聪明的人能够借荣誉之手,拉近自己与同事、上司之间的距离,赢得尊重,获得好的口碑。而愚蠢的人在荣誉到来之时,沾沾自喜,自以为是自己的功劳,独享荣誉,结果往往为自己带来意想不到的麻烦。
我们经常在一些颁奖晚会上看到,获奖的人们首先发表一系列的感谢,这不是作秀,而是一种必要的礼貌,一种做人的谦逊态度。也许有人会说:“这是我自己的成绩,何必还要往别人身上推?”这种想法不仅很幼稚而且肤浅。任何一项工作的顺利完成,都必须得到多多少少大家的帮助。在取得成功之后向大家表示感谢,让那些曾帮助过你、关注过你、与你合作过的人分享你的成绩,分享你的荣誉,不仅不会有损你的荣誉和功绩,反而会令你的荣誉发出更大的光彩。这种在潜移默化中形成的人格魅力,会更有助于你日后工作的开展。
相反,如果紧紧地攥着功劳簿不放,甚至连起码的感谢都不说,浑然忘记了别人所给予的支持和帮助……这样自私的你,又何谈上进呢?
4.完美沟通,打造无敌团队
只有与团队合作,才能做好工作,才能爆发激情!
白雄远是蔡元培提倡“军国民教育”时期,被聘请的军事训练课教员之一。白雄远早年毕业于保定军官学校,挂少将军衔,身材魁梧,双目有神,身着军服,扎皮带,蹬皮靴,一身戎装,十分威武,上课时也非常严厉。
然而,军事训练课虽为必修课,但北大学生通常都不是很在意。白雄远看着这种现象,暗自下决心要改变自己与学生的沟通方式。
白雄远的记性极好,二三百受训的学生,他几乎都认识。虽在课上煞有介事,立正、看齐、报数一丝不苟,但课下,他很亲近学生,遇见学生,反称之为先生,表示非常之尊重,有时还会说学生学的是真学问、前途无量,自己学的这一行,简直不足道。
渐渐地,这个风趣幽默的教官得到了同学们的喜欢。在考试的时候,他也经常是高抬贵手。因为他知道,军事训练课还是以训练为主,那些理论知识对于大学生来说并不重要。
有一次期末考试,白雄远将试题出于黑板上。有一位同学要他解释题意,他便根据答案要求,原原本本地解释起来,学生们边听边答卷,还不时地说:先生,慢些说。就这样,大家高高兴兴地交了卷。而这些同学的体质,也在白雄远的教导下,得到了明显提高。
白雄远的事迹告诉我们,换一种沟通方式,往往会得到意想不到的效果。然而在现实中,尤其在职场之中,我们常常会发现这样一个现象:某些部门员工之间,除了上下班打招呼外,工作时几乎就没有了任何形式上的交流。甚至有时候,许多人即便工作中出现了问题,也不主动和有关的同事进行有效的沟通。
这种现象,不仅对个人,对团队也是一种极大的伤害。因为沟通不利,项目势必会出现问题,从而直接导致了团队利益受损。
更严重的是,一旦这种问题持续下去,自己的工作积极性也会大大降低。因为,你总是出错,总是感到吃力,又何谈积极进取?所以说,为了提升自己的能力——也是提升团队的战斗力,我们一定要与其他成员积极沟通,而不是一味地想要自己解决。
朱平是某公司研发部经理,进公司不到一年,便频频在工作上受到老总的表扬。而且他个人的专业能力或工作绩效,也都得到了周围同事的肯定。
然而就在最近这段日子,老总发现这位朱经理几乎每天加班,而且常常都是在大晚上收到他发送的邮件,第二天早上7点多又会收到他的另一封邮件。上班时林经理第一个到,下班时最晚离开,每天都是如此。
不可否认,在一家大公司里,加班是平常的事情。然而让人感觉奇怪的是,有时在工作量吃紧的时候,朱经理的下属也很少跟着他留下来加班。平常也难得见到朱经理和他的部属或是同级主管进行互动。于是,老板找来了朱经理,问他目前的工作是否出现了问题。
这个时候,朱经理才承认道,目前的项目遇到了很大的问题。老板说:“既然你已经发现了难度,为什么不跟我沟通呢?这样大家一起想办法,事情总是会得到尽快解决的吗,这比你一个人天天加班加点,还没弄出头绪要强得多?”
听完老总的话之后,朱经理便回到了办公室召集大家研讨这个项目,果然,自己老是想不通的一个问题,经旁人一点拨,很快就得到了解决。
这个经历,让朱平对自己说道:“下次再也不单打独斗了,这也够折腾自己的了。以后要多和大家一起沟通、合作,这样事情才会更容易解决。”在以后的工作中,朱平经常跟下属或者同级主管互动,一些极为困难的问题,也都在大家的群策群力下,得到了有效解决。
在工作中,我们每个人都必须学会真诚地与同事和领导沟通。倘若每个人都藏着自己的想法而不说,甚至是钩心斗角,这样不仅不利于公司各个项目的发展,还会因为彼此的争斗而使公司的利益受损。甚至公司还会因为互相不沟通陷入绝境。
没有人会喜欢一个这样的团队。所以,我们必须学会积极沟通,通过团队成员的帮助解决问题。尤其当你身为一名领导时,就更要学会沟通,这样才能将下属拧成一股绳,更好地帮你完成工作目标。
向联华是一家外贸公司的职员,他勤学好问、刻苦钻研业务技巧,才入职两年,就升任了部门经理。
新官上任,向联华自然对未来充满了憧憬。他有一个理想:带领团队创造更大的辉煌。不过令他感到苦恼的是,毕竟自己资历不深,现在的地位凌驾于一些元老之上,因此,部门下属对他表现出以下的几种态度:有的下属阿谀奉承、有的下属心存敬畏、有的下属冷眼旁观,甚至有的下属故意拆台。
向联华知道,只有“拉拢”了那些老员工,部门的业绩才会得到提高。
那么,该如何解决老员工的问题呢?在向联华看来,必须把握好“距离”,既不能过分讨好,又要亲切而尊重,正所谓不卑不亢,这样就能给老员工带来一种威信。
找到了方法,向联华开始积极行动起来。这天,向联华交给一位元老制订月度计划的任务,并要求两天内完成。可到了第3天,这名老员工还没有把计划交给他。
向联华微微一笑,他知道机会来了。下班后,他约这位元老到茶馆坐坐,并亲自给他斟上了茶。在幽幽的茶香中,向联华谈到自己的成长经历,谈到了自己的人生观、价值观,谈到了自己的工作经历,谈到了在这个公司得到的帮助和自己的奋斗经历,以及对未来事业的种种憧憬,等等。
果然,向联华的这个方法起到了绝妙的效果。第二天向联华一到办公室,就看到办公桌上工工整整地摆着元老交上来的月度计划。向联华明白,是自己当时的那一番举动,赢得了老员工的认同,从而使这位老员工喜欢上了自己这位新领导。
正是在这位老员工的带领下,向联华的团队爆发出了惊人的凝聚力,接连攻克了数个难度极大的项目。现在再说起他,所有人都会竖起大拇指!而他的部门业绩自然也直线上升,最终从中游一跃成为全集团中效率最高、收益第一的团队!
俗话说:“三个臭皮匠,赛过诸葛亮。”只有与团队合作,才能做好工作,才能爆发激情!而这一切,都需要良好的沟通。在工作中,通过有效的沟通,我们能够将传达信息给对方,这不仅仅可以让事情变得更加简单化,而且通过双向的互动过程,也能够很快找到问题的症结之所在,以便更快地解决好问题。开诚布公的交流和沟通,是团队合作中最重要的环节。把握好这个环节,无论做什么事情,都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5.拉动与员工间的距离,提高团队战斗力
亲和力的管理方式,能拉近与下属的距离。
1929年,徐悲鸿出任北平艺术学院院长。为了让北京大学艺术学院这支团队的实力得到增强,他决心邀请齐白石来校任教。当时,徐悲鸿以画马驰名当世,齐白石以画虾名扬海内。他们是挚友,都擅长写意画,一个画马,一个画虾,各具神采。
那年,齐白石已经67岁高龄。齐白石先生的作品既有浓厚的民族特色,又不落窠臼,富有生气与情趣。他画的虾、螃蟹、青蛙、蜻蜓等,妙趣横生、活灵活现,不但给人以美的享受,而且令人遐想无限,回味无穷。
然而,齐白石先生身上也有一个明显的不足:他既无文凭,又没有留洋的经历,因此,齐白石先生不受当时的人看重。但在徐悲鸿看来,齐白石先生的作品乃是一股清泉,可以一冲画坛死水,正是北京大学艺术学院需要的人才。
为了邀请齐白石先生,徐悲鸿两次登门拜访,但齐白石先生均以各种理由进行推脱。刘备三请诸葛亮,徐悲鸿也三请齐白石。齐白石深受感动,只好直言不讳地说出自己的苦衷:“徐院长,不是齐白石我拉架子,而是不能为之呀!我不仅没有进学堂读过书,而且连小学生也没有教过,怎么能教大学生呢?再加上我这把年纪,摔个跟头就爬不起来了。因此,不但为你帮不上忙,还会给你增添许多麻烦,我于心不忍啊!”
这时,徐悲鸿说道:“你的画好,你的画可以为人之师。你只在课堂上给学生作画示范就行了。”
终于,齐白石先生被说服了。听到齐白石先生同意,徐悲鸿异常兴奋,第二天早晨亲自坐马车来迎接齐白石;上完课,又用马车亲自把齐白石送回家。来到家门口时,徐悲鸿搀扶着齐白石下了车。
看着徐悲鸿的这个样子,齐白石不禁感动得热泪盈眶。他没有辜负徐悲鸿对他的信任与期望,任教期间,不但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而且还受到了师生们的敬仰。北京大学艺术学院正是因为徐悲鸿和齐白石的努力,成为了全国数一数二的艺术院校。
徐悲鸿和齐白石的故事告诉我们:一个好的团队不但需要才学超然的领导,更需要平易近人求贤若渴的上级。
不可否认,职场是一个等级分明的地方,下属一定要服从领导的命令。但这不等于双方必须保持对立情绪。一个聪明的领导,会尽可能地与下属拉近关系,利用亲和式的管理方法,拉动团队的战斗力。亲和力的管理方式,能让下属真心接纳领导的想法和理念,愿意与领导一起创造一个又一个的辉煌。
所以,在管理团队的过程中,你应该学习徐悲鸿先生,尽可能展现亲和力,努力拉近与下属的距离。这样,下属自然对你无比喜爱,从而形成一个强有力的团队。而对你个人而言,这是百利而无一害的。
拉近与下属的距离,有时候一句话、一个动作便可达到目的。但是想让这份感情长久维持,那么我们需要注意以下两个方面:
1).“圆桌”效应
所谓“圆桌”效应,即为会议室多使用圆桌,让员工感受到平等和谐,感受到与领导的距离被拉近。事实证明,坐在圆桌旁的人更容易产生亲切的关系。
圆桌效应运用得最为成功的,是日本的日立公司:
在20世纪60年代的日本,当时机电公司数量众多,日立公司在世界百家大公司中排名仅仅是第46位。但是到了70年代,他们就已经排到了第16位。
原来,日立公司在平常管理中,将圆桌效应进行了充分的运用。日立高速发展的原因离不开他们的圆形会议桌,与会人员坐在任何一个位置都可以,因为座位本身就没有主次之分,大家能够感受到团体氛围,畅所欲言。
对于这种方法,日立公司的总裁解释道:如果桌子是四角形,就很容易让员工产生职位意识,职位相对低的人就会有压抑感,不能与他人融洽交谈,更不敢随意发表自己的见解,这样的“等级会议”往往会使公司失去许多创新和发现问题的机会。但是,圆桌却令职工感到与领导之间没有距离,因此各种行之有效的观点层出不穷,这才促进了当时日立公司的大发展。
当然,想要拉近团队间彼此的关系,我们不必完全照搬硬套。与你的下属平等相处、彼此尊重、互相激励、适当为下属制造出民主融洽的心理氛围,可以激发每个人的参与热情,这样你才能更快、更有效地从你的下属那里得到有效的信息。
2).对待下属多鼓励
下属在工作中取得的每个成绩,表面上看这是他的本职工作,但是如果领导从来不做表示,那么下属就会产生一种受冷落的情绪,认为领导对自己毫不关注,导致工作积极性的下降。
所以,在看到下属有了成绩时,我们应真诚地对下属鼓励,可能你一句小小的鼓励比一百元的奖励更有效;一个认可与信任的眼神、一次祝贺时忘情的拥抱、一阵为分享下属成功的开怀大笑、一张鼓励下属的便条或亲笔信,可能比年终的模范证书还要管用。
甚至对于那些失败的下属,我们也应以鼓励为主,让他放松心理压力。当下属体会到领导非常重视自己,那么自然会对领导报以感激,并在未来的工作中努力挽回损失。这样,团队中的每个人都会感到自己得到了应有的重视,他们会带着饱满的精神状态,迎接新的挑战!
6.快乐源自分享
有些事情和学历无关,而是态度问题。